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8 14:49
新疆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占地面积最大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公园主体为博斯腾湖大小湖区以及开都河尾闾部分,南北跨度55.0公里,东西跨度92.4公里,总面积为157371公顷,由湖泊湿地、河流湿地、芦苇湿地、潜育沼泽、泥炭地、林地、沙地等生态系统类型组成。是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文化丰厚,集旅游、科研、教育、生态保护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恢复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实行分区建设和管理。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新疆巴音郭楞博斯腾湖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
新疆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范围:小湖区南部(扬水站至孔雀桥)以孔雀河西泵站输水渠为界,北部以新修防洪堤为界;大湖区南部及东部(扬水站至银沙滩)以环湖公路为界,西部及北部(银沙滩至大河口)以1048m水位线为界;开都河部分自宝浪苏木分水闸到入湖口。南北跨度为55.0公里,东西跨度为92.4公里,总面积157371公顷。
湿地公园深居内陆,位于大陆中纬度,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南部,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呈蝶状谷地春季气温多变,干旱少雨,夏季干燥炎热,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日照丰富,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844.2小时。湖泊水域调节气温,空气较为湿润,热量适中,无高温危害。地温和气温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低温变化的幅度比气温大。气压变化规律是夏季低冬季高,白天低夜间高,多西北风,春秋两季午后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8米~2.8米/秒。湿地公园远距海洋,北部山体高耸,形成屏障,阻挡着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湿润气流,故降水稀少,且蒸发量大。无霜期平均为132~198天。
湿地公园主体为博斯腾湖,博斯腾湖又名巴喀刺赤海,蒙语称博斯腾尔,维吾尔语称巴格拉什库勒,古称西海。《汉书·西域传》中的“焉耆国王至员渠城,南至尉犁百里,近海水多鱼。”中的近海、《水经注》的“敦薨浦”,均指此湖。位于新疆巴音郭椤州博湖县天山南坡焉耆盆地的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11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处17米。
2012年2月20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2017年12月22日,国家林业局印发《国家林业局关于2017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情况的通知》,新疆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2021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发布第一批自治区重要湿地名录的通知》,博湖县博斯腾湖湿地被列入自治区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
巴州博湖县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生态引领、绿色发展、全域旅游、幸福宜居”为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生态+、5A+”战略,积极推进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先后投入3亿多元实施开都河三角洲水源地建设、环博斯腾湖湿地生物治碱工程、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人工育苇等一大批生态修复工程。湿地生态功能和水体修复得到明显改善,环湖湿地面积逐年扩大,水生生物不断多样,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博斯腾湖湿地公园的建立对保护博斯腾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推动博湖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