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14 17:17
旧城镇,隶属于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地处利辛县东北部,东与蒙城县马集镇接壤,东南与望疃镇、中疃镇为邻,南连刘家集乡,西邻江集镇,北接涡阳县双庙镇,镇人民政府距利辛县城19千米,行政区域面积68.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旧城镇户籍人口67296人。
旧城镇境域,原为蒙城县所辖。
清同治三年(1864年),划归涡阳县。
民国初期,设联保。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旧城乡。
1949年,仍设乡。
1952年,设县辖旧城区。
1956年春,撤销旧城区,并入江集区,旧城乡更名郑东乡。
1958年,划属纪伦寨公社。
1959年,成立旧城公社。
1965年,划属利辛县。
1969年,与盛黄公社合并设县辖旧城公社。
1975年,并入江集区,旧城仍设公社。
1983年,改旧城乡。
1992年,撤区并镇,与盛黄乡合并,改旧城镇。
截至2011年末,旧城镇辖旧城、董庄、陆暗楼、新建、韩庄、王集、代元、康桥、盛黄、施桥、盛新、丰桥、凤北13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旧城镇辖13个行政村:陆暗楼村、新建村、韩庄村、康桥村、盛黄村、施桥村、盛新村、丰桥村、凤北村、旧城村、董庄村、王集村、戴园村;镇人民政府驻旧城村。
旧城镇地处利辛县东北部,东与蒙城县马集镇接壤,东南与望疃镇、中疃镇为邻,南连刘家集乡,西邻江集镇,北接涡阳县双庙镇,镇人民政府距利辛县城19千米,行政区域面积68.2平方千米。
旧城镇地处淮北平原,地势起伏不大,地形为平原,地面海拔30—33米,最高点位于旧城村土丘,海拔53米;最低点位于芡河刘湖段,海拔26米。
旧城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4.8℃,无霜期年平均21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23.4小时,年总辐射,124.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823.9毫米。
旧城镇境内河道属淮河水系,芡河自盛新村盛河口入境,由西北向东南,从新建村刘湖出境,全长13千米;北凤沟由康桥村河西盛入境,由西南向东北,从王集村王小庄出境,全长6.1千米。
旧城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低温、风灾、霜冻等,旱涝灾害平均两年一遇,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3年7月10日,连续降雨500毫米,受灾面积7.2万亩。
旧城镇地下水可利用量为2532.6万立方米。
2011年,旧城镇有耕地面积7.2万亩,全部为水浇地。
截至2011年末,旧城镇辖区总人口6460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800人,城镇化率10.5%,另有流动人口600人。总人口中,男性32700人,占50.6%;女性31909人,占49.4%;14岁以下9900人,占15.3%;15—64岁35896人,占55.6%;65岁以上18813人,占29.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4551人,占99.9%;回族32人,占0.05%;彝族25人,占0.04%;蒙古族1人,占0.002%。
截至2017年末,旧城镇常住人口为55003人。
截至2019年末,旧城镇户籍人口67296人。
2011年末,旧城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各项贷款余额4406万元。
2019年,旧城镇有工业企业48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1个。
2011年,旧城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1.9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72.5%,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生产粮食4.7万吨,其中小麦2.9万吨,玉米1.1万吨,大豆3000吨,蔬菜种植面积11000亩,药材种植面积2300亩。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48000头,年末存栏25180头;羊饲养量42000只,年末存栏26240只;家禽饲养量20万羽。
2011年,旧城镇工业总产值达到7050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26.5%,工业企业14家,职工600人。
2011年末,旧城镇商业网点400个,职工100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9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城乡集贸市场7个,年成交额1.2亿元。
2011年,旧城镇财政总收入4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
2011年,旧城镇邮政业务收入12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0万元。
2011年末,旧城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700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12所,在校生4738人,专任教师25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89人,专任教师3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5%,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达271万元。
2011年末,旧城镇有文化站1个,各类图书室14个,藏书3万册,体育场地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1%。
2011年末,旧城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病床7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1张,固定资产总值10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8人,其中执业医师16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2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2011年,旧城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6户,人数58人,支出127680元;城市医疗救助198人次,支出5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58户,人数2620人,支出130.6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36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82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6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8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1万人,参保率57%。
2011年末,旧城镇有邮政网点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2.3万份(册),电信服务网点4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40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5%;移动电话用户2000户,互联网用户400户。
2011年末,旧城镇镇区有自来水厂3座,有深水井3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40万立方米。铺设干线水管16.5千米。
2011年末,旧城镇镇区有变电所1座。
2011年末,旧城镇镇区有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
旧城镇境内有蒙张路、旧丰路、旧刘路、旧马路等4条公路干线交会,西距阜阳机场50千米。
旧城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古城遗址之上得名。
旧城镇境内有王集,位于旧城东三里,濒临芡河,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宋初越王孙钱俶朝觐宋太祖。归国途中,听说朝内有变,不敢回国,就权且在当地一个小村庄暂住下来。他经常轻车简从,深入民间,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体验民间疾苦,因而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人们修了东西南三个寨门。寨内建有关公庙,鹤家庵等,众人皆慕越王的为人忠厚,远远近近都来拜见,村子一时热闹非凡,渐渐成一集市,人们称之为王集,王集上现留有犀牛望月桥、108拱、九龙口、传砖寺、三山加一井、三步两桥、杨家庙古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