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颠倒

更新时间:2024-07-03 20:19

是非颠倒(shì fēi diān dǎo),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二》及唐·韩愈施先生墓铭》。

成语出处

较早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复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

成语衍变

唐·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后世由上述典故提炼出成语“颠倒是非”,也作“是非颠倒”。

成语典故

张仪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他首创的连横策略,与苏秦的合纵策略相抗衡。他到了秦国后,秦惠王封他为相,后来派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连横策略攻破合纵策略,张仪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首先说服了楚国,后又到齐国、赵国、燕国游说,使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瓦解了。

这一天,张仪从齐国来到了赵国,便向赵武灵王推行自己的连横策略。他说道:“大王当年参与合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听从了苏秦的计谋。苏秦惑、乱诸侯,颠倒是非,不辨黑白。最后想阴谋颠覆齐国,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被车裂于齐国集市上。由此看来,天下各诸侯国是联合为一体的。现在楚国和秦国已经结为兄弟之邦,韩、魏两国也自称是秦国的东方之臣,齐国献出鱼盐之地,这就切断了赵国的右臂。一个被割断了右臂的人去与人搏斗,自身面临的危险可想而知。现在秦国派出三路大军:一路堵塞河道,并通知齐军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以东;一路驻扎在韩国成皋,指挥韩、魏之军,列阵在魏国的河外;另一路军队驻扎在渑池。他们盟誓说:‘四国团结一致攻打赵国,灭掉赵国后共同瓜分其领土。’我得知这个信息,专程来禀报大王。我站在大王的角度来考虑,您不如和秦王在渑池相会,使两国互结友好。我再请求秦王罢兵,希望大王速做决定。”

赵武灵王说:“先王在位的时候,任用奉阳君为宰相,他为人专权跋扈,蒙蔽先王,独断朝政。而我在深宫中读书,不能参与国政。先王去世的时候,我年龄尚小,亲政的时间不长,但内心却非常疑惑。我认为与各诸侯订立合纵之盟抗拒秦国,根本不是治国安邦的长久之计。正在考虑改变国策,向秦国割地,对以前参加合纵的错误表示谢罪,与秦国修好。我正要准备车马到秦国去时,适逢您到来,使我能够领受教诲。”张仪见赵武灵王答应了自己的建议,于是离开了赵国。

于是,赵武灵王率领三百辆战车到渑池去朝见秦惠王,并把河间之地献给了秦国。

成语寓意

是非颠倒是混淆正确与错误。其实,纵然权势滔天或巧舌如簧,但是道德的客观标准是亘古不变的,道德的本质是天良,天良的运用是良知。“是非”不会真的被颠倒,“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好”就是“好”,“恶”就是“恶”,不会因利益诱惑而改变,不会因众声喧哗而改变,更不会因权力而改变。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是非颠倒”意思是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指故意违反事实,混淆是非。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等。

运用示例

宋·李光《论邓雍第二札子》:“臣伏见近年以来,壁幸用事,奸邪擅权,贤否混淆,是非颠倒,世家之子布满要涂,渎乱朝纲,莫斯为甚。”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阳世全凭一张纸,是非颠倒多因此。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如此说去,那桀纣很会出令的,又很会诛民的,然则桀纣之为君是,而桀纣之民全非了,岂不是是非颠倒吗?”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六章:“如今朝政昏暗,官绅横行;民间有天无日,是非颠倒。”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