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7 00:45
桥东区解放后街一条一号院,是当年名震遐迩的《晋察冀画报》社的旧址。
中国革命摄影的奠基人沙飞和中国著名摄影大师石少华,分别任画报社的正、副社长兼总编辑。《晋察冀画报》(即《解放军画报》前身)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个画报刊物,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延安《解放日报》的高度评价。
《晋察冀画报》社坐北朝南,是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建筑,东西宽30米,南北长40米。迎街是幢二层小楼,一楼正中开门,东西各两间办公室,二楼共有5间办公室。东、北、西17间平房为暗室、制版、排版、放样、校对等工作室。画报社院西的几排平房,为印刷车间。整个建筑布局集采访、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为一体。
画报社的同志们在毛泽东主席《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中国革命文化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贡献一是最早把摄影、美术、诗歌结合起来;二是画报社的编辑、记者,最早由乡村到城市,用摄影、美术、诗歌向全国和全世界报道了八路军抗战实况;三是以《晋察冀画报》社为中心,最早为我国培养、建立起一支革命的摄影美术队伍和照相制版技术力量;四是最早为党和国家拍摄、积累和保存了一整套反映我国以晋察冀为首的华北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进程的珍贵资料底片,为新中国的革命文化树立了新的风尚,留下了宝贵财富。
晋察冀画报社于1947年底1948年初继续办了一期摄影训练队,有十余人参加,其中有于志、李文芳、李书良、赵景耀、张歧林、安迎春、弓玉学等。华北画报社成立后,于1948年8月办了一期训练班,有孔繁根、孟昭瑞、王一波、王一水、李义芳、毕东、张文锁、李祖慧(女)等45人。
一九三七年
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8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一一五师、一二零师和一二九师。整编后,遂即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最前线。
8月,童小鹏作为工作人员随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领导人到南京参加蒋介石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拍摄了国共两党代表合影、南京八路军办事处活动和经周恩来保释出狱的部分老党员合影等重要照片。
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晋东北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战,歼灭日本侵略军千余人。在一一五师担任侦察科长的苏静,一面战斗,一面在火线拍照,真实地纪录了这次伏击战的实况。
9月,沙飞在太原经八路军办事处彭雪枫介绍,以《全民通讯社》(地下党领导)摄影记者名义去八路军部队采访,因交通不便未能赶上参加平型关大战。在苏静的协助下,拍摄了平型关大战的战利品和部队活动照片。10月,沙飞得知一一五师一部留五台开辟抗日根据地,要求参加八路军,聂荣臻立即批准,并把新缴获的一台相机交他使用,同时任命他为军区摄影记者,亲自派他到杨成武支队采访。这样,沙飞便成为人民军队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
10月,苏静随一一五师主力部队南下,在正太路附近广阳战斗中拍摄了一批战斗照片。
10月,在西北电影公司担任摄影助理的徐肖冰到太原八路军办事处要求参加八路军,正在太原和阎锡山进行谈判的周恩来接见了他,欢迎他参加革命。12月组织上送他到延安,在抗大旁听时,第一次见毛泽东,拍摄了毛泽东给抗大学员讲课的照片。
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山成立,18日,晋察冀军区机关山西五台移驻冀西阜平,聂荣臻电召沙飞到阜平,参加军区政治部办报纸工作。
12月,任命沙飞为编辑科科长兼抗敌报社副主任。
一九三八年
1月,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成立。
4月,军部移驻安徽歙县岩寺,7月1日,迁至泾县云岭。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晋西孝义休整时,苏静抓紧时机开办了一期摄影训练班,这是解放区最早举办的第一个摄训班。学员十几人,学期一个多月,目的主要为军事侦察工作的需要。
