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0 12:39
阿尔弗雷德·哈里耶维奇·施尼特凯是俄罗斯当代伟大的作曲家,被誉为俄罗斯当代音乐三杰之一,被喻为当代的肖斯塔科维奇。他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前苏联时期渡过的,经历了二战以后的斯大林时代,直至前苏联解体的全过程。他的命运和前苏联不少优秀作曲家一样,在事业上经历了遭受迫害、恐吓、受到人身限制,到获得成功,直至赢得世界声誉。他用心灵体验人生,以不屈的意志进行音乐创作,孜孜以求对社会与人生、艺术与命运进行深刻的思索与探求,正如《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施尼特凯条目”中所写:“他能在音乐中描写当代人的道德与精神之间的挣扎,以如此的深度和广度,真是难以置信。”
1934年11月24日,施尼特凯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恩格斯(Engels)。1946年在维也纳接受音乐教育,1953-1961年回国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随戈鲁别夫(Golubev)学习对位,随拉科夫(Rakov)学习配器(此间曾与中国作曲家吴祖强同窗)。毕业后在该院执教,后加入苏联作曲家协会。1977年创作的《第一号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 No. 1,为他带来很高声誉。小提琴家克雷默(Kremer)极为推崇并经常演奏这部作品。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应知名演奏家和艺术家的邀请而作,其中包括巴什梅特(Yury Bashmet)、古特曼(Natalia Gutman)、罗日杰斯特文斯基(Cennady Rochdestvensky)、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等。
施尼特凯1988年初次访问了美国,他参加了“集体创作” (Making Music Together)音乐节,波士顿交响乐团首演了他的《第一交响曲》。此后他多次访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的作品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赞扬,并经常在一些著名的音乐节上演出,获得过诸多奖项,包括1991年获奥地利国家奖,1992年获日本天皇奖和1998年莫斯科的斯拉娃-格洛丽亚奖(Slava-Gloria-Prize)。在十年之内,他的作品被录制了 50 多张专辑。施尼特凯1990年定居德国汉堡,保持了德俄双重市民资格。1998年8月3日逝世于汉堡。
施尼特凯是一位风格广泛、精力旺盛的作曲家。他的作品舒缓渐进,揉合一种无所谓的情感,在不经意中逐渐体现其简朴的艺术真实。一共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六部大协奏曲,四部小提琴协奏曲,两部大提琴协奏曲和其他一些室内乐、芭蕾和声乐作品和四部歌剧。他的作品融合了巴洛克﹑爵士﹑十二音列等许多不同的因素,显得炫丽多彩,还为60多部电影配乐。他的作品全集已由BIS 唱片公司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