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创新

更新时间:2024-01-19 22:48

方法创新是指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当然,在现实经营管理活动中,这些概念有时很难进行严格的区分。

经营方式创新

企业经营方式创新,是指企业经营观念的根本转变以及与此相应的对企业运行方式的整体变革。资本经营、精益生产是当今企业经营方式创新中比较突出的方面。

1.资本经营。资本经营亦称资产经营,是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等,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增量资产,以少量自有资本带动大量社会资本,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资本经营的运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资本组合。

资本组合,是指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调动各种社会资本加入到企业的经营系统中来。所谓合并,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合并为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所谓收购,是指通过购买其他公司一定份额以上的股份,实现对其他公司经营权的控制。

2.资本裂变。

资本裂变,是指通过分立、营业转让等方式使存量资本由死变活,让资本在流动中增值。其中,所谓分立,是指由原来的一个公司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的法律行为;所谓营业转让,是指通过债权债务契约关系将客体性营业转移给他人(自然人或法人)经营的现象。这里所说的客体性营业,是指根据一定目的组织起来的有机统一体,是具有社会活力的营业组织。它不仅包括资本、债务和对应权利等硬要素,还包括在营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各种软要素,如营业信誉、与顾客和批发商的关系、营业秘诀等。我国许多中小国有企业实行的租赁经营,便是营业转让的典型形式之一。

3.优化资本结构。

优化资本结构包括优化资本的产业结构、风险结构、技术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等。优化资本的产业结构,就是在实行多角经营的基础上,按照资本经营机会成本最小的原则,及时调整资本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分布状态,使资本不断地从低效益部门退出,转移到高效益的部门;优化资本的风险结构,就是根据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的一般规律,调整资本在不同风险、不同收益经营项目之间的分布状态,以期既能充分利用各种市场机会,又能降低经营风险;优化资本’的技术结构,是指在顺应技术进步的大趋势下,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调整资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分布状态,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对资本增值的作用;优化资本的空间结构,就是在投资项目的选址布点方面进行合理布局,使资本向最为有利的地区或地点转移;优化资本的时间结构,就是兼顾企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通过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合理组合,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优化资本结构的实质就是通过资本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召集了14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5年时间,耗资500万美元,以汽车工业这一开创大批量生产方式和准时化生产方式(JustInTime,JIT)的典型工业为例,经理论化后总结出来的,是对日本丰田JIT生产方式的赞誉称呼。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效益。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①人事组织管理的优化,大力精简中间管理层,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②推进生产均衡化和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③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④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⑤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的特点是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去掉生产环节中一切无用的东西,每个工人及其岗位的安排原则是必须增值,撤除一切不增值的岗位。精简是它的核心。精简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旨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响应。

管理模式创新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全面的管理模式,它与企业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能够结合企业的特点创造出全新的管理并获得成功,这就是管理模式的创新。这是对管理模式大的方面的理解。管理模式的创新实际上还可以在企业某一方面做出,如生产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模式、人事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因此,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企业综合管理方面的创新。

2.企业中某一管理方面的综合性创新。

3.企业管理方法、手段等综合性创新。

4.企业综合性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等。

主要区别

创新依据不同

理论与方法同属主观认识范畴,因而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二者的认识对象又有所不同。理论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客观事物是理论的客观原型。正确的理论是对其客观原型的正确反映,错误的理论则是对其客观原型的歪曲的反映。方法却与此不同。在客观世界中,我们可以找到与理论相对应的物质实体,却找不到与诸如“分析”、“比较”、“决策”、对策”、“制度”、“程序”、“规则”、“举措”等方法相对应的物质实体。方法必须以客体的规律为依据,但又不同于对规律反映的理论,而是客体规律与主体因素的统一,是主体为更有效地把握客体而创造出来的规则、手段。也就是说,一方面,方法并不是任意的主观性的东西,必须以客观规律为依据;另一方面,它又是人的主观创造的产物。

创新方式不同

理论创新表现为发现,方法创新表现为发明。斯大林在阐述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问题时指出:“人们能发现这些规律,认识它们,研究它们,在自己的行动中考虑它们,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但是人们不能改变或废除这些规律,尤其不能制定或创造新的科学规律”。也就是说,理论创新是对规律的发现,而方法创新是人脑的发明。发现是指经过研究和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人们发现的是客观世界本已存在着的东西,而发明的则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由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新东 西。也就是说,人们只能发现已经存在的东西,只能发明不存在的东西。理论创新是对已经存在的东西的认识,因而属于发现范畴。例如马克思经过多年呕心沥血的探索,发现了人类社会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运动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这些规律是马克思发现的,而不是发明创造出来的。方法却不然,这世界上本不存在什么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因而属于发明范畴。

创新的直接目的不同

从总体上讲,任何认识上的创新都以指导实践,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根本目的。但是,从直接目的来看,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的目的是不同的。理论创新的直接目的就是认识事物及其规律性,当达到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时,标志着新理论的形成。方法创新却不然,它一般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直接目的。方法的作用就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手段、途径、程序等,方法创新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所谓方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二者的直接目的不同,二者的创新过程也恰好朝着相反的方向:理论的创新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理论是对事物本质、规律、共性的概括和总结;方法的创新过程则是从抽象到具体,人们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寻求方法,可以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的必要中介。例如,我们以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理论指导改革,但是具体到每个部门、地区、单位怎么改革,决策者则必须创造出具体的办法、措施、对策来。当然,还有一些方法(如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也是以认识事物及其规律为直接目的,这在本文后面另当别论。

创新手段不同

理论创新往往采用实验手段,而方法创新则通过试验手段进行。实验与试验并不相同。实验,特别是自然科学实验,是探索理论的手段,例如,牛顿通过科学实验,发现了力学三定律。与此不同,试验往往是探索运用某种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手段。例如,改革中正式出台某项新政策、新条例之前,先在一定范围内试行。一般说来,实验属于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手段,试验则属于从理论到实践的中间环节;实验需要把条件尽量“纯化”,条件愈“理想化”愈好,这样才能排除不必要的干扰,使事物规律性的作用表现得更明显,更易被观察、被发现。试验则是把理论具体化为方法、方案、措施,越接近现实越好,因此不能为试点(试验的场所)制造特殊条件,否则就会使试验效果失准。特别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试验,为了克服人为的主观因素对试点的干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需要“盲试”,即在不公开的情况下进行试点、试验。

创新成果不同

正确理论的确立和有效方法的发明,都是创新的成果,但是二者却表现了一元与多元的区别。正确的理论即真理是一元的,因为理论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它就应该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如实反映,除此之外,都是错误的,因而正确的理论只能有一个。例如,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是唯一正确的理论,而与之对立的神创论、先验论、主观主义、唯意志论、形而上学等等都是错误的。与理论的一元性不同,方法却可以是多元的,即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对策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唯一的。这是因为,方法是人们根据理论并结合实际而发明创造出来的,实际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也呈现了多种多样的特点。由于方法是多元的,因此,方法除了有正确与错误、得当与不得当之分外,还有优劣之分。有些方法、方案、对策使用起来虽然都可达到预期目的,但往往有上、中、下三策之分,有的方法使用起来事半功倍,有的却事倍功半。由于正确理论(真理)是一元的,因此,在认识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地追求、探索、接近、完善和发展这种唯一的真理,排除错误的认识;由于方法不但是多元的,而且有正误、优劣之分,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的过程中要多想几种方法,多设计几种方案,多准备几种对策,以便在作出决策付诸行动之前能够对各种方法、方案、对策进行比较,去错留对,弃劣选优,从而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