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6 23:09
日韩合并(朝语:한일 병합,日语:日韩并合),指1910年日本帝国基于《日韩合并条约》,将大韩帝国(更改国号的朝鲜王朝)并合之事。也被称“韩国合并”。韩国方面的说法是“韩日并合”,又因1910年为庚戌年又称“庚戌国耻”。
1864年,朝鲜哲宗去世,哲宗无嗣,由旁系李熙即位。李熙年幼,其生父大院君摄政。正是这种不正常的继承给朝鲜埋下了祸乱的种子。19世纪70年代初,李熙在闵妃(明成皇后——朝鲜高宗李熙的王妃)的操纵下迫使大院君隐退,实现亲政。朝鲜形成了闵妃和大院君两个政治集团,它们的斗争使得朝鲜的国内政局愈发不稳。
1876年2月,日本威逼朝鲜缔结《江华岛条约》,该条约成为朝鲜近代史中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久,列强群起效仿。朝鲜被迫陆续与美、英、德、意、俄、法、奥、匈、比利时、丹麦等国签订不平等通商条约。此时,朝鲜王朝仍属于中国的藩属国,受到中国的庇护,但自身受害的中国也效仿列强在朝鲜设立租借地,拥有很多特权。
1882年朝鲜大旱,人心浮动,汉城士兵掀起了一场反闵排日的起义,史称“壬午兵变”。大院君趁机赶走闵妃,掌握政权。期间13名日本人被杀,日本公使馆被烧,因此导致了日本的武装干涉。清政府了解到朝鲜的动乱,为防止日本借机入侵朝鲜,随即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和候补道马建忠率三艘军舰前往朝鲜。并照会日本,称朝鲜为中国属邦,日本不要采取激烈行动。8月20日,淮军宿将吴长庆率军到达马山,两日后,吴、马约请大院君赴清军营地会谈。寒暄后,大院君被告知速去天津听旨,8月23日乘济远舰赴天津。随后大院君被囚禁于保定。
丁汝昌和马建忠果断地在日本采取行动之前出手,使清政府在朝鲜问题上出于主动,并指示朝鲜政府与日谈判,化解危机,同时罢斥大院君亲信,镇压起义领导人。闵妃集团的重新掌权引起日本的极大不满。日本不甘心在朝鲜的失利,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日本趁中国无暇他顾,在朝鲜策动政变,企图控制朝鲜。
1884年12月4日晚上六时,开化派首领任邮政局总办的洪英植以庆祝邮政大厅落成,邀请政府官员和各国驻朝使节赴庆祝宴。席间,厅外突然失火,宾客纷纷离席察看。埋伏在四周的开化党徒一拥而上,把亲华派大臣闵泳翊乱刀砍倒。叛乱分子大呼清军作乱。金玉均等迅速冲进王宫,迫令国王写出“日本公使来卫朕”的敕书,由朴泳孝持敕书引日使竹添带兵入宫,把国王、闵妃软禁于景佑宫,并组成新政府。当时清政府派驻驻朝鲜的钦差袁世凯当机立断,集合庆字营,并联络自己负责编练的朝鲜新军入宫解救国王。庆字营和朝鲜新军很快攻入景佑宫,在袁世凯的策动下,曾由他教练的朝鲜部队数百人倒戈,合力打击日军和叛军。竹添败逃日本使馆。次日上午,国王被护送至袁世凯军营,组成了以沈舜泽为首的新政府。日使竹添则率使馆人员、驻军和金玉均、朴泳孝等叛乱骨干逃往仁川,史称“甲申政变”。
在两个回合的较量中,清政府都占了上风。经过壬午、甲申两次政变,证明在朝鲜,中国势力明显优于日本。甲申政变后,中日在半岛的对立更加激烈,中日之争使朝鲜进一步成为东北亚政治风暴的中心,但忙于内斗的朝鲜统治者不明世界大势,缺乏治国方略,无力把处于危境中的国家引向富强的道路,仍是延袭千百年的“事大主义”,一味投靠大国,寻求保护,终于引来亡国之祸。
1894年7月23日,日军突然占领朝鲜王宫,推翻闵妃集团,扶植大院君政权。25日,在日本的授意下,大院君宣布废除与清政府的一切条约。同一天,日本不宣而战,甲午战争爆发。开战后,日本与朝鲜缔结了“日朝盟约”,即对中国的攻守同盟。
1895年4月,甲午战争结束,清王朝战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从此退出朝鲜。甲午战争标志着东北亚传统朝贡体系的最终瓦解,也标志着该地区力量结构的决定性变化,中国丧失在东亚的传统大国地位,朝鲜成为日本的领土,而此后日本迅速崛起,开始以强国的身份出现。
甲午战争使朝鲜对中国离心离德,他们看到俄国的干涉下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交还给中国,就企图利用俄国来牵制日本。朝鲜向俄国的靠拢使其在朝鲜的势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1895年10月8日,日本人杀死闵妃并清除了宫中的亲俄派势力,史称“乙未事变”。
