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7 19:01
新疆虎,又名塔里木虎或罗布虎,是根据布希纳在1889年的报道,施华兹于1916年予以定名为Panthera tigris lecoqi (Schwarz, 1916)。也有人把中国的老虎分为东北虎、华南虎和中亚虎3种。新疆虎只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沿塔里木河干流和三大支流及沙漠边缘的绿洲活动。这里是世界上的极端干旱区,多沙尘,多风暴,年降雨量不到50mm,环境条件极为恶劣,因此,新疆虎应是世界上最能耐干旱环境的老虎亚种。新疆虎的定名在国际上已得到公认,但由于此后研究报道极少而受到少数学者的怀疑。
在19世纪初,合流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还是浩浩荡荡的大河,向南从铁干里克穿过台特玛湖流到下游的喀拉和顺湖,最后向东北流入罗布泊。1901年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来我国新疆考察时,发现了被风沙淹没了1500年的楼兰古城,震惊了世界。他对此段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罗布人的生活及捕虎经历有过详细的记述,但是,他错把喀拉和顺湖当作了罗布泊。因此,在约30年后,当他乘木船沿改道后的塔里木河,即现今的孔雀河古道从西北面的铁板河口到达罗布泊时,错误的认为罗布泊向北位移了经度1°,是个游移湖,1500年为一个周期。其实,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底的储水洼地,只是塔里木河的入湖口在历史上多次变化而已。
当时,塔里木河下游布满了湖泊和沼泽,河流两岸是茂密的芦苇和郁郁葱葱的胡杨林、红柳林。“密林遮苇虎狼稠,幽径寻芝麋鹿游”,斯文·赫定曾这样描述。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罗布人,将巨大的胡杨树掏空,做成独木舟,也叫做“卡盆”,在河流和湖泊上漂泊,以渔猎为生。这儿也是新疆虎的家乡,它们出没于胡杨林和芦苇丛中,以塔里木马鹿、野猪、鹅喉羚、塔里木兔等为食,特别是野猪,当时数量很多,老虎采用潜伏或是追捕的方法就很容易捕到。不过在食物缺乏时,新疆虎也捕杀牧民的牛羊。新疆虎有时也跑到阿尔金山北坡和天山南坡的山谷,在树林苇丛中活动,据文献记载,有人曾在巴仑台捕猎到过老虎。
罗布人除捕鱼和捕猎水禽及其他野生动物外,老虎也成了他们猎捕的对象。因罗布人没有先进的武器,只能采用铗的办法,在虎道上埋设带齿的铗具。老虎一但被夹住后,便拼命挣扎,胆小而没有锐利武器的罗布人猎手,只能远远盯着,若老虎挣脱链子,他们便远远尾随追踪,由于脚爪带铗,行动不便,老虎极难捕到食物,只能喝点水充饥。一个多星期后,便饿得气息奄奄,半死不活,毫无反抗的气力。这时,猎人才敢冲上前来杀死它,剥下虎皮,取食其肉。至于虎骨,他们并不知有何用途,当做废物抛弃。
1980年,92岁的罗布庄老猎人塔依尔,曾生动地描述过他年轻时杀死了一只母虎和一只幼虎的往事。1887年,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盆地考察时,一天他来到阿克苏南部阿拉尔的塔里木河边,夜宿时他亲耳听到了虎啸声,他的马吓得瑟瑟发抖。他在日记中写到:“塔里木河的老虎很多,就像我们伏尔加河的狼一样多。”当年塔里木河一带的老虎数量之多可见一斑!他在《走向罗布泊》一书中对塔里木老虎的生态特点有较详细的记载。据他的考察,那时在新疆的阿尔泰山、天山的伊犁河谷及玛纳斯一带也有老虎分布(普热瓦尔斯基1888年)。
1979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老虎保护会议上,国际老虎保护组织正式宣布:在世界上,老虎共有11个亚种,目前已有三种绝灭,另有三种濒临灭绝。已经灭绝的三种老虎中,分布在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新疆虎就是其中之一,灭绝的另外二种是朝鲜虎和阿拉伯虎。
