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冬

更新时间:2024-02-24 09:16

《早冬》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江南的十月天气依然晴好,没有万物凋零的凄然情景,反而像春光一样可爱。诗人为眼前景色所感,想要好好欣赏美景,放松自己,却又因为身份关系不得不约束自己,充满了不能如愿的遗憾,因而表现出对清闲酒客的无限羡慕之情。全诗语言通俗,节奏明快,流畅中带着几许清新的意味。

作品原文

早冬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⑴。

霜轻未杀萋萋草⑵,日暖初干漠漠沙⑶。

老柘叶黄如嫩树⑷,寒樱枝白是狂花⑸。

此时却羡闲人醉⑹,五马无由入酒家⑺。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可怜:可爱。春华:春光。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漠漠:密布、广布的意思。

⑷柘(zhè):树名,桑科属,木材密致坚韧。

寒樱:寒天的樱花树。狂花:不依时序而开的花。

⑹羡:羡慕。闲:清闲,闲适。

五马:汉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马驾辕,借指太守的车驾。此处指代太守。无由:无从,意即没有门径,没有机会。

白话译文

十月的江南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

因为霜轻,草没有蔫掉,还是长得很茂盛。因为天气暖和,晒干了大片的沙堤沙田。

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一样。樱花树不依时序,在寒天里开出枝枝白花。

此时我却羡慕普通人喝酒的那份清闲,只因我公务繁忙,没空去酒家休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十月,当时白居易五十二岁,任杭州刺史。白居易此次到江南任职,与其在朝廷政治斗争中的处境有关。《旧唐书·白居易传》载:“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白居易回到江南,情绪上的变化十分明显。一方面,重新回到青少年时代避乱流连之地,自然倍感亲切;另一方面,此时虽然政治失意,但毕竟官居显要,也绝非当初流落避难可比,且实现了当年在此立下的刺守一郡的夙愿。另外,远离朝中逐渐兴起的朋党纷争,其心情自然甚为轻松闲适。宜人的气候、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繁华的街市等,都让他流连忘返,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初冬总能给人一种冷肃萧飒的感觉,但这首诗却独树一帜,让萧飒的寒冬瞬间变得鲜活可爱起来。全诗用语直白,接近口语化,而且用词精准,描写很到位。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写出了江南十月虽有轻寒萦绕,但诗人眼中所见的早冬景色却无丝毫萧飒之感,反倒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惹人喜爱。中间两联具体描述了江南十月的“好”:地上薄有轻霜,但并不料峭,芳草依然长势十分茂盛;太阳依旧炙热,晒干了大地;斑驳的光影洒在叶子已经枯黄的老树上,看上去像发了新芽;寒樱粉白的花朵连缀枝头,更为早冬平添了一丝温暖。诗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将早冬时节描绘得一派生机勃勃,而且对仗工整,言简意白。尾联由景入境,写诗人的内心和现状,说这样的美景之中,自己羡慕饮酒人的一份闲情逸致,而自己公务缠身,不能到酒家饮酒放松。因为十月是秋收完成的季节,也是农户解缴税粮的季节。州县地方长官一年的首要工作,就是要保证朝廷税粮的征缴,所以十月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白居易虽然是个诗人,但工作起来一点都不苟且,难怪他要发出羡慕闲人的感概。“无由”二字用得精妙,将诗人身不由己的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与首联的“似春华”形成呼应。

此诗的好处是不正面写公务繁忙,只以早冬景色的美好来反衬尾联之意,含蓄而不失风范。诗中还可以看出,这一年秋收季节天气很好,对征收工作十分有利,所以诗人心情很舒畅,眼前所见的事物都充满了生机,他感到忙得有收获。

名家点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兆鹏主编《小磨诗坊:冬》:多数诗人写冬景,往往写它的寒冷萧索,诗人却不同,他抓住江南初冬的不同,为读者呈现出一幅颇有生机、温暖娴美的冬日景象,颇具个性与特色。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