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25 16:37
在无公害环境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的茶叶,叫无公害茶叶。
无公害茶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卫生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内销符合国家规定允许的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的总称。无公害茶叶生产,要合理用药,提倡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
无公害茶实质上是依据生产过程中化学合成物质控制程度以及茶叶产品中化学合成物质残留量的多少而划分的。对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还实行标志管理,但二者的颁证机构不同,管理方法也有所差异。
有机茶: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其要求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获得有机茶标识的茶叶。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不受重金属污染。
我国有机茶近几年开始起步,并有了一定发展,主要在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南、湖北等省,主要供出口。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试产有机茶,并在许多商店设立有机茶专柜,其售价明显高于其他茶。
坦桑尼亚也生产有机茶,并第一个与英国伦敦茶叶公司签订包销合同,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随后斯里兰卡、肯尼亚及印度等国也开始生产有机茶。这些国家有一个共识,只有发展有机茶才可摆脱国际茶叶市场疲软的局面。
绿色食品茶:是根据我国国情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产品面向国内市场,是由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绿色食品为AA级和A级,AA级绿色食品茶与有机茶要求相近,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物质。A级绿色食品虽可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但他有严格的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等相关标准。
全国有17个省、市、自治区63个茶叶生产企业、83个茶叶产品经过认定获得绿色食品的标识。
1、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2、NY/T 5018-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NY/T 5019-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4、NY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代替NY5017-2001)。
加工厂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m以上,离开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 ,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要求水源清洁、充足、日照充分。初制加工厂宜建在茶园中心或附近安全地带,兼顾交通、生活、通讯的便利。加工厂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无关人员不宜进入生产区。加工厂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
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排水系统通畅,厂区环境需绿化。地面要硬实、平整、光洁,墙壁无污垢。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茶叶仓库应具有密闭、防潮功能,有条件的用冷藏库贮存茶叶,保存温度5℃左右。加工车间应用采光良好,灯光照度达到500lx以上。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
应选用环保型的名优茶加工机械设备,如多功能机、杀青机、整条机等。大宗茶类加工设备的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墙外,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
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每年度均进行健康检查。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
鲜叶应来自无公害茶园,不宜与其他来路不明的鲜叶混合。鲜叶和毛茶严格按验收标准收购,不能收购掺假、含有非茶类物质以及品质劣变的鲜叶和茶叶进行加工。鲜叶应合理贮青,地面贮青鲜叶堆放厚度不宜超过30cm,根据有关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加工条、扁、针、卷曲型名优茶和炒青、烘青茶。按鲜叶品种、等级或原料情况,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正常。加工过程中茶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包装材料要符合食品要求。
应有专用场地加工茶叶,有阻止家禽、家畜出入加工场所的设施。加工场地在加工期间不应存放其他杂物。加工茶叶的锅、灶应专用,不应使用日常生活炊具加工茶叶。加工过程中应保持茶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炒制茶业前应用饮用水洗手,进入加工场地应换鞋,加工处不宜抽烟和随地吐痰。成品茶要存放在干燥、密闭、避光、阴凉的地方。不使用报纸等油墨印刷的纸张包装茶叶,不允许使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材料包装茶叶。提倡改农户分散加工为集中统一按标准加工。
福建农业大学开始对无公害茶叶基地选择、环境监测、生产加工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对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加工及污染控制技术作了系统研究,并研制了适宜无公害茶叶生产使用的植物源农药,使用该技术可使茶叶在半年内达到欧盟标准,已在茶叶出口基地推广。
首先,无公害茶叶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无公害茶叶是将茶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多学科的原理运用到茶叶的生产、加工、贮运、销售,以及相关的教育、科研等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安全食品的产供销管理系统。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环境监测、市场运行、科研教育等各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和联系,通过标志管理等手段,宏观调控系统因子以及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平衡,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次,无公害茶叶开发是高新技术与传统农艺的结合。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与一般茶叶生产技术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依据茶树的生物学特性,创造良好的栽培环境,使茶树高产优质。
产业化
国际化
有机食品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欧盟各国和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据统计,欧盟各国有机食品的消费量约占世界有机食品总量的3/4,随着公众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今后无公害食品的消费量将逐年提高。
产品多样化与市场多元化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差异性,今后仍将维持以低残留茶为主,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为辅的局面;在茶叶种类上,不仅有无公害绿茶、红茶,还有无公害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产品种类上有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消费层次的无公害茶饮料、无公害速溶茶、无公害茶菜肴等等。
包装规范化、系列化
由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对其产品包装都作了严格的规范,因此今后无公害茶更强调绿色包装,包装材料要求阻气、无异味、能再利用、简单实用;在包装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突出无公害茶叶特点,塑造鲜明独特的产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