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7 17:02
明山以西山峦盘踞,绵亘广远,沟涧深邃,易于藏兵。山之东面溪开广平,千里如砥,民富粮丰,虎视临洺关重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广平府志》记载:“唐建中二年(781年),以(马)燧救临洺、攻田悦进军明山”。明山即此地。明山北有一高地为当年马燧的点将台,现仍称这块地为将台地。清咸丰三年(1853年),有太平军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春官副丞相吉文元率领约二万人北伐,在石北口村西明山脚下与清兵展开激烈战斗,大败直隶总督纳尔经额率领的清军。太平北伐军由于不信天命,得胜以后,乘势将明山脚下的建筑一焚而光,故现仅存点将台遗址。
据唐代御史卢项《聪明山碑》记载:“彰善祸淫为聪,降祥育物为明”。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里就叫做聪明山了。明代诗人刘起曾登临赋诗以记其胜:“西山雄峙控沙沼,紫气东来满都城,静里有闻天簌发,望中时见晓峰晴。苍茫万点云霞烂,迢递干崖星斗平,天为圣王新耳目,股肱之首童聪明。”
狗山在明山东端,西接猪山,和聪明山绵延相连,东和兔山相接,山底面积为1.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9米。清《广平府志》记载:“狗山今名娄山,在猪山东南,距府城西六十里,山势崇广,怪石崚嶒,上有古刹。”《隋唐地理志》记载:“临洺有狗山,山顶石上有狗迹因名。”唐《元和郡县志》称“唐武德五年(622)太宗亲总戌讨刘黑闼于此立营。狗山有太宗故垒,一名驻跸山”,也叫太宗山。明崇祯十四年《永年县志》载:“狗山,城(广府城)西六十里,山势崇广,后人嫌其名,易之曰娄。唐太宗讨刘黑闼驻军于此,古碑数字尚存。”就是说狗山即自明代起逐渐被雅化为娄山。明代白南金《娄山怀古》诗曰:“千载屯兵事已非,言寻故垒尚依稀。寒烟不锁青山色,每至登临翠满衣。”
明山地处永年区丘陵区水源贫乏,开采困难。东部浅层淡水较薄,中层存有微咸水,水质较差。
明山不同方向裂隙发育,裂隙两侧岩石普遍蚀变,多浆级石化,常伴有金、铜、硫矿化。局部达到工业品位。如:洪山黑山门金矿、东杨窑金矿点;娄里铜矿、温窑含铜钻黄铁矿点。
明山属华北台地南段,西部丘陵为太行山背斜的一部分。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可分为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平原和洼地等地貌单元。
明山之东有朱山(猪山)、娄山(狗山)逶迤相望,附近还有石北口遗址、朱山石刻等古迹。
石北口仰韶文化遗址位于石北口村西南、明山东面、猪山狗山北侧,不大的区域内田畴纵横,是山河相间的台地,面积约二十万平方米。1986年发掘出陶环、罐、壶、石斧、石铲、石环、石球等五百余件文物,是仰韶文化后岗类型,距今约六千多年。该遗址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山上有战国摩崖刻石,是山顶上一块不规则的砂岩天然石,石刻长1.5米,宽0.52米,镌刻“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一行十五个小篆体大字,其书体处于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该书法吸引了海内外许多书法家,已被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博物馆收藏。该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清代时,狗山顶还建有九龙圣母庙、碧霞元君殿以及戏楼。现残存碧霞元君殿重修碑和建戏楼石碑,从磨泐不清的碑刻中,还可辩认为清康熙三十四年时物。上世纪以来,当地已陆续在山顶恢复碧霞元君殿和九龙圣母殿。碧霞元君殿端坐山顶,坐北朝南,面阔三间,为硬山仿古式建筑,顶覆灰瓦。殿内碧霞元君像眉清目秀,面目慈祥。西殿为九龙圣母庙,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及碧霞元君寿诞,八方香客登山朝拜。山顶西侧也建有佛祖殿,据传原佛祖殿为无梁式石砌结构,所以也称无梁殿,也投资进行了修复,成为求神拜佛的高山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