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6 18:33
方晓风,男,1969年生于上海,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装饰》杂志主编。
方晓风教授以《清代北京宫廷宗教建筑研究》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博士学位,形成一套以物见人的设计文化研究方法。近年来主要专注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史及设计史的研究,以追问成因为切入点,从发生的角度,将造物活动置入文化系统之中进行考察,锤炼出大历史的学术研究格局,进而形成一种融通的设计文化观,构建了对设计历史和文化的系统的考察方法和整合的设计思维。
除教学和编辑工作之外,方晓风教授经常撰写建筑评论,策划相关活动,并通过展览等方式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思想的传播与普及。作为国内唯一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的主编,他十分关注中国设计各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多次组织全国性的设计与教育论坛,注重对当代中国设计的问题进行探讨,尤为关注设计伦理的理论研究。
在近十年来方晓风教授一直思考、探讨并积极实践如何确立设计学的学科范式。方晓风教授提出基于设计学的综合性和实现能力,通过“实践导向、研究驱动”建立设计学科新范式,在其主编的《设计研究新范式》、《设计研究新范式2》、《设计研究新范式3》系统呈现了设计学科新范式倡导下的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为设计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可参考的研究视角、方法和路径。
方晓风教授一直关注设计思维的教育与传播。他认为,传统艺术形式是起点,也是终点,创作对象就是审美对象;而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环境关系是起点,形式是终点,但不是全部,环境关系是审美对象。此外,方晓风教授也是在国内设计伦理研究的积极推动者,充分利用《装饰》这一学术平台,多次组织与伦理相关的专题讨论,如老年设计、设计关怀、服务设计、安全性、儿童设计、绿色之辨等。
1987年9月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
1992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
1992年8月至1997年6月,工作于上海中建建筑设计研究院,任建筑师;
1997年9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
2002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工学博士学位;
2002年8月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2007年1月,任《装饰》杂志社常务副主编;
2009年5月至今,任《装饰》杂志主编;
2015年至2018年,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
2018年7月至今,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第一届全国艺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2020年,《梵宫琳宇,江山社稷——清代宫廷宗教建筑所体现的宗教文化特征》,《美术大观》2020年第6期。
2018年,《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伦理思考》,《装饰》2018年第4期。
2017年,《文人天地一壶中,玲珑妙相趋无形》,《装饰》2017年第3期。
2015年,《论主动设计》,《装饰》2015年第7期。
2014年,《生产是工艺美术审美的基础》,《装饰》2014年第5期。
2013年,《学习希腊,成为罗马——古罗马建筑的创新路径》,《装饰》2013年第8期。
2011年,《完美的穹顶——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创新路径》,《装饰》2011年第9期。
2010年,《建筑还是机器?——现代建筑中的机器美学》,《装饰》2010年第4期。
2014年,作为空间叙事文本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2017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设计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019年,设计的内涵与价值体系研究,教育部重大专项课题之子课题。
[1]方晓风:不必神化包豪斯,设计教育要平台化[J].设计,2019,32(24):28-31.
[2]方晓风.实践导向,研究驱动——设计学如何确立自己的学科范式[J].装饰,2018(09):12-18.
[3]方晓风.城市之美:博弈与共识[J].美术观察,2018(05):13-14.
[4]方晓风.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伦理思考[J].装饰,2018(04):12-15.
[5]方晓风.文人天地一壶中,玲珑妙相趋无形——清末江南私家园林中山的异化[J].装饰,2017(03):12-17.
[6]方晓风.美丽乡村与乡建伦理 贵州贵安车田村文化中心评论[J].时代建筑,2017(01):94-101.
[7]方晓风.民艺拯救设计[J].新美术,2015,36(11):65-67.
[8]方晓风.论主动设计[J].装饰,2015(07):12-16.
[9]方晓风.环境意识进阶[J].住区,2015(03):12-17.
[10]方晓风.“东方”的危险与价值[J].新美术,2015,36(04):9-10.
[11]方晓风.极少主义的可能性——来自阿尔瓦罗·西扎的启示[J].装饰,2014(10):20-25.
