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9 09:40
(1) [lunar calendar]∶指夏历、阴历、农历。
(2) [old calendar]∶旧日历。
春节是旧历新年。
(3)[Julian calendar]:公历1582年格里高改历前的儒略历,改历时的公历1582年十月开始,有旧历过渡到新历,蓝色背景为旧历,白色背景为新历。
1.即夏历。也称农历。
2.旧历本。 明 顾梦游 《乙酉除夕》诗:“壮心真共残更尽,泪眼重将旧历看。”
汉历(农历、夏历、阴历、旧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月亮的运行确定),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11天,积至3年余33日,故每3年须置一闰月,尚余3日或4日;再积2年,共有(11*2)+3or4=25日或26日,可再置一闰月,所以在约19年内设置7个闰月正好(即阳历19年天数与阴历大约相等。),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份分成24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60年周而复始,这中历法相传始于我国夏代,所以又称夏历,与现行之公历而言,又叫“旧历”,一般人们以为阴历适合于农家农事,又称“农历”,通称“阴历”。阴历一年之内不可能出现两个闰月,也不可能连续两年出现闰月。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较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极少出现,至少在几千年内是这样的。
在公历中,闰月不是在一年中增加一个月,而是在某一个月增加一天,以保证历法年与回归年相一致。例如《儒略历》和现行《公历》一般年份都是365天。通常每过四年(现行公历有时相隔八年)就把二月份增加一天,这一年就是366天。这年的二月就是闰月,而这一年也叫闰年。按《儒略历》方式置闰,则到公历1582年时已经多置闰了10天,格里高改历,调整置闰规则,并将公历1582年10月4日以后增加10天,即把本该叫5日的改成15日,于是在这里也有了旧历(儒略历)和新历(格里高历)的对接。(以上内容引自百度知道LiveBox[学者])
我国现行的公历也就是公元纪年的方式,启用于辛亥革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的,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而公历的正式在全国通行并且作为官方的通用纪年法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际。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然而旧历,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夏历、汉历、阴历、农历等也仍然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纪年方式。因为,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很多人还是习惯于我们的传统历,这毕竟是自古便传承下来而沿用。在古时候,不仅是史书的相关记载,还是民间流传的记忆也都无不与旧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传统的节日便都是以旧历为标准的。比如春节(传统新年),就是旧历的新年,再有像“元日”(大年初一)、“元夕”(正月十五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有诗书为证,如王安石的《元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
可以说,旧历就是一部中国史,也包罗万象。
现行旧历基本是按照无中气置闰(约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根据月相的变化而排定的。“农历,一年一般为12个月,一个月天数依照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周期而定,为29或30天,闰年为13月,中国农历年平年为354或355天,闰年为383或384天,平均每年约为365.2422天(即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以上内容引自百度知道红雨冰冰[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