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诤三昧

更新时间:2023-02-10 12:22

无诤三昧是一个佛教术语,指的是三思而行的处理事物方法,在处理事物过程中,不冒昧地戳伤对方。这种避免争执处世方法称为无诤三昧。

读音

无诤三昧(wú zhèng sān mèi)。

出处

《金刚经》:“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宋·胡继宗《书言故事·拾遗》:“无可无不可曰无诤三昧。”

示例

凌晨视之,殊有月夜之思,因此学画而得其无诤三昧,名播于世。 ★元·王冕《竹斋集·梅谱》

俱舍论颂曰:

无诤世俗智,後静虑不动。

三洲缘未生,欲界有事惑。

论曰。言无诤者。谓阿罗汉,观有情苦由烦恼生。自知己身福田中胜,恐他烦恼复缘己生。故思引发如是相智,由此方便令他有情不缘己身生贪瞋等。此行能息诸有情类烦恼诤故得无诤名。此行但以俗智为性,第四静虑为其所依,乐通行中最为胜故。不动应果(利根阿罗汉)能起非馀,馀尚不能自防起惑,况能止息他身烦恼。此唯依止三洲人身,缘欲未来有事烦恼,勿他烦恼缘己生故。诸无事惑不可遮防,内起随应总缘境故。

释义

诤:直言劝人改正错误三昧:佛教中定的别名。

无诤三昧:佛教用语,梵文Araņa,音译阿兰那,华语“无诤”。梵语Arana-sama^dhi,音译三昧,华语“正定”,就是入了禅定之意。“无诤三昧”,就是无我人、彼此高下、圣凡之分,一相平等。连真空亦无住,若有住者,即有对待,便生诤论,长系生死矣。

【无诤三昧】故住于空理与他无诤之禅定也。金刚经曰:‘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离欲阿罗汉。’同略疏中曰:‘无诤三昧者,以其解空,则彼我俱忘。能不恼众生,亦能令众生不起烦恼故也。’智度论十一曰:‘舍利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须菩提,于弟子中得无诤三昧最第一,无诤三昧相,常观众生不令心恼,多行怜愍。’注维摩经三曰:‘肇曰:善吉于五百弟子中解空第一,常善顺法相,无违无诤。内既无诤,外亦善顺群心,令无诤讼,得此定名无诤三昧也。’南岳着有无诤三昧法门二卷。

【无诤三昧】梵语Arana-sama^dhi。谓住于空理而与他无诤之三昧。在佛弟子中,解空第一之须菩提最通解空理,故于弟子中所得之无诤三昧,最为第一。金刚经(大八·七四九下):‘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元贤之金刚经略疏释之谓,无诤三昧者,以其解空,则彼我俱忘,能不恼众生,亦能令众生不起烦恼。又天台宗所说圆教初门之行者,于修一切无漏对治观练薰修之禅定时,即证圣果,为大力罗汉,具足六通、三明,同时证得无诤三昧。[大智度论卷十一、注维摩经卷三](佛学大词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