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14:49

方汉文,男,汉族,1950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苏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留美博士后。兼任北京大学美国图兰大学香港大学韩国全北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院校特聘教授与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比较文学原理

2.比较文化学

3.东西方比较文学史

学术背景

方汉文,1950年生于西安市,祖籍安徽,出身于大学教师家庭,本人曾经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当过农民、工人、教师与干部。

1973 - 1976 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汽车系毕业。

1981年考取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外国文学专家马家骏教授,获广州暨南大学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后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生研究生,师从黄药眠教授,博士生副导师为童庆炳教授,黄药眠教授遽归道山,由山东大学周来祥教授指导博士论文。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获国际基金资助,赴美国图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New Orleans)攻读英文系博士后,指导教授为图兰大学英文系主任,著名的英国文学专家斯克勒顿教授。

从1984年起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任讲师、副教授与教授,曾在海南师范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87 - 1990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文学博士

1993 - 1996 美国图兰大学 (Tulane University) 英文系比较文学博士后。比较文学专业留美博士后。

自1999年起,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特聘专职研究员,苏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美国、日本与韩国与中国台港地区多所大学的讲座教授、特聘教授等。

方汉文教授是中国比较文明文化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中国比较文明文化学是一门国际新学科,方汉文在留学美国期间接触这门学科,开始了漫长的研究进程。2003年,他所写的中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统的介绍比较文化学学科的理论专著《比较文化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被国际比较文明学会评价为中国比较文明文化学的肇始之作,代表着中国比较文明文化学学科的开端。

(图为国际比较文明学会通报介绍方汉文教授的专页)

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受到国际组织介绍,《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2,15)等报刊报道了这一进展。方汉文教授连续发表了近十部比较文明文化学研究的专论著,为中国这一学科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明文化学的奠基人或是比较文学文明文化学之父。

一、中国比较文明文化学之父

在比较文明文化学科中,方汉文为本学科定名,主要作出了以下重要贡献:

1、首创比较文明史学科:2008年,《淘泥文明》一书在中国出版,这是世界首部按时代划分的比较文明史,作者在该书的《前言》中阐明本书的写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要为一种历史文明揭开面纱,使它的精彩纷呈,使它的功勋与价值不致磨灭,使它的意义得以舒展:

从距今一万余年到近四千多年前,也就是从旧石器时代后期到金属时代到来之前,曾经有一条巨大的陶泥文明带横亘在地球上,古代陶器的刻符文字与泥板文字表现了人类意识与精神的飞跃,我们称其为“陶泥文明”。它分布在北半球的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东起中国的长江与黄河流域,向南到喜马拉雅山南坡下的印度河平原,向西穿越伊朗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直达到地中海岸边,甚至在欧洲中部与中美洲地区也可以看到大量的古代陶泥文明遗址。[1]

当这本书传播到日本时,世界比较文明学会主席伊东俊太郎教授写信给方汉文,信中写道。”[2]伊东俊太郎是世界比较文明研究的著名学者,曾任国际比较文明学会主席,出版了20余部论著,其中《比较文明》(1986)等早已为中国学者所熟悉。

2、建构了新的学科理论体系,这是国际比较文明文化学发展百年来所不曾有过的贡献,

与以往所有的比较文明文化的定义不同,笔者指出,这一学科是对世界不同文明文化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研究,它是以东西方文明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世界不同文明体系发展的规律性为关注中心,以辩证观念为指导的比较研究。

3、首次提出了能涵盖全球主要民族文明的体系论,对比较文明的研究意斍是十分重要的。

1、亚洲太平洋文明体系:也可称为环太平洋文明或亚太文明,包括东北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到美国的西海岸,如今尚没有这种文明起源与迁移的具体路线,估计这种文明体系在亚洲大陆起源,在远古时代经过白令海峡到了美洲,另外它还分布于东南亚到南太平洋的广袤地区。

2、南亚文明体系:从南亚到东南亚与亚洲太平洋文明体系交叉,以印度半岛与印度洋为中心的文明体系,它同样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古代曾经有过较大影响,达到东亚与西亚的部分国家与地区。

3、地中海大西洋文明体系:从地中海向北与向西,包括了东欧、北欧、西欧直到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这种文明起源于地中海,以后中心西移大西洋沿岸,其中东西欧洲、南北欧洲都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类型是相同的。

4、中东阿拉伯文明体系:从阿拉伯半岛、西亚到欧洲的土耳其、东南亚部分地区与南亚巴基斯坦、伊朗甚至包括了阿富汗、非洲埃及和突尼斯(它们在历史上与西亚和地中海文明有密切关第)等地。这是以伊斯兰教的传播为主要划分的文明体系。

5、北美大洋洲文明体系:北美洲包括美国、加拿大到澳大利亚、新西兰,主要是由于16世纪以后海上交通发展形成的当地文明与外来文明相结合的文明,外来文明主要是欧洲移民所带来的地中海-大西洋文明传统,在北美地区这一文明占有主流地位。

