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18 09:14
方基,开平赤水镇三合村人。他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民歌手。
塔尖的意思
方基,开平赤水镇三合村人。他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民歌手。
方基生平最爱唱民歌,写民歌,尤其是擅长于即兴的口头创作,他每走到一处,就唱到一处,深受群众欢迎。他的名字就像他所写、所唱脍炙人口的民歌那样为人民大众所熟悉,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方基伯”。
方基出生于贫民家庭。在三合村这个幽静的古老村庄里,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优美动听的童谣和民歌。幼年的时候,方基常于傍晚依偎在祖母的膝下,听农罢归来的村民们兴致勃勃地哼唱着富有乡土气息的开平民歌和童谣,因而深深地受到熏陶。到了青年时代,村里曾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这对他后来热爱民歌、成为民歌手有着很大的影响。当时,村里一些有权势的封建头子,利用封建迷信,以改变风水为名,向村民和海外侨胞勒索诈骗钱财,村里的群众敢怒不敢言,没有谁敢惹这班人。这时,有一位正直的青年,他不畏强权,挺身而出,写了这样一首向封建势力挑战的民歌:
三合改风水,
夹埋铜钱兼铜篓(铜仙),
买齐萝卜共大鱼,
日头未出夹米又夹水,
父兄吃饱嘴肥肥,
走出塘基手捶捶(指手划脚)。
北边人喊拆南边“屎粪垒”(厕所),
南边人喊烧北边嘅草堆,
讲价唔成鬼打鬼,
究竟益阿谁?
益来益去益“晒”几条大鳄鱼(指封建头子)。
这首民歌唱出后,村民莫不拍手称快。而这班封建头子却感到十分震惊。于是暗中密谋,要以辱骂族长的罪名,企图加害这位青年。由于泄漏了风声,这位青年在村中一班穷兄弟的帮助下,连夜逃往他乡。
方基看到这么一首短短的民歌,竟能成为揭露封建黑暗、跟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武器。自此,他和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他是那么热爱民歌,善唱民歌,可是在旧社会,他家境十分贫困,生活无着,他不得不要东奔西跑出外谋生。穷困压得他有口难言,有歌难唱。
解放后,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他的民歌才有了用武之地。正如他常说的:“党是春风露雨洒,老树发芽开红花。”他真正成为一位人民的歌手了。当时的县委,十分重视开平民歌这一为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充分利用它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各项中心任务发挥积极作用,因而大力提倡和支持对开平民歌的挖掘、整理、改革、创新等工作,这大大地鼓舞了方基从事民歌创作的热情。他带头在村里组建起俱乐部,运用民歌、民歌剧的形式,自编自导自演,进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新人新事、新风尚,对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和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凡有他参加的集会和活动,都经常可以听到他那亦庄亦谐、妙趣盎然、通俗而不伤雅、引人入胜的歌声。
1955年,县文化馆创办了《开平文艺》期刊,第一次发表了他创作的民歌。自此以后,他就更积极地投入民歌创作活动,先后创作了很多生动活泼、通俗谐趣的民歌,有木鱼、小卖鸡、卖鸡、夹房歌等,还创作了一批民歌剧,在侨乡开平广为流传。也从这时候起,他活跃在田头、工地、会前会后、台上台下、村头巷尾,群众有求必唱。
1957年冬天,他参加村里水利工地劳动,看到有些妇女停下工来闲谈,他马上接过工地宣传员的广播筒唱道:“有人揸住 竹,想郁唔想郁,企处似碌木,好似狗头煲熟,只顾讲新年吃鹅肉,人家批评佢又唔服,如果行动唔加速,人家食饭你食粥。”民歌一唱罢,整个工地沸腾起来,那班爱闲谈的妇女,都挑着担子飞跑起来了。自此以后,农业社社长就派他到宣传鼓动组去,让他负责巡回广播,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他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不久,他又发现工地上的一班男子,不断排队轮流抽烟,水烟筒一个传一个,影响了工程进度,他便放开腔唱道:“吃烟捱工,饮酒捱餸,泥口有支水烟筒,你捧完时佢又捧,浪费好多工,你‘乃’(这些)婶姆快些拿回厨房中,两头撞穿孔,用来做火筒(吹风工具)。”登时工地的民工大笑不止,妇女们齐声说:“对呀,抽烟浪费工夫,以后不准带水烟筒上工地了。”社长支持了他们,即当众宣布,以后不准带水烟筒上工地。接着,方基伯又风趣地唱道:“小弟到该(这里)唱,各人有歌听,木鱼想听米要量,齐齐落力担泥井,该一张,要求你一样,各人每担加几两,将我份工来补偿。”歌一唱毕,工地上即响起了宏亮的“咳嗬”喝号声。当时,有两位与他年纪相仿的壮年汉子,一挑挑起四篸泥,走到他跟前高声说:“老基,我何止担多几斤,你那份也在这里了。”在方基的民歌鼓动下,水利工地掀起了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场面。以后,村里的水利工地少不了他,公社、县的大型水库工地也抽调他去当宣传员。
