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5 11:37
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旁若无人”。
荆轲是战国后期的一名刺客,他是卫国人,为人豪爽、讲义气,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总是挺身而出。荆轲小时候经常习武练剑,希望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报效国家。可惜,卫国弱小,秦国强盛。强大的秦国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地处西部的秦国不断谋划东出,像蚕宝宝吃桑叶一般,一点一点地逼近崤山以东的国家。荆轲的祖国卫国,就一直处在秦国的威胁之下。
荆轲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惜,天下大势已定,弱小的卫国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没过多久,卫国就灭亡了。此后,荆轲离开家园,到处漫游,在燕国认识了一位叫高渐离的乐师,还结交了一个以卖狗肉为生的屠夫。他们相谈甚欢,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三个人一边默默关注着天下大势,一边谋划着为自己的国家奔走。他们不断在茶楼之中发表演说,向天下人揭露秦国的野心和阴谋;他们暗中部署力量,反抗秦国的吞并。可是,天下大势根本就不是他们这样势单力孤的人能够逆转的。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喝酒唱歌,抒发心中的悲痛。高渐离擅长击筑,荆轲总是伴着高渐离的击筑声,放声高歌,那歌声既悲壮又慷慨。他们时而大哭,时而大笑,就像旁边没有人一样,街上的人都把他们当成疯子。
秦王赢政二十年,荆轲在燕国太子丹的劝说下前去刺杀秦王,最终失败被杀,只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歌声。
中国向来不缺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明知前方等待自己的是死亡,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毅然向前,壮烈牺牲。荆柯是卫国平民,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即使它弱小。他明知秦国强大,却不媚从,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作悲壮歌声,踏上了刺秦之路。行刺失败了,荆柯被杀了但他热爱祖国、义无反顾的高尚情操,却永世长存。
“旁若无人”指好像旁边没有其他人一样。形容自行其是,不为他人左右。也可以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偏正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薛澄州弄笏》:“唐薛澄州昭纬,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人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
宋·周密《齐东野语·子固类元章》:“饮酣,子固脱帽,以酒唏发,箕踞歌《离骚》,旁若无人。
元·施耐庵、明·罗贯中《水浒传》七五回:“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然旁若无人,坐在中间。”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子都》:“其一方俯躬局跻,旁若无人,及宰至,始赧颜欲避,则已耀罗不远矣。”
吴祖光《风雪夜归人》一-幕:“他行路时高视阔步,旁若无人,坐在椅子上时,懒懒地跬成一堆。”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