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地铁S1线

更新时间:2024-09-11 18:33

无锡地铁S1线(Wuxi Metro Line S1),又称“锡澄轨道交通S1线”,是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第五条建成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于2024年1月31日开通运营,标志色为红色。

历史沿革

2009年11月,江阴市人民政府无锡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设“江阴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

2011年9月,锡澄轨道交通项目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江阴市为项目建设主体;11月,锡澄轨道交通被列为推进锡澄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

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12~2020年)》,同意建设锡澄轨道交通。

2016年1月30日,《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指出筹划研究锡澄轨道交通建设。

2018年4月27日,无锡锡澄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成立。

2019年2月25日,《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10月,《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可研报告》获得江苏省发改委批复;10月9日,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PPP项目发布中标公告。

2019年10月17日,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无锡地铁S1线)开工建设,举行开工仪式。

2020年8月1日,无锡地铁S1线地下土建工程开工;9月,无锡地铁S1线汽车客运站(今江阴中医院站)地下连续墙完工;10月,无锡地铁S1线高架段首根钻孔灌注桩开钻;11月1日,无锡地铁S1线高架土建工程开工。

2021年3月,无锡地铁S1线江阴外滩站、南门站、汽车客运站进入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4月3日,无锡地铁S1线中山公园站封闭施工;4月初,无锡地铁S1线首座桥梁盖梁浇筑完成;5月11日,无锡地铁S1线江阴高铁站至南闸站区间首孔现浇梁浇筑;6月26日,无锡地铁S1线盾构机始发,启动盾构作业;7月2日,无锡地铁S1线节段拼装梁首架;9月5日,无锡地铁S1线汽车客运站主体结构封顶,为线路首个主体结构封顶的车站。

2022年1月,无锡地铁S1线江阴外滩站主体结构封顶,汽车客运站至江阴高铁站右线盾构始发;3月10日,无锡地铁S1线首条双线盾构隧道贯通;8月4日,无锡地铁S1线汽车客运站至江阴高铁站盾构区间左线贯通;8月25日,无锡地铁S1线江阴外滩站至中山公园站区间右线贯通;9月,无锡地铁S1线江阴外滩站至中山公园站、汽车客运站至江阴高铁站双段完成双线贯通;11月9日,无锡地铁S1线江阴高铁站至南闸站盾构区间右线贯通;11月12日,无锡地铁S1线徐霞客站与无锡地铁1号线堰桥站区间高架段完成架梁,与无锡地铁1号线高架段连通;11月15日,无锡地铁S1线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完成封顶;11月28日,江阴高铁站至南闸站盾构区间左线贯通,无锡地铁S1线全线“洞通”;12月21日,无锡地铁S1线列车在湖南株洲下线;12月27日,无锡地铁S1线地下段盾构掘进、高架段节段梁架设完成,全线贯通。

2023年2月,无锡地铁S1线首列车驶入西漳车辆段试车线,完成列车动态功能调试;3月,无锡地铁S1线各站名称确定;3月23日,无锡地铁S1线与无锡地铁1号线完成接轨;4月3日,无锡地铁S1线高架段“轨通”;4月30日,无锡地铁S1线启动贯通动车调试,进行过线调试;5月12日,无锡地铁S1线首段“热滑”试验成功;5月18日,无锡地铁S1线全线“轨通”;6月7日,无锡地铁S1线与无锡地铁1号线启动贯通运营动车调试;6月15日,无锡地铁S1线全线环网“电通”;8月9日,无锡地铁S1线全线“热滑”试验完成;9月23日,无锡地铁S1线与无锡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贯通升级工作完成;9月28日,无锡地铁S1线通过工程验收;10月7日,无锡地铁S1线启动空载试运行;11月7日,无锡地铁S1线列车进入无锡地铁1号线载客运营。

2024年1月10日,无锡地铁S1线通过竣工验收;1月17日,无锡地铁S1线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1月20日至22日,无锡地铁S1线开展试乘活动。

2024年1月31日,无锡地铁S1线开通运营;3月11日起,无锡地铁1号线及S1线优化调整贯通列车运营时间。

线路站点

车站列表

截至2024年2月,无锡地铁S1线共开通运营9座车站,其中4座为地下站,5座为高架站;无锡地铁S1线自马镇站起接入无锡地铁1号线,与无锡地铁1号线贯通运营,终点南方泉站

车站命名

线路走向

无锡地铁S1线起于江阴长江南岸,在韭菜港路交叉口设江阴外滩站。线路出站后转向沿虹桥路往南前行,在江阴中心城区人民路步行街设中山公园站。在虹桥路与长庆路交叉口设南门站,线路出站后下穿芙蓉大道,在工农路与世新路交叉口南侧设江阴中医院站。随后转向东南方向走行,在沪宁沿江高铁、新长铁路北侧设江阴高铁站,形成江阴高铁站枢纽。线路出站后下穿花山转向西,之后由地下转为高架,进入霞客大道后向南走行,在霞客大道与云南路交叉口南侧设南闸站,在霞客大道与峭张路口北侧设峭岐站,南闸站、峭岐站为花山车辆段接轨站,在霞客大道与北环路交叉口北侧设青阳站,在霞客大道与西街路口东南侧设马镇站。线路出站后以桥梁型式下穿京沪高速铁路桥梁,进入无锡市惠山区,之后线路沿惠山大道走行,接入无锡地铁1号线堰桥站,与无锡地铁1号线贯通运营。

