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30 15:52
易罗池,又名龙泉门或九龙池,是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城西南隅的景点,面积约1.82万平方米。
易罗池居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城西南隅,其景如诗如画,主要景观为一池、一亭、一塔。九龙池(易罗池)面积1.82万平方米,池小间原有濯缨亭已不存,现有湖心亭。有明将邓子龙题联:“百战归来、赢得鬓边白发;于金散尽,只余湖上青山”文笔塔在池西山坡上,又称兹云古塔、始建于出唐代,文革期间被毁,今又修复。
池似砚、亭象墨,塔如笔,大地当纸,文房四宝齐备。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滇四战役中阵亡的爱国将士,在易罗池畔建起公墓及“陆军第八军抗战滇西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今为“滇西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
天湛蓝,水碧净,山峦青黛林鸟啁啾。湖畔群卉争艳,小径通幽;游人三二一伍,尽得悠悠。桂花摇曳着疏漫的枝条在微风中飘散着醉人的浓香。湖中锦鲤比肩竞逐,腾跃翻飞,争相抢夺那来自“天堂的馅饼”,把一个静谧幽邃、云卷云舒的水映蓝天搅成了斑斓五彩的世界……
斯境入画,让人忆起了方孝儒“食罢移床坐小亭,细看群蚁夺余腥。倦来莞尔成微笑,宇宙茫茫几废兴”的诗句。
好一个销魂偷闲的去处!
在彩云之南,在滇西保山隆阳区的九隆山下,就坐落着这个让人流连忘返的人文公园:易罗池。
易罗池,是我心仪经年的挚友。我喜欢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与其倾情相聚、促膝叙谈。而每一次约会,我都会面池而坐,看风起浪逐,细细品味那波波荡开的浪花后面叙说着的秘密,对她那深邃博大而又弥久留香的身世充满敬意,我的心灵也由此经受着一次次的净化和震撼。
易罗池原名九隆池,也称龙泉湖。九隆池是以汉代以前第一代哀牢国国王九隆的名字命名,而哀牢国的都城就在今隆阳区东边的哀牢山下;另名龙泉湖,则与史料记载有关:“城西太保山下有泉涌出,停蓄为池,父老相传为龙泉”,池边始建于唐代的龙泉寺也因之得名。无论是九隆池还是龙泉湖,最终更名易罗池并沿用至今,有两种说法:其一是紧挨九隆池附近有一数十平米左右的小池原本就叫易罗池,后因小池渐渐消逝,大池扩展便延用小池之名至今;其二,龙泉湖更名为易罗池,则与明朝参将邓子龙戍边卫国有关。在邓子龙率兵拒敌鏖战边关的间隙,至永昌(今保山)城西南龙泉湖小憩休整时,于湖中央兴建一观景阁,冠名濯缨亭。“濯缨”一词,语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原意是洗濯帽缨。后来演化为对超脱世俗、操守高洁之人的赞誉。保山的后人们出于对邓子龙靖边护国的敬慕与怀念,便将龙泉湖更名为易罗池。易者,谦逊,平和;罗者,排列,构建。意喻着保山人民对过者的祈念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中国的版图上,易罗池名不见经传,然而它却是保山煌煌两千年历史的见证。公元69年,古哀牢国末代国王柳貌率77邑王,5万多册户,55万人口内附归汉,成为了华夏民族寻根前行、大归一统的一段历史佳话。而发端于古哀牢国的“九隆池”,今天则成为了保山市民茶余饭后放松身心的休闲圣地。紧挨城边的便捷,山水互动的灵气,应时盛开的花卉,及至掩映在婆娑翠竹蔽天榕树之中的亭台楼榭,这里俨然成了保山的世外桃源。
自到保山工作,我对易罗池情有独钟,30年的神交厮守,无时不感受着她迥异于其他景观的美,并以其为荣为豪。一是那毓秀山水孕育出的玲珑美。易罗池没有长城的雄奇壮观,没有太湖的浩淼烟波,亦没有黄山的奇险俊秀,然而它却更像来自漠海绿洲的仙童,纯真中透着聪灵,面含羞色却难掩其妙,虽无流长硕大的躯体,然那匀称小巧旖旎多姿的身段则更让人着迷。亭台廊榭,幽林鸟语,古寺溢史,锦鲤戏涧,易罗池公园根本就是一幅微雕大师精心创作的传世佳品。二是那民族豪气彰显着的风骨美。巍然屹立于易罗池南侧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题名的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以及池中央那依然挺立的濯缨亭,无可争辩地告诉人们,这片土地上曾经涌动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悲壮历史。不管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始建者有意为之,这里都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抗外侮,保吾民,伸国权”的纪念圣地。1944年5月至1945年1月,抗日战争滇西大反攻期间,保山作为反攻的大本营,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渡江战役。距保山城约50公里被誉为“东方直布罗陀”的怒江天堑,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滇西战场的转折点。16万中国远征军正是从那里向盘踞龙陵松山以及怒江西岸的日军发起了震惊中外的殊死战役,最终收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松山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而“拼血淹东方虏”的阵亡将士部分遗骸归葬易罗池畔,则让这偏居西南一隅的保山成为了正义之血抗拒侵略、固我河山的神圣之地。辉煌的历史让易罗池熠熠生辉,而尤为可贵的是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一笔传承国魂、沾溉后昆的宝贵精神财富。
雨季的保山,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艳阳晴空,转眼就风呼雨啸。游人都已四散避雨去了,难得我今天心情不错,倏忽而来的大雨又让我巧遇了一睹易罗池雨中风采的机会……我矗立在岸边,头上的雨伞被急促的雨点击打得嘣咚作响。我凝视着飞扑直下的雨丝落入湖中,伴随着呼呼作响的风声,飞溅起万千银白的水花,仿佛眼前涌动着的是四百多年前邓子龙沙场点兵,抗击缅酋犯我疆域的千军万马,那金戈铁马战鼓轰鸣的场面就咫尺眼前……朦胧的雨雾中,右边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犹如一柄直插云天的利剑,与池中央辉煌夺目的濯缨亭交相辉映,长天碧水,仿佛一幅武士执戟仗剑守望和平的油墨画就摊开在我眼前。
雨来得猛也去得快,我在易罗池畔逗留已整整一天,仍然没有归意。傍晚,西下夕阳的余晖斜照在涟漪叠动的湖面上,犹如一波波向前荡开的金片,炫目壮观。是触景生情,还是心有灵犀,濯缨亭里邓子龙“百战归来赢得鬓边白发,千金散尽只余湖上青山”的诗联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猛然间,我心头一振,被邓子龙喻为“千金散尽”的易罗池碧波已在这里荡漾了数千年,它年复一年叙说着华夏民族昨天那动人心魄的故事,那么明天,明天它又将怎样开讲今天的故事呢,我还能有幸听到吗?
如在易罗池在保山人民心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情怀,每当饭后总有一家人浩荡的游走,也有三三两两的情侣漫步在湖边池水。也有小孩子在湖边嬉戏,如今的易罗池已经是保山人心目中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拍婚纱,做法事,取水,划船,也可以到湖心亭朋友相聚,品茶忆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