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5 11:03
金政明是文武王的长子,母亲是慈仪王后(又作慈义王后)。麟德二年(665年)八月被立为太子。永隆二年(681年)七月即位,并被唐高宗册封为新罗王,仍袭先王官爵。
金政明即位后,就发生了他的岳父苏判金钦突谋反的事件,波珍湌兴元、大阿湌真功等亦卷入其中,事败后都被处死,王妃亦因此被逐出宫。又赐兵部令伊湌金军官父子自尽。通过这一连串举动,金政明肃清了一批对王权有威胁的真骨贵族势力,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王权。
永淳二年(683年),金政明撤销位于金马渚(今全罗北道益山市)的高句丽遗民政权报德国,赐报德王安胜(安舜)姓金,徙居金城(今庆州)。翌年,安胜的族子大文率金马渚的高句丽遗民作乱,金政明派兵平定。
金政明完善各种制度,强化中央集权。永昌元年(689年),金政明打算迁都达句伐(今大邱),但未果。有观点认为,金政明欲脱离真骨贵族的根据地金城(今庆州)而打算迁都,同样受到真骨贵族的反对而受挫,反映出真骨贵族势力仍然牢不可破,金政明所完成的“新罗中代体制”具有根本的局限。
天授三年(692年)七月初二日,金政明薨逝。谥号神文,葬于狼山东。
金政明在位时,进一步完善新罗的官制。永淳元年(682年),设位和府令二人,管理人事选拔。同年还设置了工匠府监和彩典监各一人。垂拱二年(686年)设置例作府卿二人。此外,他在垂拱元年(685年)设置承担行政实务的“舍知”一职。从此,新罗中央官府的官制由令、卿、大舍、舍知、史五级构成。
此外,金政明在垂拱元年(685年)设置完山州(今韩国全州)和菁州(今韩国晋州),新罗由此“始备九州”。同年还设置西原小京(今韩国清州)和南原小京(今韩国南原),加上之前设置的国原、北原、金官三小京,由此正式奠定了新罗九州五小京的地方行政体制。
垂拱三年(687年)五月,金政明赐给文武百官官僚田。永昌元年(689年)正月,罢内外官禄邑,逐年赐租有差。
永淳元年(682年),金政明设置国学作为最高学府。垂拱二年(686年),金政明向唐朝请求《唐礼》及杂文章,太后武则天命令有关部门誊写《吉凶要礼》,并从《文馆词林》中挑出规诫之词,合成五十卷赐给新罗。
永淳元年(682年,一说天授元年)五月初一日,海官朴夙清奏称“东海中有小山浮来感恩寺(文武王愿堂),随波往来”,金政明命日官金春质卜算,金春质称:“圣考(文武王)今为海龙,镇护三韩,抑又金公庾信乃三十三天之一子,今降为大臣。二圣同德,欲出守城之宝,若陛下行幸海过,必得无价大宝。”金政明闻讯大喜,于五月初七日来到东海边的利见台,眺望那座小山,并派使者仔细观察,只见山势如乌龟之头,上有一竿竹,昼为二,夜合一。第二天中午,竹合为一,天地振动、风雨晦暗达七日之久,到五月十六日风霁波平。金政明泛海入山,有一条龙奉黑玉带来献,金政明迎接,与之共坐,问道:“此山与竹,或判或合,如何?”龙说:“比如一手拍之无声,二手拍则有声,此竹之为物,合之然后有声,圣王以声理天下之瑞也。王取此竹作笛,吹之天下和平。今王考为海中大龙,庾信复为天神,二圣同心,出此无价大宝,令我献之。”金政明大喜,送给龙五色锦彩金玉以酬谢。使者砍伐竹子后离开之际,山与龙消失了。金政明返回后,就用这个竹子制作笛子,藏于月城天尊库,吹此笛则兵退病愈,旱雨雨晴,风定波平,故赐号“万波息笛”,奉为国宝。
位于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狼山东南的排盘洞四天王寺遗址附近曾出土数枚王陵碑残片,经学者郑贤淑考证,该碑书风与武烈、文武王陵碑相似,且碑文残片显示该王于壬辰年(692年)去世,并且其中“无穷其德十也”一语与皇福寺址三层石塔出土的金铜舍利函铭文中“神文大王……十善御民”的说法吻合,因而判断是神文王陵碑的残片,神文王陵自然也在此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