8月,新四军第一个摄影组织——摄影室成立,最初只有田经纬一人,后调去陈菁(女),由田经纬负责。吴印咸经袁牧之动员由上海到武汉,再到延安参加革命。延安电影团成立后,袁牧之任团长,吴印咸任摄影队长,主要成员有徐肖冰、钱筱璋、吴本立等。
12月,罗光达随彭真由延安到晋察冀军区,聂荣臻把他留下与沙飞一起工作。
12月,一一五师主力部队由山西挺进山东,苏静与郝世保开创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摄影工作。
12月底,康矛召作为八路军总政治部派往一一五师的记者,由延安到山东,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从1942年开始搞摄影。
一九三九年
1月,八路军总政治部主办的《军政杂志》创刊(月刊),从第三期开始刊用照片,这是解放区最早发表摄影作品的刊物。
1月,沙飞、罗光达到达晋察冀军区驻地冀西平山蛟潭庄,举办第一次新闻照片展览,因无放大条件,全部是原样小照片,是由沙飞一人拍摄的,照片在街头展出后,观众踊跃,气氛非常热烈。其后,沙飞、罗光达一起研究制出一台土造放大机,放大出一批六英寸照片,在部队、农村进行巡回展览。
l月,延安电影团离延安到华北敌后拍摄《延安和八路军》大型新闻纪录影片,临行时毛泽东亲自接见了他们。他们经晋西北到达晋察冀,吴印咸暂留冀西采访,徐肖冰随一二○师到冀中活动,以后又转战到晋东南一二九师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2月,晋察冀军区成立新闻摄影科,沙飞任科长,罗光达为摄影记者,刘沛江做暗室工作。后调来叶曼之、周郁文、杨国治、白连生等,摄影科扩大到七、八人。
5月,延安举办“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展览”,展出鲁迅艺术学院学生学习、劳动、生活和抗大学生生活照片数十幅。
6月1日,抗大校庆时,在延安瓦窑堡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图片展览,照片达500余幅,部分是由石少华拍摄的。毛泽东和其它中央领导人亲去参观,并高度评价了影展。
7一8月,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到新四军采访,边写文章边拍照片,胶卷在摄影室冲洗,还在摄影室选了一部分照片寄国外发表。
7月,吴印咸应沙飞之请,在盛夏挥汗写出《摄影常识》一书,十月铅印出版,晋察冀军区开办摄影训练班,用该书作基本教材。
8月,雷烨以八路军总部特派新闻记者身份从延安到冀东前线采访,后留在冀东区工作,创办文艺团体“路社”,并开辟了冀东区的摄影工作。
10月,石少华随抗大总校罗瑞卿副校长由延安到晋察冀,被吕正操调至冀中开辟摄影工作。
10月,章文龙、赵启贤、赵烈、吴群、蔡尚雄等由延安到晋察冀,高帆到晋东南一二九师工作。
10月,吴印咸、罗光达在河北滦源前线采访白求恩火线抢救八路军伤员的活动。吴印咸代表作之一《白求恩在小庙内给伤员作手术》的珍贵历史照片,就是这次拍摄的。
10月,新四军摄影室扩大为摄影合作社,人员由原来的两人增至五人,仍由田经纬负责。新增加的成员有邹健东、路竹、邱剑飞(女)。
11月12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逝世,沙飞赶赴唐县拍摄白氏遗容和聂荣臻哀悼白求恩的镜头。
1939年,晋察冀军区下属一、二、国军分区先后都建立起摄影组,配备了专职摄影干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摄影工作已初具规模。
一九四○年
1月,李少言由晋察冀调一二○师给贺龙当秘书,贺龙把战场缴获的一台蔡司相机送给他,让他兼搞摄影工作。
6月,石少华在冀中军区开办第一期摄影训练班,学员八人,学期三个月,结业后分配到军分区开展摄影工作。
7月,沙飞用带徒弟方法,为三分区培训摄影干部,参加学习的有张进学、冀连波、阎书麟三人。
8月,延安《军政杂志》编辑出版了《抗战三周年八路军英勇战绩》摄影画册,选用各抗日根据地新闻照片52幅。
8月,著名的一“百团大战”开始,沙飞、罗光达、赵烈、李途、周郁文、冀连波、叶仓林(以上晋察冀)、徐肖冰、高帆(一二九师)等从南北两路到正太路前线采访,沙飞在并陉前线还拍摄了聂荣臻营救日本小姑娘美惠子的一组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新闻照片。
10月,沙飞、罗光达、康健在唐县军城开始筹建晋察冀画报。
11月 7日,西北军区成立,在一二○师师部(兼西北军司令部)建立了新闻摄影科,由蔡国铭任科长,成员有铁冲、高全朴、王耐辛等。
11月,冀中军区第二期摄影训练班在定县农村开学,石少华任队长、教员。学员14人,学期5个月,1941年3月底结业。
12月,冀中军区摄影科正式成立,石少华任科长,成员有刘长忠、宋贝珩、李晞、王君等。
