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3 15:54
日常意识是每时每刻活跃在群众心目中的思想、观点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态度。一般表现为社会舆论和社会宣传活动中经常被提到的群众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日常意识的社会本质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它发挥职能作用的方法也是由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对于日常意识,精神生产执行着双重职能:对群众的“直接”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认识,并围绕有社会意义的思想把这些经验组织起来,即形成社会舆论。按其作用的机制,这种职能不同于新思想和新知识的生产。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60页)即使最合理的思想也不能强加于日常意识。思想或理论的被接受取决于它与人的直接经验的联系程度和符合人的愿望的程度。宣传是使日常意识进行社会定向的主要机制,它把在有目的的思想生产水平上制定的思想或理论原则加入日常意识之中。通过宣传,使精神生产进入日常实践意识领域,并围绕某种思想,把日常意识的自发势力组织起来,产生出自发的日常意识所不知道的社会关系,产生出群众对这些关系的认识和内化,把日常意识提高到科学知识和进步的价值体系的水平。宣传作为日常意识思想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精神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精神生产内部的分工和组织社会舆论的物质手段的发展,宣传变成具有特殊功能的专门化部门。在阶级对抗的社会条件下,自由精神生产的存在也反映在宣传中。在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时期,产生和发展着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冲突的对立的精神活动。但是为了真正对抗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尤其是克服它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局限性,宣传应当掌握群众意识,把它提高到不仅理解本阶级利益,而且理解社会进步利益的水平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