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

更新时间:2024-07-21 01:15

无欲则刚(拼音:wú yù zé gā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公冶长》。

成语出处

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公冶长》:“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无欲则刚”。

成语故事

一天,孔子在和学生们讲道理时,忍不住感叹道:“我还没有见过真正刚强不屈的人啊!”

那些年轻的弟子都觉得很奇怪,他们认为子路,还有年轻的申枨等,都是很刚强的人。尤其是申枨,他虽然年纪很轻,可是每次和别人辩论时,总是不肯轻易让步。即使在面对长辈或师兄时,申枨也毫不隐藏,总是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大家都对他退让三分。所以,当学生们听到孔子感叹还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如果要论刚强,申枨应该是可以当之无愧的吧!”

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多,怎么可以称得上刚强呢?”

一个学生问:“申枨并不像是个贪爱钱财的人,老师怎么会说他欲望多呢?”

孔子回答说:“其实所谓的欲望,并不见得就是指贪爱钱财。简单地说,凡是没有明辨是非就一味地和别人争、想胜过别人的私心就是‘欲’。申枨虽然性格正直,但他却逞强争胜,往往流于感情用事,这就是一种‘欲’啊!像他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是刚强不屈呢?”

孔子又说:“所谓的‘刚’并不是指逞强好胜,而是一种克制自己的功夫。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不违背天理,而且始终如一,不轻易改变,这才是真正‘刚’啊!”

成语寓意

老子说: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生最大的灾祸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就是贪婪。那些生活中的智者懂得这一点,所以他们面临五彩缤纷的诱惑时,总是能够守住自己的内心,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抵达“无欲则刚”的大境界。

“无欲”是前提,“刚”则是结果。只要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诱惑面前,守正而行,这是一种坦荡的胸怀,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正可谓“无欲自然心似水”,“无求胜于三公上”。生活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种种诱惑,无欲则刚是人们立身行事、保持操守的根本。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无欲则刚”指没有世俗的欲望,就能做到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清·林则徐《两广总督府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方白羽《千门之心》:“无欲则刚,有欲则伤。圆通一门心思经营少林,卖秘籍,办大典,置庙产,交官府,哪一桩是出家人所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