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5 09:41
明间,即外间,也称当心间。特指古代建筑物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次间。按照建筑习俗,明间一般比其他各间略大。
古建筑单体平面布局,又称“当心间”,是构成单体建筑的基本单位,位于两次间的正中位置,按照建筑习俗,明间一般比其他各间略大。古人将“明间”设为家庭议事的空间,汉以后奇数开间布局渐多,“明间”也因此出现,偶数开间的布局,则无“明间”设置。通常“明间”面阔宽于其他开间,“明间”宽度的设计,分为大式与小式两种做法,如有斗棋的大式,按斗棋空挡七份定。
古建筑空间概念。早在我国股商时期的盘龙城宫殿遗址,已经使用柱子构架房屋内部空间,但由于柱子的纵架排列和横架列很不整齐,这时作为建筑上的“间”的意义尚未形成。文献记述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未央宫“前殿东西五十丈,高三十五丈”,说明秦汉时期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间”的概念。单体建筑柱子规整排列,是从北魏时期的洛阳永宁寺塔开始的,此时确立了结构意义上的“间”。
“间”有三方面的解释。
一、抽象概念例如《洛阳伽蓝记》载“僧房楼观一千余间”:杜甫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等,泛指房屋数量。
二、四柱概念,例如《清式营造则例》:“凡在四柱之中的面积都称为间……”
三、间椽概念,以面阔几间进深几椽表述“间”的概念,是在《营造法式》中明确的,其实,唐代已经使用椽衡量建筑规模,例如《新唐书·车服志》载:“……王公之居不施重棋、藻井。三品堂五间九架……”架即椽。
古建筑单体平面布局,位于明间的两侧,两梢间之间,当单体建筑为多开间时,“次间”则为多个。“次间”的宽度,一般窄于明间,清式建筑次间,在明间七份空挡的基础上,则减斗栱空挡一份确定其宽度。
古建筑单体建筑开间的称谓,世称“面宽”。各开间的总和,组成“通面阔”或“通面宽”,而“面阔”则是“通面阔”的基本单位,《清式营造则例》称:“间之宽称为面阔”,即正面的柱子(檐柱或廊柱)中心之间的距离,其面阔方向与纵向构架为同一水平方向,面即是面对的一个柱间面。
古建筑单体建筑开间称谓。《清式营造则例》称:“间之深称为进深”,每一间“进深”的总和,称为“通进深”,在建筑结构上,“进深”是指横向梁架的深度。以柱子之间的距离和梁架椽子的多少,确定“进深”的概念,是通行的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