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7 23:09
日本虎凤蝶(学名:Luehdorfia japonica)是虎凤蝶属的蝴蝶种类,成虫体态中型,翅面是黑色和黄色相间形成的纵纹,犹如虎皮。翅膀基色为黄色,前翅外缘有宽的黑带,后翅外缘波形,尾突短,外缘黑带上镶有弯月形黄斑,黑带的中间嵌有蓝色斑点,最里面有一列弯月形红斑,十分美丽。
日本虎凤蝶翅面是黄色和黑色形成的鲜明的纵斑纹,翅脉黑色。翅的基色黄,前翅外缘有宽的黑带,后翅黄色,有一长一短的黑色条纹,外缘波形,黑带上镶有四个弯月形桔黄色斑,黑带的中间嵌有蓝色斑点,最里面一列弯月形红斑。在黄色衬底的前翅上,自前缘向后翅延射着4道如虎斑的粗黑条纹,后翅外缘呈锯齿状。雌蝶比雄蝶略暗。幼小时很像鸟粪,幼期后期丰满的幼虫遍体绿色,有一对鲜明的黄黑两色眼纹。
成虫有二对大而且布满鳞片的翅膀,体表及膜质翅上都被有鳞片和毛,身体为黑色,胸背及胸侧生有浓密的棕色毛列,贴身的后翅外缘生着灰色羽绒状毛丛。成虫具有可以收卷的虹吸式口器,口器特化为虹吸式的喙,不用时作螺旋状卷曲。复眼发达。触角未端膨大,呈棒状。有凹进的肛角与尖细的燕尾。下翅尾端有一对尾突。
雌雄同型,前翅亚外缘斑纹到M3为止。黄带较窄,翅色淡黄,黑带较宽。红色斑少而不发达,黑色斑变异大。尾突较长(占后翅长的21%),后翅外缘锯齿尖出。
此蝶是日本特有种,分布于日本南半部的部分地区。因在岐阜县下吕市发现,所以日本称之为岐阜蝶。在日本它被称作春之女神。
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活动,生活在光线较强而湿度不太大的林缘地带,飞翔能力不强,在分布地域内活动。它们经常寻访的植物主要有桦木,杨树,柳树,榆树,樱花树,梅树,桃花等。日落前后就栖息于低洼沼泽地段的枯草丛中,体表的色彩和条纹形成的警戒色可以使其在错杂的枯草背景上难以被天敌所发现。
生活史是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成虫出现较早,每年3月上旬便从地点十分隐蔽的越冬蛹中羽化出来。这时蛹壳裂成两大一小的三片,紧裹着翅的成虫爬出蛹壳,胸部伸出6个足,触角慢慢地伸展开来,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0多个小时。雄性的体型较小,羽化后即开始寻找雌性,进行交配。有趣的是交配后的雌性的尾端便生出一片直径约有5毫米的棕色薄圆片,叫做交配衍生物,以防其再次交配,这种阻止再次交配的机理至今尚不清楚。雄性和雌性的比例大约为1:4,由于雄性较少,雌性又有交配衍生物出现,所以雄性可以进行多次交配。雄性的寿命为17—20天,3月至4月初便全部消失。雌性的寿命为22-25天,要到4月上、中旬产完卵后才死去。
仅产卵于杜蘅等马兜铃科细辛属的多年生败花或无花瓣类草本植物上,这些植物散生于阴湿的林下或草丛中,有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的淡紫色细嫩茎,一茎一叶,叶片为肾形,4月开钟状的花,顶端三裂,内有暗紫色的脉纹,并不引人注意。但其叶片能发出芳香气味,需要产卵的雌性可能就是凭借嗅觉找到这些植物的。雌性中华虎凤蝶在产卵时用6只足紧紧抓住叶片的边沿,四翅微微分开,将有生殖板片的腹部慢慢地、小心地弯到叶背面,使腹部钩成“U”字形,叶片边沿就夹在U字形的凹口里。然后用腹端接触叶的背面,将卵顺序粘在上面,每产下一粒,双翅便微微地抖动一下。它的卵近似圆球形,颜色青绿并微呈黄白色,直径为0.92-0.96毫米。每行卵排成一条直线,产完一行后再粘第二行,总共约有4行,20余枚卵,在大约半小时内产完。在叶面上休息一段时间后,便再选一片叶子,进行第二次产卵。卵全部产完大约需要一个星期,共产卵130余粒。
幼虫约在4月下旬孵出,同一片叶上的卵几乎在同一时间顺利出壳。初生的幼虫不足1毫米长,体色与蚯蚓相似,大大的头上生着长长的刚毛。它们有群居的习性,孵出以后全部聚集在卵壳的附近,第二天便开始在杜蘅叶片背面的边沿,齐头并进地共同取食,到了夜晚就拥挤在叶下休息。在一龄脱皮之前,它们比较安静,不活跃,也从不离开叶片。在阴雨天常回到空卵壳附近,而一受到透过叶面的光照,便又到叶缘去取食,秩序井然,从不混乱。幼虫的第一胸节背面有一枚分叉的橙色臭角,受到惊扰时突然伸出,并发出臭气,如果触动它们,便迅速落地呈假死状态,大约经过二十秒钟以后,再慢慢地爬回原处。
长大后的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头黑褐色,满被长短不一的黑色长刚毛,单眼深黑光亮。头裂缝、额缝及蜕裂线臂淡褐色。身体为深紫黑色,前、中、后3胸节及第1—8各腹节上缀有深黑发亮的长刚毛丛6行,并且稀疏地生着约四列白色长毛,每列10余根。气门长椭圆形,为深黑色。它们通常在食物即将耗尽或在寄主植物上觉得拥挤的时候,便纷纷离开,去寻找新的食物,这种行为叫做扩散。另外还有一种自然的扩散,这是为了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脱去旧皮。刚刚脱皮的缢蛹柔软、丰满、白嫩,只在突起的头部和有翅翼印痕的胸部呈淡绿色。脱皮后3天,由白变黄,再变为棕色,一周以后成为棕灰色。长大后的蛹长15毫米左右,头端具4枚前突,胸部远较腹部为狭窄,腹部各节背部具5块四边呈咖啡色的矩形褐色内洼块,第一腹节背面有1对乳白色斑,腹部末端向腹面强烈弯曲。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