运营情况

运营时刻

截至2024年1月,无锡地铁S1线首末班车时间如下所示:

2024年3月11日起,南方泉站往江阴外滩站方向首班贯通列车前增开3列次区段列车,运行区间分别为西漳站至江阴外滩站、庄前站至江阴外滩站、清名桥站至江阴外滩站。其中,西漳站至江阴外滩站开行大站快车,即S1线高架区段马镇站-南闸站不停站通过。南方泉站往江阴外滩站方向末班车后增开两列列车,南方泉站往江阴外滩站方向末班车发点延长至21点27分。江阴外滩站往刘潭站区间于末班车后,增开两列列车,江阴外滩站往刘潭站区间末班车发点延长至22点02分。到达刘潭站后,您可乘坐后续1号线列车前往其他站点。

运行间隔

截至2024年1月,无锡地铁S1线工作日早高峰时间为06:00-09:00,晚高峰时间为16:30-18:30,21:00以后为低峰期,其余时段为平峰期。早晚高峰行车间隔为10分钟,平峰期、低峰期行车间隔为15分钟。下行发行列车74列次,上行发行列车79列次。周末及节假日高峰为10:00-20:00,平峰时间为06:00-10:00,20:00-22:30。高峰期行车间隔为12分钟,平峰期行车间隔为15分钟;下行发行列车71列次,上行发行列车75列次。

票价

单程起步票价为5公里内每人次2元;

超过5公里至15公里,每5公里加收1元(不足5公里按5公里计价);

超过15公里至29公里,每7公里加收1元(不足7公里按7公里计价);

超过29公里,每9公里加收1元(不足9公里按9公里计价)。

与无锡现有地铁线网票价保持一致。

优惠对象及内容具体包括:60周岁(含)至69周岁的老年人(工作日高峰时段乘坐轨道交通除外)、无锡市域全日制学校学生享受基础票价5折优惠,普通持卡人全时段乘坐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6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工作日高峰时段乘坐轨道交通9.5折优惠,有需要的市民可办理月票、季票等特殊优惠卡种(仅限江阴城市公交优惠)。

根据实施方案,免费对象免费换乘;其他人员通过刷第三代江苏社保卡、无锡太湖交通卡(锡澄互通)、江苏交通一卡通、第三代江阴市民卡等卡种,在江阴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轨道交通换乘常规公交,本次刷卡与前次刷卡间隔90分钟内,基础票价减免2元(基础票价不超过2元的免费),剩余支付票价继续享受对应票种优惠。

客流量

2024年9月11日,无锡地铁S1线累计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无锡地铁S1线列车由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生产,采用6节编组B型列车,直流1500V接触轨供电,最高运行速度120千米/时,最大载客量为2032人,具有快速、智慧、绿色、节能、舒适等特点。该列车采用的时速120千米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为首次应用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列车较传统地铁列车节能30%,应用“车辆+电网”双向变流技术后,还能进一步实现制动能量的回收再利用。

无锡地铁S1线列车采用智能集成的“车辆+信号”融合控制系统和智能化轨道检测系统,能够实时对标、精准停车,提高了运行控制的实时性和乘客乘坐的舒适性,还能自动识别线路异常,并将实时数据传输至车辆控制中心,实现精准检修,节约人力资源和维护成本。

无锡地铁S1线列车还应用了智能风源系统、360°动态图像智能检测系统、健康诊断系统等诸多新技术。列车搭载的智能化健康管理系统通过地面云平台与列车进行数据实时交互,实现列车状态远程监测、故障诊断、应急指导、数据分析、故障预测、寿命分析。同时,列车采用43寸LCD动态地图,既画面美观,又方便个性化信息显示,乘坐舒适性及便利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运行系统

无锡地铁S1线共享既有无锡地铁线网控制中心,设置车辆段1座,为花山车辆段。花山车辆段房屋建筑面积85%采用装配式,为中国首座轨道交通装配式车辆段。车辆段内综合楼、司机公寓装配率达60%,为两星绿色建筑。运用库、检修库主体采用钢结构,大库墙体为钢骨架轻型板,屋面板为复合屋面系统,库内采用装配式小立柱、装配式三层作业平台等。

无锡地铁S1线是中国首条市域轨道交通与地铁实现不同时速、不同制式、全线路、全时段、无换乘贯通的运营线路。

建设成果

技术创新

无锡地铁S1线在高架段采用了长枕埋入式整体道床,提高了轨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道床施工质量;在施工阶段,采用CPIII轨道控制网施工控制与零级轨道检查仪线路精调相结合的控制手段,提升线路质量,确保行车安全、乘车舒适。无锡地铁S1线南门站是中国首座智能建造的装配整体式地下车站,也是中国首座富水地区装配整体式地下车站,车站整体效果融合装配式结构空间。

