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14 18:52
唐朝至清朝期间,境内地域先后属闽县、怀安县、侯官县。
民国时期,为闽侯县新店区的密溪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为日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闽侯县第八区(石牌区)。
1962年初,划人福州市,属郊区北峰公社。
1970年,设日溪公社,属福州市北峰区。
1975年,属郊区。
1984年,撤公社建乡。
1996年,属晋安区。
2011年末,日溪乡辖日溪、梓山、汶洋、党洋、南峰、东坪、山秀园、点洋、汶石、井后、万洋、铁坑12个村民委员会。有36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日溪乡下辖12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日溪村。
日溪乡地处晋安区北峰山区最北端,东邻连江县小沧乡。辖区总面积124.34平方千米。
日溪乡为丘陵山地,平均海拔500米,地形起伏大,山峰连绵。最高点位于金牛山金牛峰海拔1080米,最低处日溪村海拔100多米。
日溪乡溪流属鳌江水系,主要溪流有华林溪、桃源溪等。境内最大的溪流为华林溪,源自闽侯县大湖乡,经兰田乡的船头村与后溪汇合后,进日溪境,称日溪,干流长24.3千米,流域面积105.89平方千米。
日溪乡有叶蜡石矿产资源200多万吨。林地面积110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5%。拥有山羊、野猪、野兔、砂椤、红豆杉等品种繁多的珍稀动植物物种。汶石村有紫竹林20公顷。耕地面积8100亩,人均1.13亩。
2011年末,日溪乡辖区总人口7137人。总人口中,男性3574人,占50.1%;女性3563人,占49.9%;14岁以下933人,占13.1%;15-64岁5652人,占79.1%;65岁以上552人,占7.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212人,占74.3%;少数民族畲族1917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1人。
截至2019年末,日溪乡户籍人口6926人。
2011年,日溪乡财政总收入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0万元,比上年增长33.4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662.5万元,增值税32.7万元,企业所得税77.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9%、12.3%、80.6%。人均财政收入1410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5889元。
截至2019年末,日溪乡有工业企业1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6个。
2011年,日溪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9.7公顷,粮食总产量2744吨,其中水稻分别产量2270.5吨,人均318.1千克;水果种植面积92.1公顷,年增产量979吨,主要品种为村类。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总产8942吨。生产肉类1189吨,奶类608吨,禽蛋331吨。累计造林784.3公顷,其中疏林地补植426.1公顷,荒山造林123.8公顷,国债造林139.1公顷。完成抚育及采伐迹地更新679.7公顷。
2011年,日溪乡工业总产值2984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
日溪乡有县道新霍线(福州新店到罗源霍口)贯穿南北,有客运班车过境。乡政府到各行政村实现村村通。
2011年末,日溪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54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2所,在校生128人,专任教师23人。
2011年末,日溪乡有各类科技人才22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3人,经营管理人才22人,技能人才60人,农村实用人才87人。
2011年末,日溪乡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图书室1个,藏书约10000册。农村书屋12个,藏书共27600册。
2011年末,日溪乡有体育场地12处,体育社团1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赛、趣味活动等。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总人口的10%。
2011年末,日溪乡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12个,执业医师13人,护士1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人。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8/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921人,参合率达97%。
2011年,日溪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1户,人数316人,支出54万元,比上年增长10.2%,月人均143元,比上年增长10.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440人,参保率100%,同时为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55.1万元;发放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直补资金25.2万元,库区项目扶持资金3.8万元,生态林补偿资金119万元。
日溪乡地名因乡人民政府驻日溪村得名。
日溪乡主要旅游景观:皇帝洞大峡谷景区、桃源溪华林溪景区、畲家百年蓝府、桃源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北湖,以及正在开发的汶洋龙潭景区、桃源溪水电旅游景区、牛郎山避暑度假区、蝙蝠洞等。
以芋头烹制的芋泥,以独特的味道而脍炙人口。原料可选:竹芋、红芋、猴头芋等,但以槟榔芋最佳。将芋头蒸熟,去皮碾压为泥,拌上猪油、白糖、香料、芝麻等在旺火热锅上翻搅均匀后装入盆中,并用红枣、山揸熟莲子、冬瓜糖等在芋泥面上装饰太极图案,淋上一层熟猪油,上笼用旺火蒸熟透即可上席,此菜香郁甜润,细腻可后,是闽菜的传统甜食之一。每当宴席接近尾声时,上的最后一道“压轴”菜,通常都是芋泥。传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督办禁烟时,洋人曾设宴以外国人不知冰淇淋(冰冷而冒气)吃法而奚落中方代表。事后林则徐也备盛宴回请,几道凉菜过后端上芋泥(温度很高但不冒气),洋人不知芋泥为何物舀起来就吃,满嘴烫的哇哇直叫。林则徐风趣地说:“这是中国福州名菜八宝芋泥”。
选用鲨鱼、鳗鱼或淡水鱼剁茸加薯粉搅拌作外皮,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心,捏成丸状食物,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没有鱼丸不成席”,从这句俗语中便可知福州人鱼丸的偏爱了。
福州市民常用的早点。在铁锅里盛着蛤、香菇、虾米、葱、黄花菜及配料熬成的清汤,用火烧着,待铁锅上方四周烤热后抹上花生油,再将预先备好的浓米浆均匀泼在内缘四周,烘干后铲入汤中,稍煮片刻即成,食之软嫩清香。福州人几乎家家都会做鼎边糊,早晚街头巷尾到处都是鼎边糊小吃摊。1961年朱德在福州品尝鼎边糊说,这么简单的原料,这么简单的制作,这么简化的食法,却有这么引人的魅力。
福州传统风味小吃。以面粉为主料,以猪肥膘肉、葱花、生芝麻为辅料制成的一种烤炉酥饼。做法是:把面粉揉成饼皮,肥膘肉丁用白酱油、味精、精盐、五香粉或椒盐、胡椒粉等佐料腌醉做成馅料,包馅时塞进大把葱花,饼面上撒入生芝麻,贴炉烘熟。福州传统风味小吃中还有一种叫虾干肉饼,制法与葱肉饼相似,形状大小与光饼相同,加虾干碎、肉丁、椒盐等为馅,贴炉烤制而成,香酥可口,已有三四百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