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之

更新时间:2021-11-17 14:11

方先之(1906年2月-1968年6月),浙江省诸暨县人。中国骨科先驱、中国骨科医学奠基人。

人物简历

1906年2月24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1925年毕业于杭州秀州中学。

1925—1928年,在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学习。

1928—1933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毕业后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33—194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先后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教授。

1938年赴美国,在波士顿大学学习。

1942年7月,在天津创办天和医院。

1944年8月,在天津创办天津骨科医院。

1952—1968年,任天津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及天津医学院教授。

1968年6月29日,因患肝癌病逝于天津。

人生经历

中国骨科先驱,天津骨科医院创始人,被人誉为“骨圣”的方先之教授,1906年2月24日生于浙江省诸暨县,自幼勤奋好学。中学时代在杭州秀州中学(今嘉兴秀州中学)攻读。1925年入上海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生物系学习3年,完成医学预科课程。1928年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就读。当时协和医学院为中国最高医学学府,素以高质量闻名,每届学生不多,仅二三十人,学制连同医预科长达8年。学生入学都经严格挑选,必须具备坚实的生物学及数理化和英文基础。方先在3年医预料的基础上又经5年的严格训练,终以优异成绩完成全部医学基础及临床课程。毕业后留校先后担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讲师,深受各级医师推崇及爱戴。1938年去美国波士顿大学深造,回国后在协和医学院担任教授。

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学院被迫关闭。方先与一些协和老同学来到天津,先创办天和医院(意即天津协和医院),自己负责普通外科与骨科。以后由于骨科病人就诊需要,又在当地士绅赞助下成立天津骨科医院。这两所医院虽属私立,规模较小(骨科医院最初仅有10张病床),设备也不齐全,但基本遵循协和医院制度,对病历书写、化验检查、手术操作及手术前后处理力求正规。方先之不仅亲自担负繁重的医疗任务,还参加一些管理,甚至化验工作。由于他医术高超,短短几年内就在天津颇负盛名,就诊者日见增多,病床数目也有所扩充。这两所医院的建立充实了天津的医疗力量,解决了不少疑难重症。

天津市政府为发挥一些医学专家的作用,先后在原有医院的基础上经过充实调整,成立了一些专科医院,如将马大夫医院改为人民医院,以骨科与瘤科为重点。方先受聘为该院骨科主任。医院成立不久,骨科由白手起家很快发展为4个病区,拥有100多张床位。这样较大规模的专科医院在当时是少有的。方先之还受聘担任刚刚成立的天津医学院教授。经过短短几年的筹建,天津人民医院骨科发展为多分科科室,跻身于全国一流行列中,并赢得极高的赞誉。

方先之辛勤办学,成绩显著,医疗上又取得卓越成果,曾受到高教部和卫生部的表彰。1962年国家科委在天津对方先之领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重大科研成果,通过了鉴定,给予高度评价。

文化大革命中,方先受到迫害。1968年6月29日,方先之因患肝癌,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病逝,时年仅62岁。10年之后,1978年夏,在天津市烈士陵园为方先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到会者有京津各界代表及生前友好约600人。

医疗技术

高尚的医疗作风与精湛的医疗技术

方先在医疗上一向勤恳负责,热爱专业,数十年如一日。平时对病人总是和蔼可亲,不管病人地位高低,他均一视同仁。

方先学识渊博,在分科还不精细的情况下,骨科还未从大外科完全独立,方先不仅对自己所从事的骨科专业有很深的造诣,对一些相关学科,如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等也都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能熟练地进行肠、胃、肾、前列腺甚至开胸手术,可以说一专多能。方先还对一些医学基础学科,如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病理等均有很扎实的根底。他对疾病的诊断不单纯凭借经验或化验报告,而是在掌握充分可靠材料的基础上,从中分析、鉴别和归纳。如对骨肿瘤,他强调临床症状、X线表现和病理特点三者相结合。他常亲自观看病理切片,了解肿瘤细胞的来源,其形态特点和生物行为,经过反复研究,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方先之对每例手术病人术前均作详细检查,反复考虑其是否适合手术,然后制订手术计划,选择最佳方案,并根据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作好充分思想准备。方先之特别强调,一个好的外科医生不能只单纯是个手术匠,而是能拿手术刀的内科医师,也就是说,外科医生需要掌握两手,既能开刀,又能处理一般内科情况。方先之不仅注意操作本身,对于前后处理亦高度重视。对每一例病人都是术前作好充分准备,包括与病人及其家属谈话,使其了解手术目的及其预后情况,从而加强病人信心。对所有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事先详细讲解,取得良好的配合。

