更新时间:2023-11-22 09:12
女。浙江诸暨人,出生于杭州,1930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音体专科。后在中小学任教。1933年在上海做工,1934年初参加革命,同年被国民党逮捕,判刑十年。1937年秋,因抗战爆发,无条件释放、1938年春由诸暨赴延安。临行前,其父斯道卿曾赋诗《送四女季英赴延安》以示鼓励。至延安后,在陕北公学、延安大学、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在八路军荣校任政治文化教员。曾获“陕甘宁边区模范妇女”称号。1945年调东北,1948年哈尔滨全国总工会任副处长。1950年调北京,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红十字总会、卫生部、中国科学院工作,195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因在延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中两度揭发江青在上海被捕后的表现,于1969年被“四人帮”逮捕,1978年获平反,并恢复工作。上世纪90年代曾为修建斯民校舍捐资1000元,1982年在中国科学微生物研究所离休,离休后为正局级巡视员。2003年出版有《千叶集》,2004年12月获“第六届全国健康老人”称号。
斯季英从五岁的少女时代起就追求革命,七十多年的漫长历程充满传奇色彩,过去有作家和记者真心想写写这位女战士的独特事迹,都被她婉言谢绝,她说自己从来都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充其量不过“丛林一叶”,平凡得不值一写。斯季英的童年是在江南一个绿叶覆盖的山村中度过的,离休后有了重新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悠闲,常把一些飘零的叶和草拾回家,经过细心加工和巧妙构思,创作成别具一格的“叶画”,引起社会的关注,许多报刊相继作了报道。她在八十三岁时应《中国老年》杂志所约,撰写了散文《我和叶》,发表后不但获得“1994年国际家庭年《晚趣》征文”评委会颁发的优秀作品奖,还荣列十名获奖者的榜首。2000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又将这一题材制作成专题节目《千叶情》,向全国观众作了多次播出。从此,一段本来就不该私藏的人生故事,终于在媒体追踪和亲友劝说下解密了。
斯季英的故乡浙江诸暨曾是越国的京都,素有文化古城之称。海拔一千多米高的东白山北麓有个斯宅马家村,山明水秀,就在这个不足二十户农家的村落中,诞生了一位以诗、书、画名噪东南的书画家,人称“三绝公”,他就是斯季英的父亲斯道卿。斯季英的三个姐姐和一个堂姐姐,从小曾随斯道卿学习书画,也都成了有相当功力的丹青手,有“暨阳斯氏四才女”之誉。哥哥是位长执教鞭的诗人,发表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斯季英同样酷爱艺术,只是为了革命而不得不放弃习艺之路。斯季英越出艺术世家的发展轨迹,走上革命道路,是从邂逅一名共产党员开始的。
1990年2月,有一位八十三岁的老干部在广州不幸逝世。广州市人民不忍他的猝然离去,有上千人参加了追悼会,向他作最后告别。这是一位有着六十四年党龄,为革命作出过不小贡献的共产主义战士,曾任广州市副市长和全国政协委员。这位由斯季英称为“二粟”的老战士,正是她的引路人,曾经带着她走过了革命征途中既幸福又不幸的初始岁月,在她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丰碑。在二粟逝世之后,二粟的妻子刘惠范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丈夫生前珍藏的一阕谱了曲的词稿,题为《铁窗怀故》。她知道这是为斯季英写的,就复印寄给了斯季英。这阕词以“孙益坚”署名,作于1936年冬天的国民党苏州军人监狱中,离作者逝世已经保存了整整五十四年之久。《铁窗怀故》是这样写的: 一
清泪如倾,忆南湖泛桨,小坝闲吟;春堤同步月,午夜共弹筝。听漏尽,剔残灯,慷慨话生平;曾几番悲歌泪下,起舞鸡晨。怎禁对景牵情,惯含羞敛黛,浅笑娇嗔;评诗争迭韵,问字倦依人;情意切,死生轻,罗带绾同心,只几番花晨月夕,怜我怜卿。
