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社

更新时间:2024-02-02 15:57

新汉社,中路秦腔班社。前身为汉中易俗分社、新生社、移风社。民国35年(1946年)在凤翔县陈村演出结束后,宣布停办,历时16年。

历史沿革

新汉社,中路秦腔班社。前身为汉中易俗分社、新生社、移风社。民国17年(1928年),由西安易俗社陈毓华、孟志杰、路西易、徐正国、王新华、田正玉、王爱珍、张经俭、李贵亭、狗娃、汉娃、龚秉明、韩正满等部分艺人,在汉中搭班组成易俗分社。陈毓华任社长。

民国19年(1930年)陈毓华病故,易俗分社无人组织而停业。后汉中新生照相馆经理符少初,因喜爱秦腔,遂接管易俗分社,更名新生社,自任团长。并于汉中伞铺街修剧院一座,开张演出。但因外行管理,造成人事纠纷,经济入不敷出,致照相馆也被拖垮,新生社被迫停业。

民国20年(1931年),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驻防汉中,部队多系关中籍,喜看秦腔,因部队赴前线抗日,需要演出团体活跃部队文化生活,即由留守处长张志林出面,接收新生社,更名新汉社,张志林兼任社长。

三十八军接管新汉社后,筹资购置新戏箱,聘请名流演员,招收学员进行科班训练,对剧社纪律以部队形式进行正规管理,使剧社演员阵容、演出剧目焕然一新。

所聘名演员有王景民(工须生)、刘玉珍(工旦)、王集志(工生)、张秀英(工旦)等,并在户县秦渡和宝鸡一带曾招收了两批学员,均以连“新”字为艺名,主要有李新纪、高新岳、晋新安、乔新贤、赵新启、刘新惠、张新勤、米新洪、米新焕、王新虎、姜新培、安新易、花新忍、肖新武等。他们经过严格训练,成为秦腔名流和中坚力量。

民国23年(1934年)八月,新汉社去西安巡回演出,返回时在宝鸡沿途演出,受到群众的欢迎。后又聘来了师凤琴,一时名噪西府,遂留不归,从此,便扎根于宝鸡地区。

早期新汉社演员大都来自易俗社,故所演剧目以民国初创作、改编的为主,多富有民主气息和反封建色彩,主要有《软玉屏》《蝴蝶杯》《双丝帕》《白玉罗帕》《夺锦楼》《美人换马》《白玉楼》《比翼鸟》《打金枝》《人月圆》《财迷传》《韩宝英》《凤仪亭》《辕门斩子》《回荆州》《蒋干盗书》《周仁回府》《卧薪尝胆》等数十本,多活动于宝鸡、岐山、千阳、陇县、扶风、眉县一带。后张志林回汉中留守处,委其弟张老四任社长,因老四外行,不善经营,于民国35年(1946年)在凤翔县陈村演出结束后,宣布停办,历时16年。后部分衣物转卖给千河乡蔡宽。蔡宽在此基础上留部分演员成立了蔡宽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