在1921年夏季,向南已流淌了1500多年的塔里木河,河床因泥沙淤积抬高,向北流的小叉流拉依河在大洪水冲刷下迅速自然扩大,导致塔里木河向北改道,从北部沿孔雀河古河道在铁板河口流入罗布泊,致使铁干里克以下的塔里木河下游水源枯竭,湖泊缩小或干涸,芦苇、胡杨林干枯或死亡,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使老虎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化,当斯文·赫定在1930年再次来考察时,新疆虎的数量已比30年前大为减少。
就新疆虎锐减的原因,斯文·赫定寻访了当地的罗布人,罗布老人回答说:“这些年出现了一种蚂蚁,数量很多,当老虎生小虎的时侯,小虎刚生下来,还带着胎衣的时侯,蚂蚁成群结队地扒附在刚出生的小虎身上咬,小虎就活活的被蚂蚁吃了”(斯文·赫定1934)。
2010年3月,以历史学家杨镰为首多专业学者组成的塔里木生态环境与绿洲文明考察队在沙雅访问时,一些还健在的维吾尔族老人回忆说:“那时候不知道从那里来的那么多蚂蚁,老虎生虎崽时,成群的蚂蚁爬到母虎的鼻子上咬,母虎急了,就把小虎咬死了,最后虎崽就被蚂蚁吃了。”
小蚂蚁消灭了大老虎!———这可能也是一种原因。
新疆虎是食肉目猫科动物,它的体型与孟加拉虎较为接近,体型较小,体重仅100kg左右,只及东北虎的一半左右,但由于在干旱荒漠地带生活,它的毛色较其他的虎颜色浅。它是一种淡黄褐色,全身布满横斑纹的大型食肉猛兽,头顶也有一个“王”字形明显花纹。
在历史上,只有普热瓦尔斯基和斯文·赫定考察、研究并记载过新疆虎,根据他们的记载和生态学的规律,新疆虎一般是单独行动,独来独往,不像非洲狮、狼和豺狗那样结群捕捉食物。它在芦苇和灌木丛林中有许多比较固定的活动道路,白天在密林草丛中休息,夜晚出来捕捉食物。它不会爬树,但善于游泳,因而在河流沼泽地带,它活动自如,还能衔着野猪游泳过河。只有在繁殖期,新疆虎才雌雄成对的生活,由于塔里木盆地平原区没有高山岩洞,它们只好在平原森林的浓密草丛中筑巢。每年1胎,或过1~2年1胎,怀孕期98~110d,一般每胎生仔2~4只,若生6只,就会吃掉2只,在春夏之交产仔,由双亲共同哺育幼虎。7~8个月后,虎仔即可跟随母虎学习捕食本领,新疆虎的寿命约20~30年。
虎在动物分类系统中仅有一个种,故其他称谓皆是其亚种。“新疆虎”在《中国动物志》(高耀亭,1987)中是这样记述的:
西北亚种 Panthera tigris lecoqi Schwarz
1916 Panthera tigris lecoqi Schwarz,Zool. Anz.47: 35 (模式产地:罗布泊)。
分布于新疆罗布泊、博斯腾湖附近、塔里木河沿岸。
其中有关“新疆虎”的信息量并不多,只是采用了虎的“西北亚种”这一提法。而谭邦杰(1980)在《中国的虎》有较多说明:关于新疆亚种的问题,虽然有记载(Buchner,1889),有鉴定和定名(Schwarz,1916),但由于资料不充分,而且其后没有任何新的发现,所以有些分类学家对此深有怀疑。据当初的记载,这个亚种的分布是沿着孔雀河流域,由库尔勒一直分布到罗布泊一带。佩里在他的书里说(Perry,1964):“新疆虎已于前几年绝灭……”这种说法似乎也只是一种估计,缺乏事实根据。
鉴于高加索虎(又名波斯虎)的分布区曾遍及中亚各加盟共和国,直抵新疆边境的伊犁河及阿克苏河流域,因此这个亚种不是没有可能沿着阿克苏河、塔里木河、孔雀河的途径,穿过同样的河边芦苇地和胡杨林,追逐着野猪、狍子和马鹿,最终出现在罗布泊一带。另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把不是产在新疆境内的虎当作新疆虎了。总之,不管怎样,这都是上一个世纪的事。因此,现在中国产的虎的亚种名单中,新疆亚种似不应列入。
谭邦杰不将“新疆亚种”列入中国现产虎亚种名单的意见未被采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中国动物志》还是谭邦杰论述,提到“新疆虎”多种别称(如高加索虎、波斯虎等,还有塔里木虎、里海虎、图兰虎、西亚虎、中亚虎、黑海虎等),分布于南疆及“中亚各加盟共和国”(据说曾广泛分布在西亚和中亚地区,亦即在今伊朗、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一带)。杰克逊(1996)指出:“西亚虎(以往在阿富汗、伊朗、中国、西土耳其斯坦、土耳其,1970年代绝种)”。可见“新疆虎”是分布地域相当广的虎亚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