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厚非

更新时间:2024-11-06 09:42

无可厚非(拼音:wú kě hòu fēi)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汉·班固汉书·王莽传》。

成语出处

汉·班固汉书·王莽传》:“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未可厚非”。

成语典故

汉元帝皇后的侄子王莽用阴谋手段篡夺皇位,建立了新朝。王莽称帝后,任意改变西汉王朝的边境政策,将句町王亡邯诱骗到郡城处死。益州郡许多少数民族首领纷纷起兵反对朝廷。

王莽得知益州地区发生动乱,派一名将军去招募士兵,并向百姓征收重税充作军费,用来进攻句町。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消耗了不知多少钱财,动乱还是没有平息下来。

王莽见那名将军无法收拾局面,便将他召回京都处死,同时另派一名将军,征调二十万大军进攻可町。大批粮饷只能依靠沿路州县提供。当地有个名叫冯英的太守认为,这将给本来已被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百姓加上新的灾难。为此他拒绝提供,并且向王莽上书,请求停止派兵,结束征战。

王莽大怒,立即下诏撤去冯英的官职。但过后又想,这样做会引起当地百姓不满,于是又假惺惺地对身旁的人说:“冯英如此做,其实也是不可过分责难他的。”就这样,冯英的官职总算保留下来,只是被改调到别处去当太守。

成语寓意

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冯英向王莽上书,请求停止派兵本没有什么大错,因此王莽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无法过分责难。王莽知道适可而止,自言自语式的表演,是给观众看的,也是给自己的劝导和台阶。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也会遇到上不上、下不下的“两难”境地。直接下,会让自己很没有面子;直接上,会让问题更加棘手。此时,自己说服自己,自嘲式的做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最体面的方式。

成语运用

“无可厚非”(厚:重、过分;非: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不可以过分责难。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茅盾《一九六零年短篇小说漫评》:“作者的动机无可厚非,但客观效果则不尽符合作者的动机。”

闻一多《神话与诗·龙凤》:“若有人专就这点着眼,而想借‘龙凤’二字提高民族意识和情绪,那倒是无可厚非。”

梁启超《中国改革财政私案》:“故各国之募公债,大率皆用此法,虽似朝三暮四以愚其民,然实有至理存乎其间,未可厚非也。”

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但叶遂宁和梭波里是未可厚非的,他们先后给自己唱了挽歌,他们有真实。”

王朔《人莫予毒》:“女儿希望体面地出嫁,希望婚后生活较前有所改观,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成语辨析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厚:重;非:责备)。表示虽有错误或缺点,但可以原谅,不能一概否定,过分责备;“无可非议”是说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言行合情合理,并无错误。例如巴金《爱情三部曲总序》:“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这似乎是无可非议的。”“无可厚非”同“无可非议”的区别全在一个“厚”字。“无可非议”是根本不应非议,而“无可厚非”是可以非议但不能过分非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