12月,平西抗日根据地成立摄影科,陈静任科长,张绍柯任摄影干事。
12月,徐肖冰受一二九师政治部委托在师部驻地河北涉县王堡村开办一期摄影训练班,学员由各部队选送,共11人,学期五个月,结业后回原部队工作。
一九四一年
1月7日,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在这次事变中,田经纬被俘,牺牲在集中营内,数千张底片资料全部丢失。
l月,郑景康经周恩来、叶剑英介绍由重庆到达延安,分配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作专职摄影工作。
4月14日,晋察冀《抗敌三日刊》首次刊登试制成功的铜版照片。17日,《晋察冀日报》也开始刊登铜版照片,从此,两个报刊经常发表摄影作品,受到广大军民的欢迎。
6月,石少华在冀中安平开办第三期摄影训练班,学员增至30入,学期三个月,八月初结业。
6月,新四军二师成立摄影组,开始只有麦浪一个人,陈菁由皖南撤到江北后,调二师摄影组工作,1942年摄影组撤销。
6月,由晋察冀军区摄影科供稿、画报筹备组制版、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解放画刊》出版,这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最早的摄影画刊。我军用炮弹打进敌人据点,一些日、伪军带上宣传品向八路军投诚。
7月,石少华随吕正操、程子华到军区开会,与沙飞第一次见面,通过相互交流,冀西和冀中两区的摄影工作联系更加密切。
7月,晋察冀军区召开政治工作会议,朱良才在政治工作总结报告中,专门把新闻摄影作为宣传工作中的主要项目之一作了总结。在成绩方面提到如下四点:①在一、二、三、四军分区相继建立了摄影组,初步建成了冀西摄影网;②颁布了新闻摄影暂行工作条例,使摄影工作日渐走上正规化;③军区统一对外发稿,寄往延安、重庆、晋东南(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以及苏联、菲律宾、越南、新加坡等地的照片达三千余张,举办摄影展览五十余次;④完成了制版试验工作,出版了对敌宣传的《解放画刊》,边区各报刊发表近百幅铜版照片。
7月,冀中军区摄影科创办解放区第一个摄影业务刊物《摄影网》。
7月,晋察冀军区在平山开办摄影训练班,由沙飞、赵烈主持,学员从冀西五个军分区抽调,平西也派人来学习。
9月,徐肖冰在太行山战斗将近两年,胜利完成任务后,离开晋东南返回延安。
12月8日,延安文化俱乐部开办第一期摄影研究小组(实为摄影训练班),聘请郑景康、吴印咸担任教师,学期两个半月,到1942年2月中旬毕业。
一九四二年
1月,延安军人俱乐部举办大规模摄影展览,展出百团大战和晋察冀、晋东南战斗照片500余幅。由吴印咸、徐肖冰主持。
2月,晋察冀画报筹备工作加紧进行,编辑工作由沙飞、章文龙负责,为及早试版并及时配合当前形势宣传,决定先出画报时事专刊。
3月,延安文化俱乐部第二期摄影研究小组学习班开学,四月,举办学员实习影展,由著名诗人肖三主持。
3月20日,《晋察冀画报》时事专刊出版。
4月,石少华在冀中开办第四期摄影训练班,学员70余人。
5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在河北平山碾盘沟村正式宣布成立。主任沙飞、副主任罗光达、政治指导员赵烈。下设编校、出版印刷、总务,共100余人。
5月,郑景康作为摄影界代表,出席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作了发言。座谈会期间,他把抗战初期在大后方和到延安后拍摄的部分照片,先后在军人俱乐部、作家俱乐部和杨家岭礼堂展出。总政宣传部长肖向荣为影展题名为《抗日初期之一角》,毛泽东、任弼时,贺龙、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同志看了影展,并给予高度评价。
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正式出版。这期画报共94页,用重磅木造纸印刷,封底、封面彩版套印,文字说明中英文对照,选用照片150幅。晋察冀画报的出版,鼓舞了边区军民的斗志,揭露打击了敌人,在边区内外引起广泛影响。
7月7日,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辑的《抗战中的八路军》摄影画册在延安出版。10开本,用铜版纸、道林纸印刷,共选用照片213幅。
7月,晋察冀画报社受军区政治部的委托,在碾盘沟召开了第一次全军区摄影工作会议,沙飞在会上作了“新闻摄影采访规律”的专题讲话。
8月,延安电影团开办第一期摄影训练班,由吴印咸讲课,学员有程默、张沼滨、郝玉生、何云等。
12月,郑景康在延安“街头艺术台”办两次影展。
一九四三年
3月,晋察冀画报社成立自然科学委员会,研究成功用铅皮代替铜版的铅皮制版印刷法。为适应战争环境需要,何重生又研制出平版轻便印刷机。这两项科研成果,受到军区和边区政府的嘉奖。
