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更新时间:2024-09-25 06:09

《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言新年到来,未睹芳华。次句言二月仍无花,只是初见草芽。三、四句写飞雪迎春,装点春色。此诗于常景中跃然新意,工巧奇绝,独具风采。从春寒飞雪的视角,抒发了一种万物皆有灵性,可以化春寒料峭为春意欣然,化情怀冷漠为意趣盎然的乐观主义情怀。

作品原文

春雪

新年①都未有芳华②,二月初③惊④见⑤草芽。

白雪却嫌⑥春色晚,故⑦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新年:古指农历正月初一。

②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③初:刚刚。

④惊:新奇,惊讶。

⑤见:同“现”,呈现,发现。

⑥嫌:嫌怨;怨恨。

⑦故:故意。

白话译文

新年已到还看不见鲜花的影子,二月时才惊喜地发现小草新芽。

连白雪都嫌怨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瓣穿飞庭院树丛间。

创作背景

方崧卿《韩集笔正》,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即韩愈任知制诰时作。方阳桂《昌黎先生诗文年谱》,以此诗篇次《题百叶桃花》之后,《戏题牡丹》之前。诗写长安春雪。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是韩愈小诗中的佼佼者。

首句中的“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内心的感情是: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初惊”写出“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然而这种淡淡的情绪藏在诗句背后,显得十分含蕴。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腾挪,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

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名家点评

清·朱彝尊《批韩诗》:常套语,然调却流快。

清·刘坡公《学诗百法》:作诗实写则易落板滞,空翻则自见灵动。翻腾之势愈空,题中之意愈透。但不能一味空翻,与题绝不相关,而近于浮泛也。唐诗中韩愈《春雪》一首,可谓极空翻之能事矣。……上诗第一句从“春”字着意翻起,何等飘逸;第二句点醒“春”字之意,第三、四句抟成一气,苟非起处蓄势翻空,收处之题意何能有如是之清醒耶?

民国·朱宝莹《诗式》:《文选》以谢惠连《雪赋》入物色类。雪于诸物色中最难赋,而赋春雪则须切“春”字,尤难于赋雪。此诗首句、二句从“春”字咀嚼而出,看似与雪无涉,而全为三句、四句作势,几于无处不切‘‘雪’’字。三句、四句兜转,备具雪意、雪景,不呆写雪,而雪字自见,不死做春,而春字自在。四句一气相生,以视寻常斧凿者,徒见雕斫之痕,其相去远矣。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古文运动贡献最大的倡导者。因其常据郡望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昌黎。他三岁丧父,由兄嫂抚养,备受艰辛。但他自幼好学,精通六经百家之学。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极论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及宫市之弊而被贬。后起用,参加平定淮西藩镇,因功升为刑部侍郎。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824年)正月在长安去世,年57岁,谥曰文,世称韩文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