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6 11:17
早成鸟也称早成雏,是晚成鸟的相对词。有的鸟类孵出后绒羽稠密,眼已睁开,可随亲鸟觅食,这类雏鸟叫早成鸟。大多数陆禽、游禽的雏鸟都属早成鸟,如雉鸡、丹顶鹤、鸭类的幼雏。早成鸟的哺育工作相对容易,育雏方法基本与鸡的育雏相似。
刚从卵壳中孵化出来的雏鸟,眼睛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毛,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随亲鸟来自己觅食,像雏鸡这样的鸟叫作早成鸟。
属早成鸟类的主要是较原始的走禽、地栖鸟类和游禽类,如鸵鸟、企鹅、潜鸟目、鸡形目、雁形目、鹤形目等鸟类。幼鸟的早成性和晚成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凡筑巢隐蔽而安全,或亲鸟凶猛足可以护卫幼雏的鸟类,其雏鸟多属晚成性。早成雏是地栖种类提高成活率的一种适应,早成鸟卵与雏的死亡率均比晚成鸟高得多,因而产卵数目亦多。
早成雏卵占体重的10%-15%,卵黄容量占总内容物的40%。卵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卵黄与卵白),孵化时发育较充分。一般早成雏孵出后虽然活动力强,但与卵型大小相似的晚成雏相比,早成雏的孵化期要比晚成雏的孵化期长。
早成鸟发育充分,能随父母一起出外觅食,所以巢是否安全对于它们来说不是很重要。夜间或雨天,早成鸟的父母会用双翼盖住雏鸟,让它们不挨冻。不过,早成鸟出壳以后,还要成长一段时间才能飞行或者具备较强的逃生能力,所以生活在野外的早成鸟,虽然有父母在身边保护,依然比较容易遭到天敌的伤害,能够活下来的只是少数。
印痕行为这个词是由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伊斯里发明的,指鸟类生活中与它们的母亲耦联的那段时期。通常情况下,这一时期发生在小鸟孵出来之后不久。一旦耦联关系建立起来,就很难解除——这会影响幼鸟了解社会和学习生存技术的方式。
印痕行为在那些一孵出来就马上离开巢穴的动物身上表现最为强烈,如鸭子和鸡等。也由于这个原因,大自然似乎就用这种方式,来保证幼小而无防备的鸟儿不会走到离母亲太远的地方。当一只小鸭或小鸡从卵壳中出来并睁开眼睛的时候,它会认为它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物体就是它的母亲。它会一直跟随那个动物或物体,并模仿学习它的行为,如如何寻找食物或与其他动物打招呼等。
在林鸳鸯身上,这种由于印痕行为导致的耦联关系尤其强烈。由于印痕行为,小鸟能辨别出它母亲的叫唤声。这些鸟把巢高高地筑在树上,母亲等着幼鸟孵出来,然后飞到地面上,向上叫唤它的孩子们。接着,幼鸟会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开约15米高的巢穴,落到地面上,它们觉得在那儿就能够和母亲在一起了。
科学实验显示,如果印痕时期亲生母亲不在身边,一些鸟就会与其他的物体发生耦联关系人手里的一只木偶、一只狗,甚至是一个小女孩。1996年的电影《远离家园》( Fly AwayHome)里那些鹅就与小女孩发生了耦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