6、拉丁美洲文明体系:以拉丁美洲为主体,传统的美洲三大古代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与印加文明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所毁灭后,混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明体系。

7、非洲文明体系:非洲古代文明历史久远,圣经中就已经记载了非洲的古代强国,北非文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环球海上航线开通之后,东西非、南部非洲和中非地区,在古代文明传统与宗教、民族的同一性基础上所形成了非洲的区域文明体系。

8、犹太文明体系:以色列是古老的犹太文明重新建立的国家,这一文明以以犹太民族与宗教为主要构成,除了以色列之外,尚有大量的犹太人分布于世界其他国家主要是欧美地区,他们相当大程度上保持了犹太文明传统。

4、方汉文提出了世界文明形态历史的第三种看法:第一,世界文明历史形态起于陶泥时代,

即以生活器具陶器与泥板文字的使用作为文明起源的标志,突破了西方学者以治炼工业青铜器为标志的理论禁脔。第二,将世界文明起始期提前到新石器时代中的陶泥期时代,大约为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从公元前3000年以后,青铜时代来临,这一时代大与铁器时代的衔接为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221年前后,据张光直考据,中国秦始皇时代是铁器时代的真正开始。

[1]方汉文:《淘泥文明·前言》,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2] 日本比较文明学会会长伊东俊太郎教授2009年5月13日写给中国苏州大学方汉文教授的英文信。

5、首先提出:从超越单一国家与民族的界限而论,现代历史四次大的文化复兴运动,具有世界性的影响,这就是拉美文化复兴、犹太文化复兴、伊斯兰复兴与儒学的复兴。

二、中国比较文学“新辩证论”的代表人物

方汉文在其所著的《比较文学高等原理》等十部论著与近百篇论文中,建构中国比较文学新辩证论理论体系。关于是一理论体系的建构,可以参见核心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外国文学评论》、《马克思主义研究》、《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文学评论丛刊》、《学术月刊》、《光明日报》、《文汇报》及《史学月刊》、《中州学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比较文明研究》、《人文杂志》、《学术界》和各重点大学学报等发表的学术论文。

专业经历

1984 - 1987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

学术成果

方汉文的著作中包括相当畅销的《西方文化概论》等,被全国上百所大学作为教材,连续多年畅销不衰。

他在中外文学、史学、西方哲学与心理分析等研究领域,并且在西方文艺心理学等学科中有卓越贡献。许多论文以独特见解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如关于中国名称的来源、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匈奴西去的历史等等,都流传相当广。不断被各类论著所反复征引。

他七次获得省部以上科研奖。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CSSCI、高等院校学报文摘等多次转摘。在各国学术会议发表演讲20余次,论文收入英日韩等国学术刊物。

代表性学术著作:

1、 《缪斯与霓裳羽衣-文学和语言的比较》,陕西人民教育出社,1992年版,

2、 《声律启蒙》,三秦出版社,1994年版,

3、 《从颠峰到低谷》,方华文、马进、方汉文合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 《现代西方文艺心理学》,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5、 《西方文艺心理学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 《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7、 《比较文学高等原理》,南方出版社,2002年版。

8、 《比较文学基本原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 《比较文化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004年第二次印刷,教育部研究生教学用书。

10、《东西方比较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上下册,共142万字。

11、《西方文化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世界比较诗学史》,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东方文化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4、《陶泥文明》,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15、《比较文明史》(第一册),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

16、《西方文化概论》第二版,2010年。

17、《英语》,方汉文分册主编,(颜泽贤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4年版,

18、《往事中国》丛书:方汉文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漫步中国》,[美]费兰控著,曾建华等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在慈禧太后身边的日子》(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9、《比较文学高等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教材系列》)

20、《比较文化学新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教材系列》)

主编丛书:

《苏州大学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丛书》,苏州大学出版社等全国多家出版社出版。

《往事中国》丛书,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课题,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等多项课题。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多次。

除了学术论著外,方汉文还发表了大量的散文、古典诗词等文学作品、英语学习与研究的论著,翻译作品等。如果将他的数十部学术论著和论文合起来计算,字数之多是惊人的。

获奖情况

1.1993年获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会基金。

2.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85,11.

3.陕西省外国文学研究论文优秀奖,1992,3.

4.陕西省比较文学优秀成果奖,1993,5.

5.《东方人》丛书跨世纪人才论著选评奖,1995.

6.《中国文化名人》丛书特等奖,1996.