3月,一一五师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带领军区宣传科长康矛召到晋南八路军总部汇报工作时,看到了《晋察冀画报》,引起他对画报的兴趣和重视,决心要在山东也槁摄影画报,回山东后马上安排康矛召负责筹备,参加筹备工作的有那狄、龙实、郝世保、宋大可、刘朴、王建础等七、八人,除郝世保一人是摄影干部外,其余都是美术工作者。
4月20日,晋察冀画报社在平山曹家庄遭日军奔袭,在画报社帮助编稿的雷烨,在与敌搏斗中,壮烈牺牲。
7月,山东画报社在莒南县蚊龙湾村成立,康矛召为社长,那狄为主编。第一期《山东画报》出版。
9月,晋察冀军区决定冀中军区摄影科与晋察冀画报社合并,任命石少华为画报社副主任。冀中摄影科撤销,流萤、宋贝珩随石少华到画报社,刘长忠随吕正操到了晋绥解放区。
10日,延安电影团在延安举办“三五九旅南泥湾大生产”的专题摄影展览,作者是吴印咸、郑景康和徐肖冰。
11月,山东军区在莒南县开办第一期摄影训练班,队长、教员均由郝世保一人担任。学员来自鲁南、鲁中、滨海三个军分区,共30多人,学期一个月。
12月8日拂晓,沙飞、赵烈带领晋察冀画报社全部技术骨干,离开花塔山向北转移时,在阜平柏崖村遭敌包围,突围中,赵烈、何重生、张梦华、石振才、李文治、陆续、孙谦、李明、韩拴仓九人不幸牺牲,沙飞、杨瑞生、赵银德、王友和四人负伤。
一九四四年
1月28日,晋察冀画报“时事增刊”出版。
4月,山东地区胶东画报社成立,成员有鲁萍、李善一、李恕、丁炎、温国华等,社长为鲁萍。胶东画报社担负《胶东画报》、《战士朋友》、《山东画报》(胶东分版)三种刊物的编辑出版任务。
6月,《胶东画报》正式创刊,为双月刊、16开本,发行五千份。
6月,晋察冀军区决定在冀东成立晋察冀画报社分社,派罗光达任分社主任。
6月,高帆从一二九师太行根据地到晋察冀画报社参观访问交流经验,他在画报社住了近两个月时间,协助编辑了第六期晋察冀画报。画报社帮助他将他带来的几十幅照片制成铜版,高帆带回太行在《战场画报》发表。这是两大抗日根据地摄影工作的第一次交流和协作。
7月7日,晋察冀画报社在阜平城由边区政府召开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3周年暨抗战七周年大会上举行新闻图片展览,在用苇席打的五、六间大小的展览室里展出照片200余幅。
7月,山东军区政治部发出在整个山东军区团以上单位普遍建立摄影工作的指示。
11月15日,晋察冀军区第一期摄影训练队在晋察冀画报社驻地洞子沟举行开学典礼。学员大都来自北岳区五个军分区,少数来自地方和学校,共24人。沙飞、石少华担任摄影主课教员,学期5个月。
12月下旬。石少华奉命陪同美军观察组杜伦上尉到冀中考察参观访问。在冀中活动近两个月,拍摄了地道战、白洋淀水上游击战等大批珍贵照片。
12月,一二九师在师部驻地河南涉县王堡村开办第二期摄影训练班。由高帆、熊雪夫主办,学期两个月。
一九四五年
1月,为适应敌后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冀热军区奉命改为冀热辽军区,并升为大军区。晋察冀画报社冀热分社也奉命相应地改为冀热辽画报社。罗光达仍担任社长,赵坚任指导员。
l月27日,延安电影团举办的第二期摄影训练班开学,由吴印咸、徐肖冰授课,学期三个月。
3月,山东画报社试制铜版成功,第一幅铜板照片毛泽东像在《战士报》上发表,随后在《战士报》出了四、五期画页,全部是铜版照片。
3月,晋察冀画报社出版两本摄影丛书:《新闻摄影收集材料方法的研究》(石少华著)、《关于攻克城镇的摄影工作研究》(集体讨论,流萤整理),石版印刷。
4月,晋察冀军区第二期摄训队开学。
5月,晋察冀画报改为月刊后出版第一期.
5月,罗光达著《新闻摄影》一书在冀热辽画报社铅印出版。这是战争年代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继晋察冀出版吴印成所著《摄影常识》以后出版的第二本摄影理论书籍。
6月,《山东画报》胶渤分版第一期出版,为四开单张摄影画报。
7月7日,冀热辽画报创刊号正式出版。
7月,冀察军区(二级军区)成立摄影科,叶仓林任科长,成员有沈力、刘沛江、力竞、杨森等。
解放战争时期
一九四五年
8月15日,日本投降。24日,我军一举解放日军伪蒙疆自治政府所在地张家口。晋察冀画报特大号时事增刊在张家口出版,全开版面,胶版精印。
9月,山东画报社迁至临沂城,那狄随山东主力部队到东北解放区工作以后,由龙实继任主编,鲁岩任副主编。
9月下旬,罗光达奉命带领冀热辽画报社全体成员由蓟县盘山出发,经山海关到达沈阳。10月15日冀热辽画报时事专刊在沈阳出版。
10月,晋察冀画报社编辑了“抗战胜利从何而来”、“根据地人民是这样生活的”、“军民渔水情”、“夺取敌人武器武装我们自己”、“日寇暴行”等6套展览照片,在张家口进行广泛展览,大受群众欢迎。
11月初,延安文艺界云集张家口,八路军总部摄影师郑景康,延安电影团摄影师徐肖冰、程默、郝玉生、张沼滨、侯波、何云,鲁艺许群、潘力模等先后到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11月,经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把《冀热辽画报》改成《东北画报》,由东北局宣传部领导,社长仍由罗光达担任。