在工程管理方面,无锡地铁S1线引入了专业性较强的基于云计算的地铁轨行区智能管理指挥系统。一方面解决了计划申报、审批、执行、分析过程中的网络化协同与处理,方便了轨行区各施工单位的计划申请与执行,提升了整体施工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了对轨行区关键位置实时视频监控、全区间无线覆盖、人车定位等功能,有效提升了轨行区信息化管控水平。无锡地铁S1线全线各工程接入“智慧工地”云平台,还包括有具有应急响应功能的降噪防尘设备、地下空间装配式施工、工程物料集中加工等多项创新工程管理技术。

无锡地铁S1线全部站点安装了防尘降噪监测装置,通过网络将采集数据上传服务器,并在监控室中实时更新数据,一旦超过阈值,瞬时启动报警,并开启一系列降尘减噪措施。工程采用封闭式的泥浆处理中心,内有泥浆分离器、回收器、净化和风干机等,有效解决了废浆的循环回收利用,既保持环境友好,又节约成本。

无锡地铁S1线全线应用BIM技术,实现装配式车站标准化、模块化设计,达到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数据传递。研发基于“GIS+BIM”的“建设管理平台”,平台集成进度、安全、质量、投资、技术、信息管理要素,实现建造过程“三控三管一协调”的管理目标。截至2024年1月,工程共取得软件著作权13项,形成数字化建造管理平台成套技术。

科研成果

2023年2月,“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南门站BIM建设管理”项目获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2022年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称号(BIM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2023年8月,无锡地铁S1线”BIM技术在锡澄线城轨项目机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应用”项目获第四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建筑工程专项应用类一等成果奖。

文化特色

无锡地铁S1线高架车站,结合车站所属地理环境及当地人文特色,车站建筑风格各具特色,车站外立面造型协调、美观,体现了各镇区的地域文化,与周边环境协调共生,体现了“一站一景”的车站外立面设计理念。

无锡地铁S1线列车外观采用流线型设计,以太湖明珠为设计元素,前窗采用全景曲面大玻璃,简洁流线,富有现代气息,体现着无锡奋进的城市精神。白色车体高贵典雅,红色飘带灵动飘逸。内饰设计创意则源自无锡传统园林中的“月亮门”,兼具历史感与时尚感,展现出历史和未来的联结。

建设规划

根据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12~2020年)》,无锡地铁S1线将北延至靖江市。截至2024年1月,该项目处于规划阶段,在江阴靖江长江隧道中预留轨道铺设位置。

2023年12月,《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新增霞客湾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共安全专篇》通过评审,规划在马镇站与青阳站之间增设霞客湾科学城站。

价值意义

作为无锡市域南北走廊重要的联系线路,无锡地铁S1线开通后,将有效构筑起无锡市区与江阴“半小时通勤圈”,进一步强化无锡市域“一体两翼”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力促进锡澄一体化发展,为做强“太湖长江发展轴”、更深层次融入长江经济带、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赋能助力。(《无锡日报》 评)

无锡地铁S1线是中国中车同无锡市深化央地合作的旗舰项目、明星项目。(时任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马云双 评)

无锡地铁S1线的开通,是继沪宁沿江高铁通车后,江阴交通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这不仅是178万江阴人民收到的一份新春大礼,也把江尾海头的江阴带进了影响深远的“双铁时代”。拥抱“双铁时代”,江阴将加快锡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面完善配套设施、健全交通接驳,更高水平推动锡澄产业共融、科创共谋、交通共联、生态共治、服务共享,让锡澄一体化的动能更加强劲。(时任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 评)

无锡地铁S1线对于优化江阴城乡空间布局、提升江阴城市品质能级,对于改善百姓出行条件、共享两地优质资源,对于江阴更好融入无锡发展大局、更快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都将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时任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 评)

无锡地铁S1线是无锡市域南北走廊重要联系线路,对于促进锡澄一体化发展,增强无锡城市辐射力,做强“太湖长江发展轴”,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锡澄线是提升无锡城市能级,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步,是无锡市基建项目尝试PPP模式的重要探索,承载了锡澄两地市民的殷切期待。(时任无锡市副市长、江阴市委书记王进健 评)

无锡地铁S1线是锡澄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和核心工程,是落实江阴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推动江阴基本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对强化“南北联动、江海统筹、面向长三角”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促进锡澄一体化发展,形成江阴特色的交通强国县级示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无锡地铁S1线,无锡江阴两地人民“通江达湖”的出行将更加便捷、舒适、安全、智慧。无锡地铁S1线早日实现运营通车将不断推动江阴交通事业发挥先行引导作用,领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支撑和引导“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取得新胜利。(时任江阴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缪慧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