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30 17:01
“新潮流系”是中国台湾民进党内的主要派系之一,被认为是基本教义派与“革命型”的派系。该派系由邱义仁和吴乃仁等人创立,其成员主要来自过去党外杂志编辑、作家群等“党外新生代”与从事社会运动的基层党工。
新潮流系号称它有三面大旗:“台湾独立”、走组织化的群众路线、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可见,坚持“台独”是新潮流系最根基的理念,属党内激进派,也是“台独”基本教义派。
该派系组织化程度高,纪律严明,凝聚力量。最高决策机构原是9人小组,后改为由15名委员组成的政协。政协由派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设召集人一人。
新潮流系除了强烈的“台独”理念外,颇为重视人权、工业、环保、学运与社区自治等问题,通过组织、参与“劳支会”、“台权会”、“台湾教授协会”及环保联盟等社团运动培养后备军。
在民进党成立时,新潮流系力量不大,不在权力核心之中。但由于成员多为知识分子的中生代,战斗力强,凝聚力高,在各项公职选举中不断攻城掠地,在民进党内的地位迅速上升,在中常会的席次由零开始不断增加,到1991年时增加为3人。在第五届立委选举后,民进党立委席次跃增为87席。在选后派系立委中,正义连线有21席、新潮流8席。成为三大主要派系之一。新潮流系召集人为洪奇昌。
新潮流在组织建设、人员培训和资源分配等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一)组织保守严瑾、量少质精。因新潮流坚持严格的入流标准,目前成员仅有250人左右。在地区设立区会,由区会产生全台代表15人,组成中央的决策机构政协,政协15人中再产生总召集人和总干事,政协每年改选一次,每周集会一次,每3个月则举行一次派系代表大会。
(二)入流程序严格。任何人要加入新潮流,都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考察,考核其对“台独立场、群众路线及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解深度,申请表格上还要填写对其操守、能力、专长及派系忠诚度的审核意见。此外要有两位干部的推荐,再由区会交由政协讨论。
(三)成员涵盖面广,接班梯队完整。新潮流除民进党的传统来源如医师、律师外,最着重的是在人权、工农、环保、文化、学运等领域网罗人才。由不同年龄、性别、领域的成员,组成完整的接班梯队。
(四)自建一套长期的人才培训计划。每个入流的新人,必须接受入流课程培训,然后依个性、专长派驻基层磨练或到国外深造。
(五)内部决策实行民主集中制。政协是新潮流的决策机构,任何成员都可就公共政策、政治议题发表看法,一旦做出决定,必须执行。
(六)资源共享。新潮流提倡集体意识,公职人员每月捐出三分之一薪水,由派系统筹支配。不分区“立委”仅能连任一次。决策机构为非公职人员保留三分之一名额等。
(七)发展秘密成员。新潮流为防止发生意外,仍有部分成员处于地下未暴光,为新系增添几许神秘色
在台湾,选举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几乎年年选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家乐此不疲,因为选举是政治权力再分配和夺取执政权的必要途径。一个政党只有通过选举才能取得执政地位,因此,参加选举成为台湾各个政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新潮流系需要参加的选举有:党内代表、地方党部主委、中执委、中常委、中评委选举及公职候选人党内初选,地方县市议员、县市长选举,北高市长选举, “立委”选举和“总统选举” 。参加选举一方面可以扩大本派系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辅选,帮助本党的某些成员当选,扩大民进党的影响,包括取得政权,成为执政党。
新潮流系在过去党内的选举中以熟悉各派实力、善于“精算”和“配票”著称,对于上述各种选举的“胜选”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所支持的候选人多次当选为党主席,新系在代表、中执委、中常委选举中所获得的名额,往往超出其所能掌控的党员(据估计约 2 万名以内,比重不及 5%, “流员”则不及 300名)的比例。目前在第11 届30 席中执委中占有7席,10 席中常委中占有2 席,实力强劲。
最重要的选举是所谓“总统大选” 。新潮流十分重视这种“一对一”的选举,即由不同政党各提出一人进行竞选,因为民进党只需要赢过一人,就可以取得政权。这可能是走向执政之路的一条捷径,而通过其他途径夺取政权则要困难得多。
首先,要看新潮流对决策机构的影响。当代台湾的决策机构,集中在党、政、府、院4 个方面。新潮流系从来没有在这4 个方面担任主要领导,因此对决策机构的影响就不能不受到限制。不过,新潮流系长期占据民进党秘书长的职位,对民进党中央的决策起过重要作用。2000 年以后,新潮流系的吴乃仁曾经担任秘书长,这位“强势”的秘书长,对于党中央的决策有较大的发言权。
不过自从吴乃仁退出这个职务后,固然还留下一些新潮流系的骨干,但对民进党决策影响力已经减弱。在“政府”方面,新潮流系的邱义仁、刘世芳先后担任“行政院秘书长” ,对行政的决策也有一定影响,但现在新潮流已失去这个职位,只占有几个不是关键性的职务,影响不大。在“总统府”方面,邱义仁曾经担任“国安会”秘书长和“总统府”秘书长,估计有机会参与某些决策。至于“立法院” ,是由“立委”投票进行决策的,各政党需要通过该党的“立院党团”来影响决策。新潮流系长期未能取得民进党“立院党团”的领导职位,影响力也有限。有人认为到2002 年, “新潮流已淡出府、院、党权力核心”。
对党内的影响力,本来主要应当从对进入政府内的党员的影响来考察,从而说明一个政党或一个派系对政府内外本党力量的影响力或控制力。由于作为一个派系,新潮流并没有成为执政的主要力量,因此对于“从政党员”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不过,上面已经说过,新潮流作为一个派系,它对民进党的路线、决策、人事安排直到夺取政权、上台执政等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力;而且,新潮流系作为民进党内最有凝聚力的派系,如果没有新潮流的存在,民进党就会显得涣散无力。这是新潮流对党内影响力的主要方面。
新潮流从群众运动起家,本来善于政治动员,善于通过大型“造势”活动,吸引民众支持民进党的主张。 “吸引选民”是政治动员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这个“看家本领”仍然在选举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为了选举以外,新潮流还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工作,举办各种讲习营、培训营等等,吸引他们参与活动,有不少外省籍子弟成为新潮流的骨干力量。不过,在其他方面的政治动员似乎有所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