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6 23:50
新消费者理论是与传统消费者理论相区别的,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理论。新消费者理论创始人为Lancaster,汪林海等现代经济学家。新消费者理论更符合现实消费者行为、更能解释经济现象,为现代经济学奠定了更加深厚的理论基础,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
一、新消费者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新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商品的过程,是一个从商品获得某种物质(或服务)的过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这些物质(或服务),而不是商品本身。
例如,新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者消费面包的过程,实际上是从面包中获得营养的过程。消费者吃药,是为了获得药品中含有的,能够治病的物质。
(二)新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间的选择逻辑,与在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间的选择逻辑,是不同的。
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之间,消费者是通过比较物理化学特征来选择商品,而在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间的选择,消费者则不是通过比较物理化学特征来选择商品。
新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之间的选择,是通过比较不同商品之间的物理、化学等客观特征,来选择商品,选择的结果是稳定的。例如,价格相同时,消费者在不同药品之间的选择,是通过比较不同药品的疗效,最后选择疗效好的。而药品的疗效,则是主要决定于药品本身的物理、化学特征。
新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间的选择,则不是通过比较物理、化学等客观特征,而是根据社会的、主观的判断,从而,选择结果也不稳定。例如,在棉衣和面包之间,同一个人,寒冷时会选择棉衣,饥饿时会选择面包,选择结果不稳定。
新消费者理论还认为,消费者选择商品,主要是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间选择。例如,消费者选购棉衣,一定是在不同品脾、不同类型的棉衣之间选择一件棉衣,而不是在棉衣和面包或棉衣和自行车之间选择棉衣。
(三)新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者选择的标准,是性能(有用性)价格比最大
新消费者理论认为,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之间,消费者会比较不同商品的有用性(性能)和价格,选择有用性(性能)/价格最大的那个商品。例如,在面包A和面包B之间,面包营养含量为1,面包B营养含量为2,但是,面包A价格为1,面包B价格为3,此时,消费者会选择面包A,因为面包A性能价格比更高。
(四)新消费者理论认为,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间,存在强替代关系,可以互相完全替代或者不完全替代;而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间,不存在强替代关系。
满足人相同需要的商品间,存在强替代关系。例如,如果甘蔗仅用于榨取蔗糖且从甘蔗种榨取蔗糖的成本可忽略不计,此时,不同甘蔗之间就存在强替代关系。而且,不同甘蔗之间,是完全替代,1根含有600克蔗糖的甘蔗,可以完全替代2根含有300克蔗糖的甘蔗(在满足人相同需要时,1根含有600克蔗糖的甘蔗与2根含有300克蔗糖的甘蔗是完全一样的)。不同住房之间,满足的都是人居住的需要,不同住房之间也存在强替代关系。不过,不同住房之间虽然是强替代关系,却不是完全替代。因为不同住房虽然满足的都是人居住的需要,但是不同住房之间地段总存在差异,从而满足人居住需要时总存在差异,从而不同住房住房之间,不是完全替代,而只是不完全替代。
在满足人不同需要的商品之间,只存在较弱的替代关系。在收入提高时,不同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就很微弱。例如当消费者收入很低时,在棉衣和面包之间,就可能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棉衣价格的变化,会影响面包价格。当消费者收入很高时,棉衣和面包之间,就几乎不存在替代关系。
(五)新消费者理论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下,由于消费者在同一种商品之间的选择行为,导致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之间,商品有用性(品质)的高低,将决定商品价格的高低。在特定条件下,还会导致商品价格之比等于商品有用性之比。
例如,甘蔗A的蔗糖含量为Ua,价格为Pa,甘蔗B蔗糖含量为Ub,价格为Pb。当甘蔗仅用于榨取蔗糖且榨取蔗糖的成本可忽略不计时,在消费者选择的作用下,将导致甘蔗之间,价格之比等于蔗糖含量之比,也即有用性之比(因为此时,甘蔗的有用性可用蔗糖含量来代表)。
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就是:Pa/Pb=Ua/Ub
二、消费者理论与传统消费者理论的差异
新消费者理论虽然吸取了传统消费者理论中的一些观点,但与传统消费者理论存在一些本质的、重大的差异。例如,
1.新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商品的过程,是一个从商品获得某种物质(服务)的过程,而传统消费者理论则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的过程,是从商品中获得效用的过程。
2.新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之间的选择,与在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间的选择,内在逻辑是不同的。而传统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间的选择,与在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间的选择,内在逻辑是一样的,都是比较商品的效用,获得效用最大化。
3.新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者选择的标准,是性能(有用性)价格比最大,而传统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标准,是效用最大化。
相比传统消费理论,新消费者理论更加深入地揭示了消费者行为的规律,更能解释消费者日常的消费行为。
三、新消费者理论的影响
新消费者理论弥补了传统消费者理论的一些重大缺陷,为现代经济学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得现代经济学更能揭示经济规律和解释经济现象,也使经济学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消费者理论诞生以后,房地产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经济学分支也取得了新的重大发展。房价基本模型,经济发展基本模型等经济学分支的核心理论模型,也因新消费者理论的发现,而被经济研究者发现。
四、新消费者理论的发展历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Lancaster在1966年于《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了《一种新的消费者理论》,最早提出了新消费者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指出消费者消费商品的过程,是一个收集商品具有的某些特征的过程。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亚洲经济评论》主编汪林海在Lancaster的观点基础上,提出新消费者理论的系统性观点,标志着新消费者理论的诞生。
附:基于新消费者理论的新经济学理论
1.房价基本理论
新消费者理论认为,不同住房之间,价格与住房的有用性呈正相关,住房有用性U越高,住房价格P越高。这里的住房有用性指住房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能力,是消费者根据住房的装修、周边交通教育等所有因素对住房的综合评价。从而,可以假设住房之间,价格之比等于有用性之比,从而可知P/P0=U/U0。
而根据古典地租理论的观点“劣等地商品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可知城市最边缘的住房(劣等地的商品)价格P0将等于其生产成本C0。从而,可知P=U/U0*C0:
该公式就是基于新消费者理论的房价理论。该公式中,P为城市中某套住房的价格,U为该套住房的有用性,U0为城市边缘住房的有用性,C0为城市边缘住房的生产成本。公式表示,住房价格P与住房有用性U成正比,与城市边缘住房有用性U0成反比,与城市边缘住房生产成本C0成正比。
基于新消费者理论的房价理论表示:城市中某套住房的价格,既与该套住房的装修装、周边环境、交通教育等有关(正相关),也与城市边缘的住房的交通、教育、周边环境有关(负相关),还与城市边缘住房的生产成本有关(正相关)。基于新消费者理论的房价理论十分系统、深刻地揭示了房价变动内在规律,成为房地产经济学的奠基模型。
2.经济增长理论
基于新消费者理论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包括3个维度:
1,满足人同一种需要的商品数量的增加,例如汽车产量从100万辆增长为120万辆;
2,满足人同一种需要的商品性能提高,例如汽车安全性提高;
3,满足人需要的种类增多,例如不仅仅满足人以车代步的需要,还增加了满足消费者使用计算机的需要,例如发明了计算机。消费者不仅仅可以消费汽车,还可以消费计算机。
经济增长表现在上述三个维度上的某一个维度或者全部维度的增长。
基于新消费者理论的经济增长理论更加系统,更加具有深刻的微观基础,从而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打下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