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14 15:53
方智范,1943年生,浙江慈溪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现为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词学》主编。
方智范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词学的教学和研究,1999年以来,投身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工作,参加了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并参与起草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现状调查、语文教材编写、课程标准解读、语文教师培训贡献了绵薄之力,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关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观点。
《中国词学批评史》(合作,第一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奖
《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上书之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艺苑心踪-古典诗文审美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短篱残菊·闲逸集》(合作,第一作者)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
《中国历代词学论著选》(副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
《词林屐步》(合编,第一作者),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唐代诗歌评点(一)》(合作,第一作者),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词学大辞典》(编委,撰写词调条目),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全宋词广选新注集评》(副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国学术名著大词典》(文学艺术分科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年
《评张惠言的论词主张》,《文学遗产增刊》第15辑
《论苏轼与南宋初词风的演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2期
《周济词论发微》,《词学》第3辑 ,获中国韵文学会夏承焘词学奖
《论宋人咏物词的审美层次》,《词学》第6辑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金元词论:批评的两个走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
《常州词派与近代词学理论批评》,台湾《中国文化月刊》1994年12月
《谭献词论的美学蕴涵》,《词学》第11辑
《论常州词派生成之文化动因》,《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9期
《关于古代词论的两点思考》,《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3期
《词调考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3期
《谭献〈复堂日记〉的词学文献价值》,《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杨亿及西昆体再认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6期
《对文学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学习试验修订版高中语文大纲的几点体会》,《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8期
《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对话》,《语文建设》2002年第1、2、3期
《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谈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问题》,《人民教育》2004年第21期
《2007,高考能否与新课程同行——关于“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的讨论》,《人民教育》2005年第10期
《高中语文必修课 “阅读与鉴赏”目标解读》,《语文建设》2003年第11、12期
《高中语文必修课 “表达与交流”目标解读》,《语文建设》2004年第1期
《品味我心中的语文》,《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1期
《什么是语文之本?》,《江西教育》2006年第6期
《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语文建设》2004年第7-8期合刊
《新课程语文中考的走向——2003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的启示》,《人民教育》 2004第7期
《古代诗词教学新视角》系列文章,《中学语文》2005年各期
《怎样使用语文工具书》,《秘书工作》2006年第3期
《更加开放的阅读教学》,《人民教育》2004年第2期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教科书概览》,《语文建设》2006年第9期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语文建设》2006年第10期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与“语文性”》,《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2006年7-8月(第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