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27 16:22
《新世纪电视剧史论》内容介绍:新时期以来,艺术批评相较于艺术生产的发展与繁荣相对滞后,出现了“艺术无标准”、标准混乱等诸多现象。这一现象的主要根源是批评者缺乏与时俱进的文化自觉和辩证和谐的哲理思辨。较之各种批评形态,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更为宏阔的理论视野。对于艺术批评来说,美学标准是处于第一位的批评标准,因为倘经不起美学分析,那就很可能是公式化、概念化的非艺术品,但时代“有了肯定历史倾向的时候,忽略历史批评就意味着扼杀了艺术”。同时,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辩证统一,要防止在历史层面失去宏观价值判断的大智慧而津津乐道于形式层面的细枝末节的小聪明,也要防止离开对艺术本体真切的荚感体验,去做火而无当的价值判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关学的历史的”文艺批评标准的和谐统,才会对文艺作品和文艺思潮有独到的思想发现和荚学发现。
《新世纪电视剧史论》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坚持“美学的历史的”标准的和谐统一——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若干思考
上篇 迅猛发展生机蓬勃——近二十年来的中国电视文艺
走向21世纪的中国电视
关于当前电视艺术创作现状的思考
1999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
2000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
2001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
2002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
2003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
2004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
2005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
2006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
2007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
2008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
2009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
2010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
2011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以文化自信促文化自觉·建党九十周年电视连续剧创作漫议
2012年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
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从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看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经验
下篇
军旅题材又添佳片——评电视连续剧《天啸》
“龙脉”之断与国脉之续——评电视连续剧《大龙脉》
追求美学品位弘扬正义忠诚——评电视组剧《警察故事》
以商道写人道——评电视连续剧《十万人家》
《浴血坚持》的历史自觉——评电视连续剧《浴血坚持》
“吉林电视现象”调查报告——兼评电视连续剧《静静的白桦林》
绿色家园的歌行——评电视连续剧《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Ⅱ》
戏剧化的英雄诗篇——评电视连续剧《战北平》
为何而“绝”,因何而“生”——评电视连续剧《绝地逢生》
原则即信仰——评电视连续剧《乔省长和他的女儿们》
历史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的历史价值——评电视连续剧《深圳湾》
精美的叙事深沉的解读——评电视连续剧《郑和下西洋》
虚实有度自成高格——评电视连续剧《保卫延安》
对历史,要有一种情怀——评电视连续剧《牟氏庄园》
生命绝唱醒世佳作——评电视连续剧《远山的红叶》
生态电视剧与电视剧生态——由电视剧《永远的田野》说开去
追求深刻礼赞崇高——电视剧《永远的忠诚》观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评电视连续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江海不拒细流——论电视剧《下海》及“下海人”的精神
新农村的和谐画卷——看电视剧《青山绿水红日子》
别开生面谱新篇——评电视剧《便衣支队》
风云散去,干戈已成玉帛——评电视剧《木府风云》
“美美与共”的和谐诗篇——再评电视剧《木府风云》
岁月远去崇高依然——评电视连续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仲呈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于沪,长于蜀,求学立业于北京。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兼任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合著)、《当代文学散论》、《审美之旅》、《大学影视》、《文苑问路》、《艺苑问道》等学术专著十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求是》、《文学评论》、《文艺研究》、《艺术百家》等重要报(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提出了文化功能的“氛围说、宝塔喻、引领论”和“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的文化建设理论主张。
张金尧,博士,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受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任秘书。创作剧本十余部,均由专业剧团演出,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文艺研究》、《文艺报》、《艺术百家》、《当代电视》、《中国电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剧本或文章获得过“金狮奖”、“金鹰奖”、“星光奖”等。多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撰写“电视剧专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各一项,著有《魏明伦剧作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