1958年以来,县文化馆为了推动开平民歌的发展,多次组织民歌擂台,每次擂台,他都运用风趣、确切的比喻、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脱口成歌,妙趣横生,使各方歌手甘拜下风。他那圆润的歌喉,诙谐的演唱,使听众为之绝倒。每唱一句,往往笑声四起。他的名字就更为人们熟悉了。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一批中青年的民歌作者和民歌手相继涌现,他们当中有干部、工人、农民、教师,还有学生。一时间,全县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写民歌、唱民歌热潮,遍及城乡每一个角落。县文化馆编印的《开平文艺》,每期都发表一定数量的民歌作品。机关团体、厂矿企业、学校、农村的宣传专栏、黑板报上,群众创作的开平民歌随处可见。
由于方基在民歌创作上有卓越的成就和贡献,于1978年被吸收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同年又当选为佛山地区文联委员、开平县文联副主席,并被调到赤水公社文化站工作。这个时期,是他民歌创作的最旺盛时期,他的作品有数十篇在地区和省的刊物上发表。其中《捞塘泥》、《伏牛勇士》、《接爷爷》、《查亲记》、《记工分》等民歌和民歌剧分别被评为地区和省文艺汇演的优秀节目。
数十年来,方基不断从民间歌谣的宝藏中汲取营养,继承并发展了民间歌谣的现实主义传统和艺术手法,写出了数以千计具有他自己风格的民歌。它们大多真实地反映了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人民的心声,而又那么朴素自然,音乐韵律明快有力,朗朗上口,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他所创作的开平民歌作品,不论是木鱼、卖鸡调、夹房歌还是民歌剧,其比、兴手法以及活泼、风趣的民间语言运用,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作品中刻划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亦是他的独到之处,而形成了他爱憎分明的独特风格。例如,他写的“夹房歌”《幸福婚姻》中的一小节:
媒婆讲大话,
十句九句差,
骗人婚事靠副牙,
骗完男家骗女家。
口喳喳,
专门演嘴马,
唔顾人家几仔乸,
只顾骗人礼共茶。
只此数笔,就把专门保媒拉纤、骗人利己的一副令人憎厌的媒婆嘴脸,象漫画似地勾划出来。又如,在“卖鸡调”《石榴花》中,他写道:
“周彩花,晚婚少生身体赛龙马,年龄三十一枝花,面庞丰满映红霞”。
“陈小雅,早婚密生身体差,面似黄瓜腰似虾,眼尾可以藏虱乸,河巷女儿石榴花,未够三十变老妈,一声长叹泪如麻”。
他是这样生动而又形象地把“晚婚少生”、“早婚密生”的利与害作了鲜明的对照,这则宣传晚婚和计划生育的小民歌,要比那些长篇累牍的文章或报告所取得的效果大得多。
方基的创作态度非常认真,他经常把自己写出来的作品,先朗诵给他的妻子听(即席吟唱的除外),他的妻子对民歌的鉴赏能力颇高,而且不肯轻易点头,时常向他提出意见,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他也表现得谦虚而又执拗,往往非把作品修改到博得妻子微笑点头不罢休。他说:“要是不能打动自己的妻子,又怎能为广大听众、读者喜闻乐见呢?”
方基致力于开平民歌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富有革新精神,不论创作还是演唱,力求做到既继承传统又不固循守旧,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表达新的内容,体现时代的精神和风貌,对一些旧的框框和程式,他也敢于改革和突破。他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尤其在民间语言的运用方面,已成为年轻的民歌手和爱好者学习和继承的典范。
1983年7月,开平县文联、文化馆把方基所创作的开平新民歌加以收集整理,选编出版了《方基民歌选》。
1983年10月,侨乡开平杰出的老民歌手方基与世长辞,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