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齿翼龙

更新时间:2024-07-22 20:24

无齿翼龙是种会飞的爬行动物,是翼手龙类的一种,翼展达7~9米,生存于BC7000-6500万年的白垩纪晚期,化石发现于美国的堪萨斯州英国

该科种类

名称:无齿翼龙

拉丁文名: pteranodon

生存年代:BC7000- 6500万年,白垩纪晚期

生存地点:美国的堪萨斯州和英国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爬行动物Sauropsida

目:翼龙目Pterosauria

亚目:翼手龙亚目Pterodactyloidea

体长:长约1.8米,翼展约8.2米。体重: 约15千克

食性: 吃鱼,软体动物,螃蟹,昆虫,和动物死尸

生存年代:BC 6600万年,白垩纪晚期

辨认特征: 没有牙齿,头部像梭子

形态特征

无齿翼龙是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它们不是恐龙。它们几乎没有尾巴,躯干很小。无齿翼龙也许会有皮毛,但是不会有羽毛。它们有个大脑袋,它们的视力非常好。无齿翼龙没有牙齿。无齿翼龙能够扇动它们的翅膀飞翔,而且还能飞很长的距离。

无齿翼龙是是白垩纪晚期的翼龙类,一种飞行的爬行动物,而恐龙则是陆上的动物。无齿翼龙大约如火鸡一样,体重大约15千克,但是它的身长大约有1.8米,两翼开展约8.2米。它或许较常滑翔而非飞行,而且有可能滑降水面觅食鱼类。某些证据显示无齿翼龙体覆轻毛,有可能为温血动物。有些小型的无齿翼龙比麻雀还要小;而最大型的两翼开展可达12米。它们或许须要利用热气流上升以顺势抬举离地飞翔。

无齿翼龙因为头上的冠饰而著名。冠饰可能用于求偶时的炫耀,或作为方向舵用,或者两者都有。也有科学家认为头冠可以在飞行时保持身体的稳定。有论点认为雄性的冠饰较大,但只靠化石是很难分辨出冠饰形状代表什么性别或是哪些物种。

翼手龙类的一种。翼展7~9米,头部巨大,喙很长,喉颈部有皮囊,嘴里完全无牙齿,可能像现在的鹈鹕一样用大嘴吞食鱼类。也许是为了取得头部的平衡,头顶上有一个大大的向后伸出的骨冠。这种翼龙不能长时间的振翅飞行,要借助高空气流滑行飞越海洋。休息时,可能像蝙蝠那样用后肢倒挂在树枝上,也能收拢翅肢用四肢在地面作短距离爬行。

生活习性

无齿翼龙已知以鱼类为食;曾在一个无齿翼龙化石的胃部位置发现鱼骨头化石,而在另一个无齿翼龙化石的嘴部,发现了已化石化的鱼类食糜。无齿翼龙的翼形状显示它们可能以类似现代信天翁的方式飞行,借由上升热气流来滑翔。这个论点是根据无齿翼龙有高长宽比(9:1),类似信天翁的比例(8:1)。信天翁将大部分活动时间利用在海洋上捕食鱼类,凭借气流和涡流的动力在空中动力滑翔,而不需要拍打翅膀,而不必借助海面上缺乏的上升气流。然而,其他科学家认为无齿翼龙可以拍打它们的翼,用它们的力量飞行。它们使用大而轻的翼,进行长距离飞行。无齿翼龙等翼龙类可能可采动力滑翔飞行,也可利用上升气流来拍打飞行。近年的翼龙类风洞测试,将翅骨(Pteroid bone)保持在朝向前外下侧的姿势,以支撑者大型的前膜,测试证明前翼能产生相当高的升力,即使在高攻角的姿势也一样。与现代鸟类相比,翼龙类的胸骨脊较小,胸骨脊是胸肌的附着处。但翼龙类独有的翅骨,使翼龙类可采动力飞行。

无齿翼龙在地面移动时,是采四足方式还是二足方式,曾经是过去争论的主题之一。因为发现了数个翼龙类的足迹,大多数翼龙类研究人员认为无齿翼龙是采四足方式;某些近年的研究则认为无齿翼龙是采二足方式。在Bennett在2001的研究,以及Bramwell与Whitfield的研究里,曾短暂讨论过无齿翼龙游泳的可能性,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正进行一项借由形态度量学量化的研究无齿翼龙游泳的可能性。

分布范围

无齿翼龙生活在北冰洋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它们常年聚集在海边繁衍生息。这些年来,人们在当年的海洋附近发现过一千多具无齿翼龙化石。

物种学史

在一般大众用语里,无齿翼龙常被错误地称为翼手龙(Pterodactyl)。然而,翼手龙(Pterodactyl)并非这动物的属名;而是常用来称短尾翼手龙类,翼手龙类包括:无齿翼龙(Pteranodon)、翼手龙属(Pterodactylus)、以及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这个误用可能因为无齿翼龙中常在大众文化中,以典型翼手龙类出现。

在小说《侏罗纪公园》中,Grant带著孩子们从公园的水路脱逃暴龙的袭击、但在那里被无齿翼龙追赶,但由于当时技术的原因,这个片段没出现在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电影中,无齿翼龙曾在1997年的《侏罗纪公园2: 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的片尾有一个很短暂的镜头,但是飞行和降落的动感十足,令影迷赞叹。其后再次出现在2001年的电影《侏罗纪公园3》(Jurassic Park III)里,这两集侏罗纪公园的片尾同样是以翼龙的镜头作为结束。第三集的无齿翼龙出场镜头很多,但是却有不少错误,包括:嘴部有牙齿,夸张的侵略性(无齿翼龙被认为以鱼类为食,而且不能用脚掌抓紧)。在同名的原著小说中,这些错误则是起因于基因工程上的问题。在科学上更正确的无齿翼龙出现在《Chased by Dinosaurs》、《海底霸王》(Sea Monsters)、《远古入侵》(Primeval)等科教电视节目。

在早期电影特效专家雷·哈利豪森(Ray Harryhausen)所参与制作的电影里,1966年的《公元前一百万年》(One Million Years B.C.)、1969年的《暴龙关吉》(The Valley of Gwangi)、1975的《被时间遗忘的土地》 The Land That Time Forgot曾出现无齿翼龙;另外,1933年的《金刚》(King Kong)也出现过无齿翼龙。而《哥吉拉》系列电影中的飞行怪兽拉顿(ラドン),就是以无齿翼龙为原形。

无齿翼龙英文名(pteranodon)的含义是“有翅膀而没有牙”。第一只无齿翼龙化石是在1871年发现的。othneil c. marsh 给无齿翼龙取的名。

与较早的翼龙类不同,例如:喙嘴翼龙、翼手龙属,无齿翼龙拥有缺乏牙齿的喙状嘴,类似现代鸟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