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然若揭

更新时间:2024-09-22 08:10

昭然若揭(拼音:zhāo rán ruò jiē)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山木》。

成语出处

战国·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山木》:“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天于聋盲跛塞而比于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昭然若揭”。

成语故事

春秋时,鲁国有个名叫孙休的人,经常同他老师扁庆子议论修身处世的学问。

一天他又来到扁达子家,进门后就唉声叹气地说:“我的命运真不好。在田里种庄稼,却得不到好收成,到朝廷去做官,又遇不到贤明的君主;我被放逐到乡间,还要遭到乡官的嫌弃。我究竟有什么过错得罪了老天,才遭到这样的恶运?”

听了孙休的话,扁庆子非常同情,安慰地说:“你不知道圣人如何确定自己的行为吧?他们非常清高,所以能忘记腹中肝胆的存在,对外面发生的事情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胸中坦坦荡荡,一粒灰尘也没有,就像生活在尘世之外。”

接着,扁庆子谈到了孙休:“可是你呢,尽想着俗人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欲望炫耀自己的才能又是那么明显,就像高举着太阳和月亮行走那样明白清楚。这怎么能做到像圣人那样呢?你的身体长得很完全,五官一个也不少,生下来后没有因为病或天灾变成聋子,瞎子、跛子,又生儿育女,享天伦之乐,这不是已经很好了?难道还有闲工夫怨恨老天吗?我劝你快回家去吧,别再白费精神啦!”

成语寓意

扮得很有才能,以求哗众取宠;装扮得很有修养,以显示别人品行低下。孙休的势利之心犹如昭昭日月人尽皆知,却还标榜自己是怀才不遇的贤人,愤愤世道不公,到头来,被乡里人摈弃,被地方官放逐。成语告诉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人们不仅注意事物的外表,还会注意事物的内在,所以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表里如一,内容和形式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昭然若揭”像举着太阳、月亮走路那样明显。指含义非常明显或真相完全暴露。偏正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南宋·洪迈《跋御制春赋》:“《元首》之歌,《薰风》之辞,汤盘之铭,方策所载,昭然若揭日月。汉祖沛中之歌,高简雄伉,读之竦然,使人毛发欲立。”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中》:“先儒之释《易》,未有明通若孔氏者也。得其说而进推之,《易》为王者改制之巨典,事与治历明时相表里,其义昭然若揭矣。”

清·吴棠杜诗镜铨》序:“读诗者,息众说之纷拿,仰光焰之万丈,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益昭然若揭焉。”

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三》:“文宗语绝无蕴蓄,而阴怀嫉忮之心,已昭然若揭。使明宗蚤觉,何至堕其术中。”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七回:“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昭然若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