方先之每次做手术总是提前进入手术室,常亲自指挥麻醉、安插气管导管,摆好病人体位,预先标出手术切口位置。术中从容不迫,解剖层次分明。方先之在操作中止血细致,手术野清楚。他的名言是“不止血,不前进”,力求手术对病人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方先之对任何手术细节从不放过,自始至终参加手术,直到病人伤口缝合完毕,盖好敷料后方离开手术室。术后还经常巡视病人,提醒主管及下级医师,注意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又特别强调术后功能锻炼,力争早日康复。经他施行的手术效果优良,病人很快重返工作岗位。

方先之对技术精益求精,从不满足已取得的成果。他紧跟国外科技发展先进步伐,不断吸收消化并不断创新。对以往采用的方法,他通过大量病例进行长期观察,一旦发现不足或从文献中发现更好的方法,便毫不迟疑地改进旧法或引进新法。他一向工作实事求是,从不掩饰存在的缺点,甚至否定他原先坚持认为正确的东西。对别人提出的新方法,他虽然暂时还不理解,但从不排斥,却亲自观察一段时间,一旦证明确实有效,便积极支持,并在理论及技术上使之更加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应用和推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方先之经常领导科内医师进行出院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不断总结经验。对工作中出现的漏诊、误诊、以及由于治疗不当引起的严重差错或事故,他从不轻易放过。他这种对事不对人的认真作风,不仅教育与事者,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注意,引以为戒。

培养人才

方先之一贯重视培养人才。他特别强调基本功夫训练,如书写病历,正规体格检查和外科基本操作。他还经常使用英文术语,以提高医师外语水平。每星期天上午他总与一些专家共同参加例行的大查房,晚上则与一些专家共同主持临床病理讨论会。这时小小的天和医院护校大厅总是挤满了渴求知识的中青年医务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初期,大外科不分专业,专门从事骨科的人很少,方先之深感要发展中国骨科专业,必须大力培养人才。1953年,在方先之的积极建议下和倡导下成立了天津医学院全国骨科医师进修班,教学基地设在天津人民医院。开办之初,无论人力物力都严重不足,又缺乏举办高级进修班的经验。方先之充分调动天津市骨科界的力量,如期开学。头几届学员入学条件要求严格,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经验,不少是主治医师以上,甚至是主任或副教授级医师。方先之从制定教学方案、课程设计、直到具体安排均亲自过问。他不仅亲自讲课,编写讲义。也经常听别人讲课,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别人编写的讲义,亲自审阅修改,并要求每年增添新的内容。方先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边实践边学习。除了每周教学查房、门诊会诊外,课程一律安排在下午4时以后,绝不影响门诊和病房工作。每周除两次系统讲课外,还安排一次临床病理讨论会,由各级学员及医院各级医师轮流发言,待充分展开自由讨论后,病理科医师公布活检或尸检结果,最后由方先之总结发言。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疾病的能力。

方先之每周进行示教手术,对一些常见骨科手术,从麻醉、体位、切口、暴露层次直到切除或固定方法等边操作边讲解。事后整理好详细手术纪录,编印成册,使之成为很好的实用教材。

进修班学员经过一年紧张系统的学习和严肃、严密、严格的刻苦训练,均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提高一步,多能掌握一般骨科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也学会一套病理分析及科研方法。中国有不少知名专家就是从天津骨科医师进修班毕业的。

学术贡献

方先之在骨关节结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骨肿瘤分类等方面均有建树。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 早在1947年,方先之就在应用问世不久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首创结核病灶清除法,对全身主要大关节,如肩、肘、髋、膝和脊柱各部位等制定了一整套从手术人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直到术后石膏制动等操作规程。其要点是在改善加强病人一般情况及系统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对结核病灶尽可能施以彻底的清除。所谓病灶清除是指清除死骨、脓肿、干酪样物质,切除肥厚的滑膜和纤维化瘘管,以及凿除硬化骨腔壁;并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等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单纯切除、植骨和关节融合等;对脊柱结核合并脊髓压迫者同时进行减压和融合。术后继续长期抗结核用药,加强营养及制动。这种手术的好处是使疗程大大缩短,既治愈疾病本身,又保持患部全部或部分功能。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技术不断提高,四肢大关节和单纯脊柱结核的治愈率达95%以上;脊柱结核合并截瘫者,也有90%得到恢复。

