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9 18:59
新闻五要素即新闻的5个W,指一则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因素,分别为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事(what)、何因(why )、何人(who )。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由于它概括了新闻事件本身存在的客观联系,对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说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1913年,广学会翻译出版《实用新闻学》 (美·休曼原著),把此说介绍到我国。随着调查性报道的兴起,西方有些学者提出了“六要素”说,认为除五个“w”之外,还有一个新闻要素“H”,即如何(how)。
简单地说,齐全的新闻要素包括五个“W”和一个“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
新闻要素是记者写导语(即开头)的关键,也是准备告诉读者的。其中哪一个是重要和应该突出的,应由记者或编辑根据情况确定。有经验的记者在写作导语时并不需要考虑这个公式,而对初学者来说,考虑五个“W”和一个“H”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五个“W”和一个“H”不一定都包含在第一段。 最能吸引读者、最关键、也是最难写的导语:
导语都应该写得简单易读,一目了然。不过,过于简单的导语也可能把读者弄糊涂。
导语的长度没有一定的规定,但通常是以越短的形式表现出来越好。记者或编辑很难根据一定的公式去写作和编写稿件,但最好不要超过3行。在导语中,过多的形容词和其他修饰词都是毫无用处的,最重要的是要把消息传达给读者。请看以上这则新闻导语的修改版: 2月13日早晨,以“扬民族精神 塑诚信品质”为行动口号的上海市静安区一师附小200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在老师和同学的深深祝福声中开始了。
根据五个“W”和一个“H”的要求,新闻就有了不同形式的导语。
(一)人物导语
名字出新闻,但必须是名人的名字,从总统到歌星,从银行家到毒枭,只要是名噪一时的人物都可以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但是,即使是人所共知的俄罗斯总统和美国总统,在其名字前都要加上“某国总统”。当美国总统或其他国家的总统被用作消息来源时,他的名字十有九次被用在消息的开头,因为他的名字具有权威性,必然会引起读者的注意。但是,在人物导语中,如果不是名人,那么导语中可以不出现名字,留到后面去交待。
例: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美国将对海地动武,以解决那里的政权危机。
(二)事情导语在讲完人物导语之后,事情导语就比较容易了解了。实际上只要把What(什么事)放到什么人的位置考虑就行了。下面是一条纯事情导语,新闻要素很齐全。
例:一艘载有867人的爱沙尼亚客轮28日凌晨因遇风暴在芬兰附近的波罗的海水域沉没。
只有90人获救,其他人下落不明。
(三)时间导语
一般而言,时间很难成为一则新闻中的最重要因素,但是时间又必不可少。
(四)地点导语
同时间导语一样,地点导语是很少用的。通常地点只是作为导语中一种要素而存在,除非这一地点有特殊意义。
(五)方式导语
从怎么样(How)的角度写经常能提供一条有兴趣的导语。
例:一条带有奇怪的牙齿痕迹的铅笔,使一位30岁的看门人被捕。他承认上星期撬了校长办公室并行窃。
(六)为什么(Why)有时是新闻中最有意思的角度,可能是读者最想了解的问题。
例:由于股票和地产问题,日本首相细川宣布辞职。
从原则上讲,每条消息都应回答5个“W” 和1个“H”,并且应当尽可能地在导语中就有所交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的5个“W”和一个“H”全部“塞在导语中,应该先给“W”和“H”排排队,看看应该突出哪一个。有了好的导语,一则新闻就有可能写得很流畅、很生动。
例: 1月21日,1000余名包括特困队员、孤残儿童、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内的困难少年儿童来到上海影城剧场,观看刚刚入围2006最佳奥斯卡动画片提名的《战鸽总动员》,并参加2006年“千名少年儿童看上海”活动,参观东方明珠和上海城市历史陈列馆,感受冬日温暖,共享新春快乐,体验少先队大家庭的无限温暖。
新闻构成的基本成份。又称新闻五要素、五个W。 19世纪80年代,美联社提出新闻应具备when(何时)、where(何地)、 who (何人)、what(何事)和 why (何故)。这五个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都是W, 故通称五个W。1898年,美联社主编M.E.斯通提出:新闻中要回答五个 W和一个H,即How(如何),由此又有“新闻六要素”之说。
“新闻五要素”或“新闻六要素”的产生,是电信技术的新发明应用于新闻传播的结果。由于当时电信技术还不完善,编辑部不得不指令记者把五个W或五个W和一个H写进新闻的第1段,即新闻导语中。一旦发电或收电出现故障,只要收到电讯的第 1段就等于收到一条新闻的大意。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五个 W一直被视为新闻写作的原则之一。1945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延安)社论《从五个W说起》中指出:“五个W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条件。”
新闻通常是由导语和主体(次重要的材料、更次重要的材料、背景等段落组成的)。导语是新闻术语,实际上就是消息的开头,记者、编辑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写作导语,但是应该记住一个原则——我们写的是新闻而不是小说或散文。
导语有以下作用:
1、读者一看导语就知道这则新闻写的是什么。 2、读者看了你的导语愿意继续读完这则新闻。 3、有适当气氛的导语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
《疑难问题辞典》的作者安布诺斯?拜厄斯(著名新闻记者)这样描述导语的重要性:“任何一个新闻记者,只要他曾经为写作导语绞尽脑汁,就会深知写作导语为什么如此费劲,因为导语对他和读者来说都很重要。导语的写作使得他的精力高度集中,迫使他作出决断:这条消息里什么东西最重要;应该强调什么;而且导语如何写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消息的其余部分。”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导语是新闻报道,尤其是消息中最重要的部分。抓住或失去读者,往往取决于稿件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导语又是展示记者、编辑才华的橱窗。有人这样说,导语是一条消息的生命,导语常常使记者和编辑思考了一次又一次,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基本满意为止。有时,甚至一位老练的记者也要为导语改写三四次,才心满意足地认为自己已尽力而为了。
比如这篇新闻: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江阴一千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作战。经过与结果:中首先突破、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