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心曲领

更新时间:2024-06-17 19:23

方心曲领,套在宋代朝服交领上的用白罗制成的饰件,上圆下方,形似璎珞,是宋代朝服最为显著的特点,它是宋代遵循唐制的结果,体现了天圆地方这一中国古代最核心的世界观宇宙观,具有“象法天地”的古代设计特征。

历史溯源

至迟从汉代开始,官员为了使朝服更加熨贴,在外衣领内衬上一个圆形护领,名为“曲领”,也称“拘领”。唐代的方心曲领是在中单上衬起一半圆形的硬衬,使领部凸起,宋代是以白罗做成上圆下方(即做成一个圆形领圈,下面连属一个方形)的饰件压在领部。汉刘熙《释名·释衣服》中写“曲领在内,所以禁中衣领上横壅颈,其状曲也。”意为免得内衣衣领拥起。

《隋书·礼 仪志七》中“曲领”说:“七品以上有内单者则服之,从省服及八品以下皆无。”从省服系指公服。《唐六典》卷二 十六、《新唐书·舆服志》出现“方心曲领”词,并已戴在衣外。《宋史·舆服志三》在写天子时,明确写出“白 罗方心曲领”。明王圻《三才图会》上更有图样标明后面为两条垂带。从出土绘画、陶俑、石雕、木刻等文物 来看,官员佩方心曲领的作法。至明末满清实施惨无人道的剃发易服才消失。《新唐书·舆服志》中首次出现“方心曲领”,并已经戴在外面。从《古代帝王图卷》(图3)中,不难发现,唐礼服中的方心曲领是在中单上衬起一半圆形的硬衬,可以使领部凸起[1]。

《宋史·舆服志三》明确提出“白罗方心曲领”。但是由于五代十国的战乱更替,遗失了诸多细节和实物,因此此时方心曲领已不复原本形制。宋人依据古籍,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方心曲领设计成了上圆下方,形似璎珞锁片的白罗做成半环形“项圈”。后来,这种方心曲领被纳入礼服系统传承下来,一直沿用到明末,并传至日本、韩国。

文化含义

中国汉服形制“取诸乾坤”,(《系辞·上》)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的载体。衣在上,是天的象征;裳在下,是地的象征,十二章绣于一身,是谓“披星戴月”,“象法天地”的设计原则表现的淋漓尽致。方心曲领是宋明两代朝服体系中重要的装饰之一,有着重要意义,是身份的象征。其形制上圆下方,上法天下法地,暗合“天圆地方”。

天圆地方,这是我国古代最典型、最核心的宇宙观。它不仅是先民们对天与地存在方式的理解,还是对天地关系的概括。“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乎?孰主张是?孰纲维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庄子·天运》)这是先民对天地关系的探寻,他们试图弄清我们头顶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脚踏的地是什么形状的?“苍天如圆盖,大地似棋局”,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古时人们对天地的看法——天圆地方。然而根据《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记载可以了解,古人对于天圆地方也有“四角不掩”的困惑,因此,它不可能是从“直观的”或“经验的”观察所得,而一定有着另一个体系作支持[2],正如文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吕氏春秋·圆道》中对此有更为详尽的解释:“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圆也?精气一上一下,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所以天圆地方更多的说的是“道”,即自然规律表现出来的方式。这与传统阴阳学不谋而合。古人把天地不分、混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乾坤,即天地。易系辞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乾,为天,有生生之德,可大可久,但无方无体,变化莫测。直、方、皆为坤体。大谓坤,坤阴,万物资生,焉能不大?朱熹曰:柔顺正固,坤之“直”也。赋形有定,坤之“方”也。德合无疆,坤之“大”也。[3]这些都说明了天与地,圆与方,阴阳结合,事物互补,自然万物才能得以繁衍,生活才可长久。

我国古代造物讲究天人合一,象法天地。正如《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的“象”已不再是殷商时期人们纯粹为确定吉凶而指的天象了,它既包含着人对现实事物的观察方法,同时还包含了人对这些自然、社会事物的总结认识,也即对事物存在的美的认识。[4]天圆地方是先民关于天地最早的理解,因此在传统设计上的体现真是举不胜举。《周礼·考工记》中规定:“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北京的天坛和地坛是这种观念最为典型的代表。天坛是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的栏板,都是单数,即阳数,象征天为阳。地坛是方形,四面台阶各八级,都是偶数,即阴数,象征地为阴。阴阳协调,万物长久。

方心曲领做为古代汉族服饰之一,自然逃不出象法天地的造物原则,不论从形态还是内在意涵上都有意无意的体现了天圆地方之说。(图4)从形态上看,宋代方心曲领分上下两部分。上为曲领,附于交领之上,符合于人的脖颈的形体,形为圆,即为阳,下面配以两寸方形,上圆下方,附和了天圆地方之说。同时,二为偶数,是阴数,进一步寓意阴阳协调,生生不息。同时,从审美的角度上看,方与圆是一对亲密的兄弟,形成一种变化对比及刚柔、阴阳之美。方心曲领,象法天地,上天下地,人居其中,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体现我国古人造物虽为人为,但也要融于自然、天人合一的设计观念。

中国古人崇尚一种带有经验和功力色彩的理性,他们专注于抽象的范畴的使用功能,最终落实到道德文化的效用上,以规范人的情感、念欲和意志。[5] 因此,宋代统治者在设计方心曲领时,诚然有探究天人关系的用心,但也不能抹杀其巩固统治的目的。他们利用了当时人们对于天人关系认识上的局限,将天命与皇权巧妙地融为一体,聚焦到方心曲领的形制上面,上圆代表天命,下方代表皇权,人处天命皇权中间,古代封建制度的道德规范在小小的方心曲领上面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并时刻警醒官员恪守君臣之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