斯季英在她八十五岁生日那天,曾经写了一首短诗《八五抒怀》:“八五春秋多坎坷,铁窗磨难两度过,如今重新识自己,为民奉献恨不多。”为民奉献多不多自有公论。仅仅就揭露江青真实历史一事,也就不难评估她所作奉献的价值了。神州之广大,多少人对权倾朝野的江青敢怒而不敢言,要揭发其真实面貌又谈何容易,这该需要有多么超凡的胆识和勇气啊!人们将不会忘记这位不惜舍身以捍卫真理的女战士。文天祥的《正气歌》是在监牢里写的,诗中说:“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斯季英的大无畏行为,是理当载入青史的。“四人帮”粉碎之初,当中共中央文件上刊出了斯季英的亲笔证词影印件后,许多爱国者无不为她的壮举而肃然起敬,全国各地曾有不少素不相识的人给她写信,表示钦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哲学家杨一之曾于1979年写过一阕题为《赠斯季英同志》的“沁园春”,全词写得亦庄亦谐,酣畅淋漓: 急管繁弦,绿酒红灯,十里洋场。记妖姬败节,靓容媚敌;英豪固志,沥血何伤!牢底坐穿,
塔巅(注1)在望,浩气还争日月光。锋镝日,剪强倭大盗,民族重康。
世界几度沧桑,只一片丹心为党忙。想逆风投袂,虎须敢捋;铸奸史全,鼠魄惊亡。佳话堪留,同胞俊友,清曲低吟伴铁窗。君莫笑,有绍兴娇客(注2),小谱宫商。
正当建国五十周年庆祝大典之日,八十八岁高龄的斯季英光荣地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在所有参加观礼的人们中,她是少数几位最为年长者中的一位。这位从九死一生中走来的女战士,在政通人和的时候,能够亲眼阅览盛世景况,确是幸运的。面对着鲜花和旗帜的海洋,标志着共和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新成就和人民解放军最新军威的模型、彩车与武装方阵,徐徐通过她的面前,她用照相机拍摄下这些壮伟画面的同时,浮想联翩,脑际中翻腾起激情的波澜,热泪便不知不觉地夺眶而出。毕生向往与追求的目标,终于展现在眼前了。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党,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多少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献出了他们的生命和青春!她的许多优秀战友先后倒下在刑场和战场上了,当年一同奔赴延安的钱梦友和钱梦清弟兄二人,就是在反扫荡战斗中负伤后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活活捅死的。比较而言,这样的英雄死得其所,永垂不朽;而另一种革命者的结局却令人扼腕,他们在极左理论指导下,承受了同志和战友所误加的摧残,遭受了屈辱的牺牲。斯季英于1934年参加革命时最早的战友金涛,一生为革命历尽艰险,后来担任了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长,就在“文革”中被迫自杀身亡;斯季英的丈夫边雪风也作为“走资派”给“四人帮”迫害致死;她的才华横溢的外甥左可操在十四岁时就能画出一手出色的国画,后来当上部队文工团的编导,“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跳楼未死落下一身伤疾,导致英年早逝;她的所有知识分子战友,几乎全都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到过不公正待遇。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历史不可挽回,但可以认识且必须认识。认识历史,原是为了不再重蹈覆辙,为未来铺设坦途。她相信,从今而后,一切真心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中华赤子,为祖国为党交付的每一份智慧每一滴血汗,都不会再受到恣意曲解和野蛮践踏,都将绽放出花朵,孕育出果实。这是中华民族必定要走向振兴的重要保证!
斯季英仿佛是在诗的花苑里成长的,她的父亲爱诗,她的战友爱诗,她的亲人爱诗,她本人同样爱诗。她的不平凡的革命生涯本身就是一首诗。诗和画又是一对姊妹,她爱诗又爱画。诗和画是美丽的,诗和画也使人生变得更美丽。又一个金秋时节,斯季英徜徉在“万木霜天红烂漫”的大自然景色里,感慨系之,拾取红叶数片,添进她的《千叶集》,还题了一首短诗:
天寒霜作威,
红叶尤瑰玮。
心赤尘不染,
落地草木肥。
叶是坚强的,更是无私的。谦和的绿叶,也许在她的肌肤下就涌动着彤红鲜血,经霜冻而益显其不屈的本质,落地以后又为下一代草木的成长作出铺垫。红叶,显示了一种悲壮的美。这红叶,这红叶诗,正是斯季英本人风范的生动写照。
斯季英的一生,也就是一片红叶,一首红叶诗。
(注1)指延安宝塔山上的宝塔,为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
(注2)作者的夫人与斯季英都是秋瑾的家乡绍兴地区人,故谑称“绍兴娇客”。
图:(中年斯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