11月,胶东军区第一期摄影训练班开学,由胶东画报社社长李善一主持,学员20余人,学期共两个月。
11月,吴印咸、徐肖冰等离开延安以后,西北解放区的摄影工作由程铁负责,为解决摄影干部缺乏的困难,由程铁负责在延安举办一期摄影训练班,学员12人,学期两个月,结业后回原部队工作,西北部队各族都配备了摄影干部。
12月,晋察冀画报旬刊第一期出版,共出版六期。同时还出版《毛主席近影集》,16开本,铜版纸印刷。
12月,高帆第二次到晋察冀画报社,他带去刘伯承、邓小平给聂荣臻的亲笔信,希望晋察冀支援技术力量,帮助晋冀鲁豫筹办摄影画报。聂荣臻指示沙飞、石少华具体办理此事。
12月,《东北画报》创刊号出版。东北画报社成立后,为紧密配合形势,先出了几期特刊(单页画刊),同时又出版了几期《中苏友好画刊》。
12月,新四军七师创办了《武装报》,并配备了专职摄影干部,陆文骏在该报社任摄影干事。
一九四六年
l月,重庆新华日报利用国共和谈机会,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延安生活艺术展览》,展出延安及解放区军民生活照片600余幅,受到观众欢迎。
2月,由程铁主持,在延安再次举办摄影训练班,学员10余人,从西北各部队抽调,学习三个月,结业后都回原部队工作。
2月22日,晋察冀画报社欢送裴植(摄影科长)、袁克忠(摄影记者)、曲治全(制版技师)、孔宪芳(暗室技术工人)等赴晋冀鲁豫军区支援开展摄影画报工作。
3月,山东军区由郝世保主持在临沂城举办一次为期10天的摄影短训班,学员10余人,是专为北上山东的新四军部队培训摄影干部而开办的。
3月,苏中军区成立摄影组,由陆仁生担任组长,他后来调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组组长。
4、5月,东北画报社由辽宁本溪先迁吉林通化,后迁黑龙江省佳木斯,编辑部又搬到哈尔滨。这时从延安、晋察冀、山东来了一批美术家和艺术家,连先到本溪的美术家在内共有10余人,他们是朱丹、古元、沃渣、刘迅、王曼硕、施展、张仃、夏风、安林、苏晖、陈正青、黄山定、丁大明、洪藏等,这使东北画报社的力量大大加强。队伍扩大了,领导班子和组织机构相应地做了调整和加强。罗光达仍担任社长,朱丹任副社长,张仃任总编辑,陈正青任摄影科长,刘博芳、张进学任印刷厂正、副厂长。
4月8日,晋察冀画报社欢送郑景康(摄影科副科长)、孟振江(摄影记者)、罗程增(编辑)等,赴山东军区山东画报社工作。
4月,徐肖冰、张沼滨、程默、郝玉生、何云、侯波等离开晋察冀画报社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画报社电影科建制撤销。
4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摄影科与美术科,裴植任摄影科长,艾炎任美术科长。由摄影美术两科共同筹办《人民画报》。
5月,晋察冀画报丛刊之三《民主的晋察冀》出版,用76页的篇幅刊登101幅优秀图片。
5月,郑景康在山东主持开办摄影训练班,学员来自山东军区所属鲁中、鲁南、滨海、胶东等五个军分区和新四军一、二、六纵队,山东大学、山东画报社也有一部分人参加学习。
6月,新四军画家吕蒙、亚明、江有生等到山东画报社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山东画报社的编辑力量。
6月初,晋察冀画报社在张家口召开一次全军区摄影工作会议,由沙飞、石少华主持。大会认真总结了八年抗战中摄影和画报工作的经验,并重点研究讨论了在新形势下,摄影与画报工作的方针、任务,以及如何更好地为兵服务的问题。
7月,晋察冀画报社与美国新闻处建立了互相发稿的关系。美新闻处给画报社发来大批照片和挂图、宣传画,内容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闻照片,德黑兰三巨头会议,德寇暴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内幕等。画报社给美新闻处寄发了八年抗战和自卫反击战的新闻照片。
8月1日,晋冀鲁豫军区《人民画报》创刊号出版,创办人裴植、艾炎、高帆等。创刊号为16开本的大型画报,以刊载摄影作品为主。
8月,热河军区《胜利画报》出版。
9月中旬,晋察冀战况紧张,晋察冀画报社由张家口撒向河北阜平农村。
9月,晋绥军区野战军摄影工作者在晋西北兴县举办了影展。
11月,晋冀鲁豫军区开办第一期摄影训练班,由袁克忠主持,学员20多人,全部从各战斗部队抽调。
12月30日,《晋察冀画刊》第一期在前线出版。
一九四七年
1月3日,晋察冀画报社在阜平城南庄召开摄影经验交流会,参加者有沙飞、石少华、流萤、杨国治、吴群、谷芬、方弘、章文龙、赵启贤共九人,由沙飞主持。
l月,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成立后,摄影工作划归新华社系统。在军区和野战军成立新华社华东总分社,兵团、军、旅成立分社和支社,第一任总分社社长是康矛召,总分社下设摄影组,陆仁生任组长,郝世保任副组长。
