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远

更新时间:2023-06-12 20:09

在摄影光学上,指当物距超过一定数量时,物体可以被认为从无限远光点,以平行光束形式摄入镜头。普通标准镜头,物距凡超过25米以上均可作为无限远处理。物距无限远时,景深前界限距镜头距离为超焦距离。

简介

凡是标出调焦距离的照相机上都有个“躺着的8”,凡是会玩儿照相机的都认识这个“躺着的8”,这就是“∞”——无限远的标记,它表示镜头焦距对在“∞”时无限远的景物都能清晰成像。然而当您真的用“∞”拍摄无限远的景物时却会发现无限远的景物并不十分清晰,尤其是放大了照片或者开大光圈时更是一片模糊,这是为什么?

玩过焦平面调焦的散页片座机的影友都有体会,用这种相机拍摄几十米、几百米甚至几千米外的景物时被摄物都能精确调焦,长皮腔 +调焦轨道的结构使各种镜头具备了近到几厘米远到若干公里以外的精确调焦能力,但是这种技术相机的体积、重量和繁琐的操作程序实在是效率太低也太麻烦,因此才会有轻巧方便功能实用的“盒式相机”流传到今天,比如哈苏,比如禄莱,比如135小盒子们。

缺点

但是,轻巧方便的小型相机尽管技术先进、功能强大可是它们的调焦系统却因体积关系不可能做到座机的水平,另外用轻便相机拍摄的题材也大多是中近距离的景物,所以在设计这类相机时就采用了“模糊概念”即:将镜头上最小光圈的景深能够涵盖无限远景物的焦点设定为该镜头的“无限远”焦点并用“∞”标示,拍摄中超出镜头距离刻度的景物一律不再精确调焦而画面清晰度则靠小光圈、超焦距去补偿。也就是说,小型相机镜头上的“无限远”其实只是光圈收到最小后靠超焦距原理补偿的相对清晰的影像,如果不是最小光圈那连“相对清晰”都不够,这就是小相机放大片越大越“肉”的重要原因。

实测

不同品牌、不同规格、不同焦距的镜头其无限远的实际焦点都不一样,甚至相同品牌、相同焦距的镜头也有差距。我实测了几只手边的老镜头,先以尼康24、50、135、200等几只镜头的调焦刻度为例:24镜头5m后是∞,最远焦点在7.8m处;50镜头10m后是∞,最远焦点在37m处;135镜头20m后是∞,最远焦点在68m处;200镜头50m后是∞,最远焦点在110m处。再看莫斯科5型105镜头的焦点,它的调焦刻度15m后是∞,无限远实际焦点在35m处。我还实测了几架大家熟悉的海鸥、禄莱双反相机,它们的调焦刻度20m后是∞,无限远的实际焦点在45~ 50m之间。(有删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