1896年6月9日,日俄又在莫斯科缔结了一项新的协定,其中包括:共同援助,帮助朝鲜财政改革;将军队警察组织委托给朝鲜;日本继续管理占有的电信线路;俄国保留架设从汉城到国境的电信线的权利;承认国王继续滞留俄国使馆,直到组成朝鲜国王的护卫队为止。1896年9月12日,朝鲜国王还宫,将年号改为“光武”,同年10月12日称皇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在外交的背后,日俄两国都做着军事上的准备,双方都不遗余力地修筑铁路、占据军事据点,以保证军事上的优势。而“大韩帝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强邻在自己的土地上备战。可以想见,日俄之间无论胜负如何,倒霉的只能是韩国。
1904年2月,韩国无奈地看着日俄战争爆发,为了不卷入纷争,早在1903年9月,韩国皇帝要求在两国开战之际保障韩国的中立地位。但日本完全无视这一点,在向俄国宣战前两天就派军队从仁川登陆,日军共有一万余人集结至汉城。开战后2周,在韩国实际已被占领的情况下,缔结了《日韩议定书》,迫使韩国承诺:日本“可以临机征用军事战略上认为需要的地方”。等于占领了韩国。
随着战局的进展,日本开始策划把韩国变成保护国。1904年5月,日本做出了要在军事、外交、财政上扩大权利并获得保护实权的决定,与韩国缔结了《第一次日韩协约》,控制了韩国的财政和外交。接着,日本于1905年4月掌握了韩国的通信事业,并在日俄媾和会议期间,独占了韩国海上、河流的航行权。
日俄战争以俄国的战败而告终,俄国退出了在东北亚地区与日本的争夺。日本吞并韩国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此时的韩国皇帝醉生梦死,丝毫不顾自己灭亡,欲投靠新列强日本以对中国进行侵略,炮制出所谓“间岛问题”(因朝鲜非法移民而衍生的问题,朝鲜前后态度不一,最终被中国严正驳回),于1905年10月与日本签署了《第二次日韩协约》(乙巳条约),将全部外交权交给日本。
1905年12月21日,日本在汉城设置了统监等职能机构,把韩国变成了其保护国。公布了统监府的官制,规定统监直接隶属于天皇,在京城设置统监府,在各要地设置理事厅。由统监一变而为第一代朝鲜总督的寺内正毅在日记中写道“:小早川隆景、加藤清正、小西行长1907年6月,荷兰海牙召开了第2次万国和平会议,主张排日的在韩美国人哈尔巴德也来声援,使者们向各国委员散发了抗议书。但韩国的外交根据条约由日本政府代替行使,所以没有得到列国的关照。韩国朝廷的企图非但没有实现,反而使日本强化了对韩态度。统监伊藤博文把这次策动的责任归咎于韩国皇帝,并认为韩国方面违反了协约。总理大臣李完用劝韩帝让位,7月19日,高宗发出了诏书,将帝位让与了皇太子李坧(纯宗)。日本政府在海牙密使事件后,意识到不仅要掌握韩国的外交权,而且有必要掌握韩国的内政权。1907年7月,韩国被迫签署了《第三次日韩协约》,根据协约,统监指导韩国改善。韩国接受日本35年的殖民统治。
在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蒋介石和丘吉尔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对朝鲜问题是这样说的:“我三大国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再次谈到朝鲜问题。2月8日罗斯福与斯大林举行会晤,在两人谈过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以后,罗斯福提出讨论领土托管问题,并向斯大林提出,在朝鲜人民做好自治的准备之前,“朝鲜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和一个中国代表实行托管”,“托管期愈短愈好”。
1945年8月,时隔40年之后,俄国人又来了。在得知日本决定投降和苏军已大举“涌进”朝鲜半岛的消息后,美国人坐不住了。8月10日深夜,美国国务院、陆军部和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在五角大楼举行紧急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会上,国务卿邓恩提出美国军队应赶到尽可能北面的地区去受降,但由于现实的困难,最后决定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界线。就这样朝鲜半岛被新的世界强权“偶然的”以北纬38度为线分成了2个部分,进而形成了今天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半岛成了美苏两大国的角力场,此后冷战的阴云始终绯徊在半岛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