7.陕西省教育厅优秀社会科学论著奖

8.苏州大学陆氏科研奖(1999年)

9.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2001年

10.江苏省第七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2年。

11、江苏省第八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

12、苏州大学2004年大陆产业科研奖

13、苏州大学2005年苏鑫奖教金

在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课题《中外比较文论和批评的历史阶段与类型学研究》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主要作品

心理三书

“心理三书”方汉文教授在世纪之交出版的三部精神分析研究的奇书与畅销书,至今仍然是当代精神分析学、比较文学、文明文化研究学者与读者的案头必备,更是所有活跃在电视电台各种媒体的心理咨询师、主持人的武器库与宝典。

1、 《现代西方文艺心理学》,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280页。ISBN7-5419-7692-X/I·413, 280页。

1、 《西方文艺心理学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580页,ISBN 7-224-05245-O/I·1035, 479千字,定价21.50元。

1、 《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1元第1版,357页,ISBN7-5426-1395-2,240千字,定价20元。

文艺心理学是一个普通术语,但是“西方文艺心理学”是本书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现代西方文艺心理学》《西方文艺心理学史》、《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是方汉文先生著名的“心理三书”,书中不仅首次划分出西方文艺心理学的新学科范围,并且使中国学者首次详细了解了他们闻名已久而不知其详的法国后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拉康、美国的赖希与精神分析学英国学派一系列重要人物的学说。

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西方文艺心理学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

江苏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2年。《西方文艺心理学史》

“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三书出版后长期热销,引发精神分析学研究的新一轮热潮,这是一波更为深入也更为实际的心理潮。香港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致信方汉文教授称《拉康研究》是自己研究后精神分析的入门书,北京、台北、深圳的大批学者、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从书中学会了“深度催眠”“洗烟囱”等心理障碍排除法。华人世界的心理学家们纷纷致电给方先生请教精神分析治疗、语言谈话等方法。电话与邮件多达数千件。

比较文学学科

从1984年末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开设了比较文学课程,这也是全国开课最早的学校之一,方汉文开始发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的论文,参与编写了多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材。1992年出版了第一部比较文学研究论著《缪斯的霓裳羽衣:文学与语言的比较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这是国内较早的一部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论著,在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博士论文引征博赅,举凡古今中外,议论纷扬,引起了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的关注,在此之前,季羡林先生推荐方汉文硕士论文《屠格涅夫与巴金创作风格论》发表于《国外文学》杂志的《比较文学专栏》,当时国内各刊物很少发表比较文学论文,这是《国外文学》的专栏创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时隔离9年,2004年方汉文在未名湖畔拜会季老时,季老突然提起当年发表这篇论文的往事,他谦虚地说:自己对于俄苏文学是外行,特意关照《国外文学》的资深编辑陆嘉玉先生审读,陆先生称赞这篇论文功底深厚,并且以为是一位研究俄苏文学的老专家的作品。(其时方汉文35岁)方汉文也当即向季老汇报,自己的硕士生导师马家骏先生与陆先生是同行好友,陆先生多年后偶遇马家骏教授时说:原来方汉文是你们那里的,文章确实不错。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季先生当年是老一辈学人、马教授与陆教授尚属中年、方汉文是初入学界的博士生,他对三位学者对一篇论文的关注感动不已,深刻领会到老一辈学者奖掖后进的精神。顺便说到:正是在1985年,方汉文参加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第一届年会,提交的论文是硕士论文中的一章,当时是季羡林先生亲自关照主办大会的乐黛云教授请刚毕业留校的方汉文以会议正式代表身份出席会议。乐老师在百忙之中还给方汉文说:由于大会没有俄苏文学方面的专家,所以会议交流未能安排发言。这使方汉文非常感动,乐老师与季羡林先生一样,对青年学者非常关照也非常关注他们的学术进步。

《比较文学高等原理》是方汉文教授的一部力作,苏省第八届(2001-200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12月,获奖著作《比较文学高等原理》(南方出版社,2002年版)(专著)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再版本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优秀成果,获特别贡献奖,成果名称《比较文学高等原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优秀研究生课程(方汉文负责建设的《比较文学基本原理》)(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2002年,12月)

《比较文学基本原理》是方汉文主编的用于本科教学的教材,长期为国内多所大学所使用,以其资料完备,体例标准,知识点全面,论述规范为各大学师生所喜爱。

东西方比较文学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50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座丰碑。再次获江苏省社科二等奖。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12月颁发,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07〕116号“省政府关于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获奖著作《东西方比较文学史》(专著)。

比较文明文化学

中国比较文明文化学科是方汉文为本学科定名,他作为本学科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有如下贡献:

首创比较文明史学科: “这是一部令人极感兴趣的并且具有独创性的新作,是对文明史的一大创建。”[1]伊东俊太郎“方汉文教授发现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时代:陶泥时代的存在”。

[1]日本比较文明学会会长伊东俊太郎教授2009年5月13日写给中国苏州大学方汉文教授的英文信,由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张荣老师译出,信件的部分内容发表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17页。

首次提出了能涵盖全球主要民族文明的体系论,对比较文明的研究意斍是十分重要的。

体系是民族文明的归类与分布,我们将世界文明划分为8个主要类型。

出版图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