1月,山东军区与北上新四军合并成立华东军区后,从第40期开始,《山东画报》更名为《华东画报》,沿《山东画报》第39期顺序出版。
2月,晋察冀画报社派出杨国治到新成立的冀察热军区开辟摄影工作。
3月,西北野战军成立摄影科,程铁任摄影科长,成员有杜修贤、蓝天、韩正杰等。
3月,《晋察冀画报》季刊第一期出版,主要报道国民党军队向我发动进攻,晋察冀军民奋起自卫,和后方人民全力支援自卫反击战争的活动。
4月,沙飞在前方,开始进行轻便印刷机、轻便制版机、轻便排字房的革新研究工作,苦战三个月获得成功。
5月,冯文彬带领解放区青年学生代表团到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晋察冀画报社为他提供了解放区青年活动照片数百幅,展出后又转送美国进步作家路易斯•斯特朗带回美国进行宣传。
6月30日,刘邓大军南征,裴植、袁克忠、王中无、李峰等随军南下,胜利完成了我军挺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外线的摄影报道任务。纵队摄影股长李峰在南下途中还出了《勇士画报》,高帆、苗毅征等留在后方编辑出版《人民画报》。
7月,胶东军区举办第二期摄影训练班,潘昭、姜柳湘任教员。
7月7日,《冀中画报》创刊号出版,流萤任冀中画报社主任,林扬、庞嵋任编辑,摄影记者有纪志成、李枫、袁浩、邵克等。
8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编印的业务刊物《摄影网通讯》创刊。
一九四八年
1月,郑景康著《摄影讲话》,在东北解放区大连市光华书店出版。
1月,晋冀画报社在阜平梨花沟开办第九期摄影训练队,学员大部由军区电讯训练班调来,共11人。方弘任队长,石少华主讲摄影课。
3月,裴植、袁克忠在豫西利用部队整训机会,举办《千里跃进大别山影展》,很受部队欢迎。刘伯承司令员亲去参观。
4月,东北画报社在哈尔滨开办第一期摄影训练班,陈正青任班主任,张醒生任指导员,郑景康担任摄影主课教员。学员40余人,学期3个月。
5月,刘邓大军与华东野战军联合组成中原野战军和中原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原晋冀鲁豫军区的摄影干部一分为二,随刘邓大军南下的裴植、袁克忠、王中元等归入中原野战军即后来的二野,留在后方的高帆、苗毅征等归入华北军区。25日,晋察冀画报社与人民画报社在孟岭正式合并,成立华北画报社,沙飞任主任,石少华、高帆为副主任。不久高帆到18兵团工作。
6月,中国解放区工人代表团出国,华北画报社为代表团提供了一套解放区工业建设的照片和原晋察冀画报社、人民画报社出版的画报、画刊。
6月,华北野战军18兵团成立摄影科,第一任科长高帆,第二任科长吴群,第三任科长流萤。
7月,华北军区摄影训练队在平山北鲍庄开学,分新闻摄影和暗室工作两个班,学期4个月。
8月,东北画报社第二期摄影训练队在哈尔滨开学,学员40人,学期3个月。
8月,华东军区政治部编辑的《解放战争中华东战场两年战绩》画册出版。16开本,150余页,所刊战绩照片自1946年6月解放战争开始,到1948年夏豫东战役为止。
9月30日,中原军区《中原画刊》在郑州创刊,由裴植主办,共出六期,到1949年4月渡江战役时停刊。
10月,由华东军区政治部华东画报社编辑的《战士文化》创刊出版,32开本,36页,图文并茂,到1949年2月停刊。
10月,《华北画报》第一期出版。16开本,58页。刊登摄影作品169幅。
一九四九年
1月中旬,华北画报社派方弘到天津军管会工作,筹办《天津画报》。
l月,华东鲁中南军区政治部编《前卫画报》创刊,4开单张,半月刊。
l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高粮、杨振亚、孟昭瑞等参加了北平入城式的采访报道。
2月1日,《天津画报》创刊。
2月18日,华北画报社由河北井陉农村迁入北平,画报社入城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举办展览,把早已准备好的10套放大照片,在北平街头进行流动展览,又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办大规模展览,展出十天,观众达十万人次以上。
2月,《尖兵画刊》在天津创刊,由第四野战军46军政治部编辑出版,李瑞峰主编。
2月,《人民解放军华东战场》画册,由华东军区战士文化社编辑出版,32开,54页,刊登照片158幅。设专栏介绍了在战场上光荣牺牲的摄影记者来大可、苏正平、姜树棠、刘保津四烈士的生平事迹。
3月5日,毛泽东和党中央由河北平山西柏坡迁至北平,在西苑机场进行了盛大阅兵式,石少华、高帆参加了摄影采访。
4月,石少华赴布拉格参加世界和平代表大会摄影采访,并在捷克首都举办“新中国”影展。
4月,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举办了介绍新中国的图片展览,摄影作品大部分由华北画报社提供。
