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24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现代作家郁达夫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首刊于1924年2月28日《创造季刊》第2卷第2期。
“我”和烟厂女工陈二妹同住在贫民窟里,“我” 因没有职业、工作,孤身而潦倒使她产生了疑惧、戒备心理。但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留心观察后,觉得“我”并不是一个坏人,便消除了对“我”的疑惧、戒备,并对“我”产生了一种信任且依赖的情感。“我”在她每次上下班时都主动客气地站起来给她让路,为答谢“我”,她便请“我”到其房中吃香蕉,彼此还互谈身世。她以为“我”和她一样,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因而,很同情“我”,并对“我”产生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我” 由于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并只有一件破旧不堪的棉袍,因而,只好白天在阁楼上睡觉,晚上出去散步,并直到黎明。这种反常的生活使她再次产生了对“我”的疑惧——以为“我”在夜里做偷窃一类的坏事,而邮差要“我”拿印章去领装有杂志社稿费汇票的挂号信,又使她的这种疑惧加深,不过,她并没有疏远“我”,反而以一种满含着亲人般情真意切的责备、规劝而又疑惧的眼神看“我”。但在听了“我”的解释之后,她便消除了对我的怀疑和误会; “我”也克制住了因她的“单纯的态度”而产生的“不可思议的感情”,并答应她戒烟; “我”和她也进一步产生了信任和友谊。
1922年,从日本归来后的郁达夫,失去了国家提供给留学生的官费津贴,往日的悠闲而又浪漫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他必须依靠自已工作才能维持生活。他也同当时社会上的很多人一样经历过失业的痛苦和颠沛流离的酸楚,至此他才真正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备感生活的艰辛。一家人生存的重担落在他的肩上,他在求职的过程中,在奔走呼号之际,感到了“恶人的世界,塞尽了我的去路”(《茑萝集自序》),对社会的认识也就愈发深刻。他直接参与生存竞争,接触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创作视野比以前开阔了,创作题材较之从前也更丰富、更多样,除继续描写小知识分子和家庭生活外,他把眼光投向更底层、更凄惨的人们,受侮辱和损害更深的小人物,《春风沉醉的晚上》属于这类作品。
“我”
“我”是一位生活无着的穷知识分子,为生活所迫,住进了贫民窟中一个窄小破旧的阁楼里。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同样被生活压迫的烟厂女工。由于有着共同的生活处境,对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他们相识后很快从相互同情,发展到相互关怀、体贴。
陈二妹
陈二妹是一位正直、善良、真诚、乐于助人、具有朴素的阶级反抗意识的下层女工的形象。17岁的女工陈二妹,在一家小烟厂做包烟工,她每天从早到晚,要站在机器旁干十几个小时的活,有时还要被迫加班,得到的报酬却十分低微,除了吃饭,根本不够付房钱和买衣服。由于她的父亲去世,她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工厂的管理人便总想乘机戏弄她。
《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主题通过“我”和陈二妹各自的生活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而表现出来。
从“我”的角度来说,社会的黑暗不公,是导致“我”贫穷没落以至愤世嫉俗的根本原因。通过“我”的命运,作品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批判主题。同时,作品更借之表现了知识分子丰富的内心世界:既自伤于知识分子面对社会黑暗的无能为力,又充满着对于纯洁感情、善良人性的珍惜和向往。
陈二妹的命运更加强了作品的社会批判主题。善良、真诚却弱小无助的她,有辛酸的过去,更有充满艰险的现在。她被始终压在社会的底层,承受着苦难和欺凌。她对于剥削压迫和企图欺凌她的资本家及其走狗十分痛恨,对于与她一样的受苦人深为关切和同情。她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既凸显了她心灵的美好。也客观上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剧烈。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表达了对于社会中“被欺凌与被侮辱者”的深刻同情,也严正地控诉了极度不公平的社会。
二人的相互关系又进一步深化了作品主题。陈二妹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对陈二妹的感怀和珍惜,既歌颂了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感情,又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精神意蕴,是对于人间真情的一首颂歌。
客观描写
《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的主观情感抒发,“我”和陈二妹的命运及二人间情感关系的客观描写,相互映衬,又各为整体,很难说孰主孰次,共同构筑起作品的艺术世界。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正是在这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艺术氛围中得到充分的表现,而作品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艺术感染力,也由此而生。作品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人物形象和故事在“我”的视野中展开。作者既借之融入了强烈的感情,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又为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铺垫了基础。故事从“我”而出,“我”所见者、所感者可充分展示;而不为“我”所见、所感者则留给读者去思索、去回味。
对比运用
首先是女主人公居住的外部环境的肮脏和丑陋,同女主人公美好、纯朴的内心世界形成了比照,凸显了她“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并以之形成对黑暗社会环境的控诉。其次是男女主人公初遇时的审慎、戒备,与后来两人的相互关心、相互依恋形成对比,既自然流畅,符合生活真实,又很好地制造了悬念,为故事发展的波澜起伏奠定了基础。
结构严谨
《春风沉醉的晚上》在情节安排上步步设伏,层层推进,前后勾连,适时解“扣”,而且这种安排又不露痕迹,十分自然。比如,由于房屋狭窄,陈二妹每次回来,“我”都要站起身来让路,这样,陈二妹自然感到很不过意,于是有了赠食物情节的出现;由于“我”神经衰弱,夜里出外散步,这就使陈二妹产生误会,故事由此生出波澜,推出了后来的“规劝”“解释”等一连串的情节;当误会消除后,两人的友谊进一步发展,故事也由此推向了高潮。
心理描写
《春风沉醉的晚上》在表现人物心理上更具有独到之处。作品多次直接袒露“我”的内心活动,把人物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再现了出来。比如作品写到陈二妹规劝“我”不要吸烟,尤其不要吸她所在的那家烟厂的烟时,作品这样描写“我”的心理:“我知道这是她为怨恨N工厂而滴的眼泪,但心里,怎么也不许这样想,总要把它们当作因规劝而洒的。”这段人物心理的剖白,真实地表现出了作品中“我”因陈二妹的规劝而产生出来的复杂而又真切的内心世界。在作品的尾部,故事进入高潮,当陈二妹发现自己误会了“我”而坦诚地道歉时,作者又适时地描写了一段“我”的内心活动,从而将人物情感与理性的冲撞以及人物灵魂净化的心理历程,都细致人微地表现了出来。由于作品采用了这种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因而不仅使人物变得更加真实生动,而且也使作品具有了一种浓郁的抒情色彩。
现代文学评论家,教授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这篇小说描写一对为贫穷所困的男女,主要要表达的是人道主义的意味,但也写出人遇到纯洁的人,欲念会化除。
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郁达夫新论》:宛如……着墨不多的朴实逼真的素描,轮廓上,线条洗练,传神处,笔触细致。……形象的现实主义意义,足以同鲁迅、叶绍钧笔下的人物相媲美。……坚实的简练线条形成对照,作品里的抒情段落,却浓墨重彩,渲染铺陈,不仅占据主要的画面,而且控制着小说的节奏,制约着气氛的起伏。
郁达夫(1896—1945),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名文,字达夫,原名郁文,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郁达夫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