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5 08:11
旅游转型主要是指基于旅游消费转型所引致的旅游(产)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演变过程。西方对旅游转型研究主要局限于发展中国家(如南非)的员工服务技能(Skills)提升在旅游有效持续转型发展中所扮演的中心作用,而我国对旅游转型研究的范围则比较宽泛。
对旅游转型的概念理解,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旅游转型不仅仅是体制或制度的变革。在经济学领域,关注转型问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从发生在2O世纪最后20年的中国、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转轨实践开始的,相关研究文献较多,经济转型因此被认为和体制转型是同义词。笔者认为,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转型是可以多层次、多领域发生的。中国和前苏联的体制变迁固然是一次重要的经济转型,但并不意味着它是经济转型的全部内容。把旅游转型理解为旅游体制变革显然过于狭窄了,缩小了旅游转型的内涵。
(2)旅游转型和旅游升级是有区别的,不应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按照一般的研究范式,客观对象“A”,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转变为“B’,它的形态、结构甚至性质等方面发生了变化,那么可以称之为“转型”,而当“A”转变为“A+”,它的功能、作用、能级等方面得到提升和强化,可以称之为“升级”。如在旅游市场中,旅游市场由观光市场转向度假市场,是结构性变化,不能认为度假旅游是高于观光旅游的形式,因此属于旅游转型范畴。
(3)旅游转型不是一般意义的从一个阶段向另一阶段的演变过程,而是一个变动相对剧烈、时间相对短暂、连接两个结构相对稳定的过渡性时段,是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一旦整体结构重新趋于稳定,某次转型即告结束。
旅游转型理论要完整解释旅游转型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旅游转型的动力、过程、目标和价值,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等,都应是旅游转型理论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之间还有很强的逻辑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整体。我们认为,旅游转型研究框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旅游转型的背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旅游转型是可以多层次、多领域发生的,而每次转型面临的宏观环境不同,也就决定了转型的性质、动力、条件、目标、方向的不同。
(2)旅游转型的动因和动力。动因是转型的启动因素,动力是推动力量。动因和动力决定着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目标、结构变动、次序等方面。
(3)旅游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按照既定目标自觉地进行社会转型,是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政府层面和旅游企业层面设置的转型目标不同,但内涵和方向是一致的。
(4)旅游转型的内容。从微观的旅游企业层面来看,旅游转型是旅游产品、旅游经营业务、组织结构、商业模式、产权制度、竞争形态的转型。从中观层面来看,旅游转型是产业运行方式、产业构成基础、产业形态的转型;从宏观层面来看,旅游转型是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管理体制的转型。
(5)旅游转型的过程。从时间维度来看,旅游转型的发生、发展、结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旅游转型整个过程的每个阶段,各个方面都会呈现不同的特征。逻辑上来说,市场转型是旅游转型的起点,市场转型导致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导致管理体制转型。但由于市场转型在各个层面的进程并不统一,各地区产业转型的进程也有很大差异,因此3个层面的转型往往呈现交织的现象。
这些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强内在联系的一系列问题应是旅游转型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构成了旅游转型研究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