4月20日,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举行渡江战役,康矛召、邹健东、郝世保、陆仁生、裴植、袁克忠等数十名摄影记者参加了摄影采访。
5月,上海解放后,华东军区政治部为加强对摄影、美术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美术摄影科,任命陆仁生为科长,郝世保、杨中流为副科长。《华东画报》改为地方画报。
6月15至20日,全国新政协在北平召开,华北画报社担负大会摄影采访报道任务。
7月1日,华北画报社下属华北图片社成立,刘克己担任经理,主要任务对外供应新闻图片和历史资料。
7月,中央军委编《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年战绩》大画册在北平出版,8开精装。
8月1日,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编《人民军队画报》创刊,4开单张。
9月1日,第四野战军、华中军区政治部合编的《前线画报》创刊,那狄任社长。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华北画报社石少华、吴群等担负组织大会摄影采访任务。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华北画报社担负了开国大典摄影报道的组织领导工作,参加天安门开国大典采访的摄影记者有:石少华、吴群、林扬、陈正青、杨振亚、宋四珩、红枫、毕深忠、张力、熊知行、侯波、罗光达、孟昭瑞等。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摄影记者是陈正青、杨振亚、侯波。童小鹏也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摄影活动,毛泽东讲话的新中国第一幅彩色照片,就是童小鹏拍摄的,林扬乘机空中进行拍摄。
10月1日,华北军区206师《战士画刊》创刊,单张,照耀主编。
12月,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成立摄影股,钱谊任股长,李瑞峰任副股长,摄影记者有于天为、张祖道、吕相友、孙丕永、张健昌、陈福北、周鸠等。
1942年
7月7日,《晋察冀画报》在抗战爆发五周年纪念日正式出版。创刊号首印一千本,除发到军区、边区、军分区、专区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以外,还寄到延安党中央、八路军总部、其他根据地、重庆,并托外宾带到国外,晋察冀边区新华书店、延安新华书店、全国各大书局经售,定价道林纸每本拾元,白报纸每本七元。很快重版一次。
石少华从1940年到1942年在冀中军区共举办摄训队四期,培养摄影干部一百余人,冀中军区所辖五个分区先后建立了摄影组。
1943年
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阜平温塘召开。摄影界沙飞、雷烨被聘为参议员。
2月,《晋察冀画报》第二期出版。用近一半的篇幅报道第一届参议会的实况。
2月底,因敌人向根据地蚕食,画报社迁到曹家庄。第一期、第二期画报在这里重印。军区派一个工兵班给画报社打山洞,坚壁东西。
4月20日,画报社在平山曹家庄遭敌奔袭,张志、李明、牛宝玉、焦卓然四人负伤,雷烨牺牲。
5月,《晋察冀画报》第三期在曹家庄出版。画报用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刊登雷烨作品,还刊登了雷烨遗言和冀东军区政委李楚离悼念雷烨的文章,这期画报实际成了雷烨的纪念专辑。
6月,日军前哨推进到离曹家庄只有十来里的地方,画报社由平山曹家庄转移到阜平的上庄村。
7月,画报社第二次大整编。罗光达带领部分技术骨干和工人支援边区政府,一批同志调延安。画报社减员到六七十人。
9月,《晋察冀画报》第四期在上庄出版。沙飞拍摄的《战斗在古长城》首次刊出。
9月,冀中军区摄影科与晋察冀画报社合并。石少华带宋贝珩、刘萤等抵达上庄。军区政治部电话紧急通知:反“扫荡”开始。社部连夜研究战斗部署,赵烈负责坚壁清野,石少华负责在附近山上打游击;裴植负责老弱、家属安置,沙飞掌管全局。
12月9日拂晓,敌人悄悄包围了村庄。沙飞、赵银德每人背了两皮包底片向外冲,军区警卫连与敌人展开激战。这次遇袭,画报社赵烈、何重生、陆续、孙谦、石振才、李明、张梦华、李文治、韩拴仓9位同志牺牲,沙飞、杨瑞生、赵银德、王友和负伤。反“扫荡”结束,画报社进行第三次精简,大批人员调走,只留制版和石印两部分,画报社由70余人锐减到26人。12月中,日军在《华北日报》上登载,在伪电台广播:大日本皇军已彻底摧毁了《晋察冀画报》。朱良才通知石少华,立刻连人带机器搬到洞子沟,尽快把画报搞出来。
1944年
1月28日,晋察冀画报《时事增刊》出版,不久又出版了第五期画报。马上通过城工部送到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敌人看了非常惊慌,将保定城门四闭大搜查,一连三天三夜,结果一无所获。
