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无义战

更新时间:2023-11-05 14:18

春秋无义战,汉语词语,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意思是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作品原文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作品注释

(1)敌国:指地位相等的国家。“敌”在这里不是“敌对”的意思。

原文翻译

孟子说:“春秋时期没有正义的战争。交战的两国,一国比另一国要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倒是也有的。所谓征,是指大国讨伐小国,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会相互讨伐的。”

作品赏析

“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充分体现。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孟子的这一思想,根本上依然是来自孔子。孔子在《论语·季氏》中已经说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西周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就是春秋时代了。

战争的确是和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的确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之分。但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衡量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春秋无义战”反映了孟子的“和为贵、民为贵”的思想。战争最大的受害受苦者是百姓。

今天看来,何止是春秋时代“无义战”,纵观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义战何其之少?“一将功成万骨枯”,百姓更是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今天,我们要更加尊重生命,尊重人权,让人类永远远离战争!永远和平!

作品出处

春秋无义战,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意思是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南宋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