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囊泛树蛙

更新时间:2024-01-26 14:55

无声囊泛树蛙(学名:Polypedates mutus)为树蛙科泛树蛙属的两栖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地,常栖息于稻田、田坎边以及水塘杂草间生活。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340至11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北部。

物种简介

无声囊泛树蛙

中文学名: 无声囊泛树蛙

拉丁文名: Polypedates mutus

中文目名:无尾目

中文科名:树蛙科

中文属名:泛树蛙属

同物异名: Rhacophorus mutus Smith,

拉丁文目名: ANURA

拉丁文科名: Rhacophoridae

拉丁文属名: Polypedates

拉丁文种名: mut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Smith, 1940

形态特征

无声囊泛树蛙,与斑腿泛树蛙不同之处在于声囊的有无,无声囊泛树蛙即因无声囊而得名。体色淡而显亮,身体背部为浅棕色,有深色纵纹或“X”形深色斑。股后方和泄殖孔周围有黄、紫、棕等色形成的网状斑纹。眼内虹彩附近有一金黄色圈,颇为好看。常在水塘边的灌丛和草丛中活动。喜居芭蕉叶上,在稻田里也有。繁殖季节雄蛙彻夜鸣叫,叫声急促。在云南省内分布于滇中、滇西和滇南地区。

雄蛙体长52~63 mm,雌蛙体长53~77 mm。体窄长而扁平,头长大于头宽; 吻端较尖,突出于下唇; 鼓膜大,距眼后角近; 犁骨齿列平置,左右相距较远。皮肤较光滑,头顶部皮肤与头骨相连; 背面满布痣粒; 胸腹部、体侧及股下方密布扁平圆疣。前肢细长,前臂及手长约为体长之半,指、趾端有吸盘和边缘沟,背面可见 “Y” 形迹,指间一般无蹼; 后肢细长,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吻端或鼻孔,左右跟部重叠;趾间具蹼,缺刻深,第四趾外侧蹼达远端第二、三关节下瘤之间,外侧跖间蹼弱,内跖突细窄,外跖突小。体背面棕色或棕灰色,一般有6条明显的深色纵条纹,有的个体在条纹之间还有细条纹,有的个体呈 “X” 深色斑; 四肢横纹清晰,股后方有网状斑纹; 腹面白色,咽喉部和后肢腹面具棕色小点,少数个体腹面有小斑点。雄蛙体较小; 第一、二指背面基部有白色婚垫; 无声囊; 有雄性线。第37~39期蝌蚪全长49 mm,头体长 18 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80%; 体肥实,吻圆,眼大位于头的两极侧; 尾鳍高而薄,尾末端细尖。背面灰黄色,尾后半段深棕色; 口宽,唇齿式为Ⅰ:4+4/Ⅲ,上唇无乳突,下唇乳突一排参错排列,在中央微缺; 口角处有副突。

生物学资料

该蛙生活于海拔340~1 100 m丘陵、山区,多栖息于水塘边、稻田埂边的草丛或泥窝内以及污水池、粪坑边的石缝内。繁殖期随地区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异,多在5~7月; 卵泡多产在稻田、水塘边的草丛、灌林枝叶上或潮湿的泥窝内、石穴旁。蝌蚪在稻田、水塘内发育生长,当年可完成变态即营陆栖或树栖生活。

种群状态

该蛙分布区宽,其种群数量多。受胁等级:无危 LC。

生态环境

无声囊泛树蛙

生境和生态:它栖息在森林及周边地区。它栖息地仍然有水,如游泳池,池塘,沼泽和稻田。它使泡沫巢时,在泳池滋生。

系统:地面/淡水

数量:由于混乱与其他物种,数量状况的这一物种目前尚不清楚。

数量趋势:未知

名单生境:

1森林 1.2森林-亚热带/热带潮湿低地 1.3森林-亚热带/热带潮湿山地 2湿地(内陆) 2.1湿地(内陆) -沼泽,沼泽,沼泽,沼泽地,泥炭地 2.2湿地(内陆) -常驻淡水沼泽/池(下八公顷) 2.3湿地(内陆) -季节/间歇淡水沼泽/池(下8公顷) 3人工/水产及海洋 4人工/水产-池塘(以下8公顷) 5人工/水-水地(包括灌溉渠道)

主要威胁

主要威胁:它栖息的低地森林,在这一地区这是最受威胁的栖息地,因此,森林砍伐和退化有可能威胁到这个物种。

名单的威胁:

1住宅及商业发展 2房屋及城市地区 3生物资源的使用 4测井及木材采伐 5动机不明/入帐 6.1污染 6.2农业与林业废水 6.3类型未知/入帐

分布地域

该物种在中国分布图

范围描述:这个物种是确知在云南,贵州,海南,广西和广东省的中部,南部和西南部的中国,从缅甸北部和越南北部。这是怀疑范围到泰国北部

生存海拔:50-1,100米。

主要分布省份:广西 贵州 云南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十万大山水源林 梵净山 吊罗山 尖峰岭 坝王岭(昌江、白沙) 大围山 高黎贡山 铜壁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