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3 15:07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deb.) M. Roem.)是蔷薇科,苹果属乔木,高达可达14米;树冠宽阔,常有多数主干;小枝圆柱形,冬芽卵形,先端钝,外被长柔毛,鳞片边缘较密,暗红色。叶片卵形、宽椭圆形、稀倒卵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沿叶脉有疏生柔毛,下面叶脉显著;叶柄具疏生柔毛;托叶膜质,披针形,花序近伞形,花梗较粗,萼筒钟状,萼片宽披针形或三角披针形,两面均被绒毛,花瓣倒卵形,粉色,花丝长短不等,基部密被白色绒毛,果实大,球形或扁球形黄绿色有红晕,5月开花,8-10月结果。
乔木,高达2-10米,稀14米;树冠宽阔,常有多数主干;小枝短粗,圆柱形,嫩时具短柔毛,二年生枝微屈曲,无毛,暗灰红色,具疏生长圆形皮孔;冬芽卵形,先端钝,外被长柔毛,鳞片边缘较密,暗红色。叶片卵形、宽椭圆形、稀倒卵形,长6-11厘米,宽3-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稀圆形,边缘具圆钝锯齿,幼叶下面密被长柔毛,老叶较少,浅绿色,上面沿叶脉有疏生柔毛,深绿色,侧脉4-7对,下面叶脉显著;叶柄长1.2-3.5厘米,具疏生柔毛;托叶膜质,披针形,边缘有白色柔毛,早落。
花序近伞形,具花3-6朵。花梗较粗,长约1.5厘米,密被白色绒毛;花直径约3-3.5厘米;萼筒钟状,外面密被绒毛;萼片宽披针形或三角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长约6毫米,两面均被绒毛,内面较密,萼片比萼筒稍长;花瓣倒卵形,长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粉色,含苞未放时带玫瑰紫色;雄蕊20,花丝长短不等,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密被白色绒毛,与雄蕊约等长或稍长。果实大,球形或扁球形,直径3-4.5厘米,稀7厘米,黄绿色有红晕,萼洼下陷,萼片宿存,反折;果梗长3.5-4厘米,微被柔毛。花期5月,果期8-10月。
分布于中国新疆西部。中亚细亚也有分布。主要生长在山坡中、下部或山谷底部及河谷地带。分布区的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年平均温4.0-4.5℃,最高温31℃,最低温-25℃;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土壤为山地黑棕色森林土。新疆野苹果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降水量500-600毫米的伊犁谷地中山地带下部或低山带上部阴坡、半阴坡或河谷地带,往往构成山地落叶阔叶林带。而在降水量仅有300毫米左右的准噶尔西部山地巴尔雷克山东端和阴坡、半阴坡或河谷地带,多呈块状或片状分布。喜光性强,不耐庇荫,在郁闭度超过0.7以上的密林内,林下幼苗很少,天然更新不良。
新疆野苹果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根蘖繁殖。种胚在低温下通过休眠,以秋季播种较为适宜。如欲春播,则将种子层积过冬,春播前用温水浸种催芽及时播种。2-3年生苗即可在春秋两季造林。
新疆野苹果耐寒力中等,耐旱力强,丰产。野生类型很多,有红果子、黄果子、绿果子和白果子等,品质和成熟期很不一致。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用作栽培苹果砧木,生长良好。
经济:新疆野苹果味涩、甜,一般不宜鲜食。却可以加工成果丹皮、果酒、果酱和果汁等,味道鲜美,营养成分高,污染少,有益人体健康。加工制作也不难。此外,新疆野苹果还可作青贮饲料。
科研:新疆野苹果为古地中海区温带落叶林的残遗植物,以新疆野苹果为主形成了我国著名的天山原始落叶阔叶野果林区,属濒临灭绝的珍贵稀有种质资源。它对于揭示亚洲中部荒漠地区山地阔叶林的起源、植物区系变迁等有一定的科学价值。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和虫害的危害,新疆野苹果自然种群数量和分布面积日益减少,总面积仅有15.2万亩,已处于濒危和灭绝的边缘。
保护级别: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Ⅲ级。
物种现状:渐危种。新疆野苹果在中国新疆天山西部伊犁谷地和准噶尔西部山地尚有纯林,个别地段则与杏、核桃或天山桦等组成混交林。
濒危原因:由于乱砍滥伐和放牧,其分布面积日益减缩。
保护措施:应迅速建立新疆野苹果保护区,作为重点保护,严禁乱砍滥伐和大面积截伐作嫁接苹果的砧木,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天然更新和引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