以前臂桡尺骨骨折为例。过去西医认为这两个骨的双骨折很难达到良好复位,采用一般中医传统复位方法也难以避免移位。方先之观察联系桡尺骨的骨间膜的作用,发现前臂在中立(既不旋前也不旋后)位置时骨间隙最宽,两骨骨干中段距离最远,骨间膜上下一致紧张,挠尺骨的骨间嵴彼此对峙。从这个现象他得到启示:骨折后若骨间膜完整并保持紧张,桡尺骨骨干最为稳定。对前臂桡尺骨双骨折进行治疗时,先在前臂中立位对抗牵引下进行分骨等手法整复,然后将两个分骨加压垫分别置于前臂背侧两骨之间,外加前臂掌侧、背侧及桡侧、尺侧四块小夹板就可使骨间膜保持紧张,控制旋转移位。方先之等还根据太极拳中的小云手、大云手动作设计一套前臂骨折后的练功方法,使前臂骨折病人既能避免前臂旋转,保持骨折断端稳定,又能保持肩、肘关节活动。经过这种整复和练功,使本来复杂的骨折处理变得简单,成功率达90%。

对肱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以及邻近关节等部位的骨折,他都在遵循“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等原则下建立了各自的治疗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体系。骨肿瘤分类 骨肿瘤种类繁多,历来有各种分类方法,但往往比较繁琐,一般临床医师难于掌握。方先之将其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分为骨基本组织(包括骨、软骨、骨膜等)肿瘤和骨附属组织(包括血管、脊索、骨髓等)肿瘤。每种又各分为良、恶性肿瘤。继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均为恶性,包括癌与各种肉瘤等。这种分类法被称为方氏分类法,在中国50~60年代一度被广泛应用。随着肿瘤组织化学、免疫及超微结构研究的进展,这种分类显得不够完善,未能反映肿瘤组织的来源及其生物行为,但在当时条件下,此法比较简明扼要,容易掌握,对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均起到一定作用。

方先之在骨科的各个分支常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或在技术上作某些改进。他是中国首次介绍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学者,早在1949年,他就在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了有关论文,他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病理为纤维环破裂突出,导致腰神经根受压,因此,本病应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方先之曾将其分为周围型、中枢型、混合型、儿童型和骨炎型。他将跟骨结节增粗、肥厚、跟腱及跖腱膜附着处骨质显著增生的病例视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类型。虽然将强直性脊柱炎分出,作为一种独立疾病,不再归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枢型,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当时这种分类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勤于著述

方先之一生单独或参与写作发表论文85篇,主要论述骨折、骨关节结核及骨肿瘤的治疗。方先之早在1936~1941年即在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有关胃肠、破伤风等普通外科及骨折治疗文章。方先之的专著有《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分别于1956年和196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他还曾参加由黄家驷主编的《外科学》有关运动医学章节的编写。

1963年9月,方先之以中国医学代表团团员名义出席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第20届国际外科年会,方先之在会上用英语宣读了《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骨折》两篇学术论文,介绍了中国骨科的最新成就。1964年,方先之又随中国医学代表团参加在埃及开罗召开的第一届亚非医学会议,同样取得很大的成功。

方先之为促进骨科学术交流,推广先进经验,于1957年创办《骨科进修班通讯》。1961年该杂志改名为《天津医药杂志骨科附刊》,是当时全国唯一骨科学术刊物。1981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成立后,委托天津承办《中华骨科杂志》,为双月刊,每期发行2万多份。

主要论著

1 方先之,郭巨灵,周映清.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附临床病案报告47例).外科学报,1952,1∶20.

2 方先之,陶黼,郭巨灵.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中华外科杂志,1957,5∶90.

3 方先之,等.氏骨折.天津医学院骨科进修班通讯,1957,8:115.

4 方先之,等.659例骨折和脱位的分析.天津医学院骨科进修班通讯,1958,2:16.

5 方先之,等.十年来河北省骨科的成就.天津医药杂志,1959,1(4):278.

6 方先之.骨关节结核病的临床研究——庆祝建国十周年论文.中华外科杂志,1959,7:985.

7 方先之,尚天裕,吴之庆,等.重症前臂缺血性挛缩的预防和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60,8:264.

8 方先之.对“局部外固定”外理骨折的看法和运用.天津医药,1961,3:171.

9 方先之.怎样处理新鲜骨折.天津医药骨科附刊,1962,6∶1.

10 方先之.试论处理骨折的原则和理论基础.天津医药杂志,1962,4∶125.

11 方先之.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术座谈会学术讨论总结简要.天津医药学院骨科进修班通讯,1962,6∶251.

12 方先之.究竟应该怎样处理新鲜髌骨骨折.天津医药杂志骨科附刊,1963,7(1)∶1.

13 方先之,顾云五,尚天裕,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研究.中华外科杂志,1964(增刊)∶126.

14 方先之,等.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15 方先之.见:黄家驷,主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16 方先之,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