[12]方晓风.生产是工艺美术审美的基础[J].装饰,2014(05):22-25.
[13]方晓风.乡关何处:超越图像的城市愿景[J].公共艺术,2014(01):86-88.
[14]方晓风.学习希腊,成为罗马——古罗马建筑的创新路径[J].装饰,2013(08):12-17.
[15]方晓风.明星拯救设计?——设计明星制透视[J].装饰,2013(03):12-15.
[16]方晓风.对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的思考——访《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01):30-35.
[17]方晓风.后现代的伦理转向[J].装饰,2012(10):26-31.
[18]方晓风.巴洛克建筑的动感之路[J].装饰,2012(05):12-16.
[19]方晓风.带着问题研究历史[J].装饰,2012(01):60-61.
[20]方晓风.完美的穹顶——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创新路径[J].装饰,2011(09):12-15.
[21]方晓风.城市空间边界设计的伦理思考[J].装饰,2011(07):18-21.
[22]方晓风.建筑:时尚还是永恒?[J].装饰,2011(03):12-17.
[23]方晓风.住区理想如何实现[J].住区,2011(01):42-44.
[24]方晓风.拿什么抵抗城市的低俗?[J].美术观察,2010(11):23-24.
[25]方晓风.世博园里的国家形象[J].美术观察,2010(09):15-16.
[26]方晓风.建筑还是机器?——现代建筑中的机器美学[J].装饰,2010(04):13-20.
[27]方晓风.博物馆的善意 博物馆·文化·建筑[J].城市环境设计,2009(12):168-169.
[28]方晓风.《装饰》的译名[J].装饰,2009(12):23-24.
[29]方晓风.哥特建筑的力量——平民性与整体性[J].装饰,2009(11):14-21.
[30]方晓风.让公共精神的光芒照亮公共建筑[J].人民论坛,2009(10):32-33.
[31]方晓风.帝王的乌托邦——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理想境界[J].装饰,2009(05):19-23.
[32]方晓风.“地域性”与“当代性”议题的现实意义[J].美术学报,2009(01):8-10.
[33]方晓风.清初四帝及其宫廷宗教建筑建设[J].装饰,2008(12):66-72.
[34]方晓风.民生设计刍议[J].装饰,2008(10):12-15.
[35]方晓风.数字时代赋予学术媒体的新可能性[J].美术研究,2008(02):11-13.
[36]方晓风.家园的批判与继承——院落格局住宅的文化比较[J].装饰,2008(03):20-25.
[37]方晓风.筷子·时钟·奥运火炬——伦理思考的文化立场[J].装饰,2007(09):23-25.
[38]方晓风.新艺术运动之新[J].装饰,2007(05):8-11.
[39]方晓风.清代紫禁城宗教性建筑的空间结构及成因[J].建筑史,2003(01):37-44+248.
[40]方晓风.圆明园宗教建筑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01):39-49.
[41]方晓风.“礼制建筑”求解[J].建筑史论文集,2002,15(01):65-70+259.
[42]方晓风.紫禁城后宫宗教建筑和空间初探[J].建筑史论文集,1999,11(00):104-110+297.
2020 年,清华大学工物馆景观设计。
2020年,清华大学东北门景观改造设计。
2019年,淄博清华美院产业文化园区方案设计。
2019年,清华大学英烈纪念碑及“三·一八”纪念碑景观设计。
2019年,清华大学“续园” 园林设计。
2017年,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上海美术学院建筑规划设计。
2007年,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纪念碑整体环境与景观设计。
2006年,清华大学主楼前区环境综合改造设计。
2006年,北京印钞厂北门复建方案设计。
2005年,参与“三峡坝区艺术设计与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2004年,南京“胡家花园”规划设计。
2004年,南京“窨子山车文化公园”规划设计。
2003年,北京印钞厂近代建筑(原专家公寓)保护方案。
2002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鸡鸣驿”保护规划方案。
2001年,东城区文物建筑调查(完成其中十二处)。
2001年,西藏布达拉宫“雪城”保护规划方案。
2000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公寓方案。
1999年,杭州西湖雷峰新塔的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