春节后,石少华、罗光达一起到和平医院看望沙飞,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办全军、全国大画报的设想。4月,沙飞的脚伤好转,他不等痊愈就用担架抬回洞子沟。章文龙积劳成疾住院,一面养病,一面仍肩负繁重的编辑工作。
5月,罗光达带领部分技师回画报社。但不久,军区决定派罗光达赴冀东开创晋察冀画报社分社工作,任命他为分社主任,于6月10日向冀东进发。夏,画报社根据全边区机关的统一部署进行整风运动。
下半年,军区宣传部决定以军区名义开办摄影训练队,各分区选派人参加学习。沙飞把顾棣调到画报社学摄影。
12月15日,晋察冀军区第一期摄影训练队举行开学典礼,学员大都来自北岳区五个军分区。沙飞讲新闻摄影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石少华讲理论如何联系实际。
12月下旬,石少华奉军区命令陪同美军观察组杜伦少校到冀中参观访问。在冀中活动近两个月,拍摄了地道战、白洋淀水上游击队等珍贵照片。
1945年
春,冀热辽画报社在蓟县盘山田家峪举办了第一期摄影训练班,张进学担任队长,罗光达亲自讲《新闻摄影常识》。这些学员都成了《东北画报》的摄影骨干。1945年初,冀热辽军区升为大军区,晋察冀画报社冀热分社也升为独立的冀热辽画报社,罗光达任主任。
2月底,石少华带摄训队搬到坊里继续开课,裴植作支部书记。裴植从此进入摄影工作者行列。
6月,罗光达著《新闻摄影》一书由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出版。这是继吴印咸《摄影常识》出版后在华北根据地出版的第二本摄影理论书籍。
7月7日抗战爆发8周年,《晋察冀画报》创刊3周年纪念日,《冀热辽画报》创刊号正式出版。画报的开本和编排形式与《晋察冀画报》创刊号相似。创刊号印500本,分发到部队、地方,还送晋察冀军区、延安、大后方等地。
8月上旬,第九期《晋察冀画报》陆续打样。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画报社接军区命令立即向北平进发。刚到涞水紫荆关,军区飞马报信:国民党军队已抢占北平,要求转道向张家口进军。主队9月3日抵达。
8月16日,石少华奉军区命令,带警卫员日夜兼程向张家口行进。他除了拍摄了大量照片外,还按沙飞嘱咐,迅速接收日军一个印刷厂,一个日本人的照相馆,一个日军妓院的两座楼房。9月15日便出版了晋察冀画报《时事增刊》第三期。
8月,冀热辽军区摄影记者随军参加攻打城市,收复失地,画报社印刷厂投入全部力量印刷宣传品、布告、毛主席像、军用地图。9月下旬,冀热辽画报社抵达沈阳,为管理需要,改属地方东北局宣传部领导,更名为《东北画报》,冀热辽画报社完成历史使命。
11月底,画报社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设立了编辑科、摄影科、电影科、材料科、秘书室、印刷厂,还开办了一个摄影社、一个饭店、一个证章工厂。全部人马已达一百七八十人,晋察冀画报社进入鼎盛时期。
12月,冀热辽画报社派人带来《冀热辽画报》创刊号和一批新闻照片、底片送画报社。高帆第二次来晋察冀画报社,带来刘伯承和邓小平给聂荣臻的亲笔信,希望支援技术力量,帮助晋冀鲁豫筹办画报。
1946年
2月22日,画报社欢送裴植、袁克忠、曲治全、孔宪芳、李志等随高帆赴晋冀鲁豫。他们带去全套设备和药品,装满一辆卡车,8月1日,《人民画报》在晋冀鲁豫军区所在地武安创刊。
6月初,画报社召开一次全军区摄影工作会,沙飞主持,组长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期3天。会议总结了八年抗战中摄影工作和画报的经验,重点讨论了新形势下摄影与画报的方针任务,如何更好地为兵服务。
6月30日,编辑部与印刷厂迁到大境门外元宝山。7月中旬,内战全面爆发。
9月中旬,接军区紧急命令,机关、工厂立即向涞源撤退。10月初抵涞源。宣传部突然宣布,印刷厂和图片公司不用画报社管了,改由军区政治部直接领导。沙飞为此大吵一架。根据军区指示,画报社迁至花沟掌村;和平印书馆驻苍山,改称军区印刷厂;新时代图片公司驻冯家村,恢复原材料供应科建制;联华摄影社归地方商业部门,到阜平王快镇开照相馆;证章工厂归地方工业部门,合并到华北铁工厂,画报社只剩编辑部20多人。
11月29日,花沟掌驻地失火,险些把底片烧掉。沙飞事后叮嘱顾棣说:你哪怕其他工作一点不做,也要把底片保管好,这是画报社的命根子!
12月9日,9位烈士牺牲三周年纪念日,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向他们致哀。沙飞、章文龙、方弘三人代表画报社到柏崖给9位烈士扫墓。几天后,军区印刷厂副厂长杨瑞生、康健也代表印刷厂到柏崖扫墓。
1946年年底,流萤从冀中军区来画报社要人筹办《冀中画报》。沙飞把几个青年送到军区印刷厂培训,印刷厂派彭启亮、赵华堂和几名印刷工人到冀中画报社工作。
1947年
1月3日,晋察冀画报社在阜平城南庄召开摄影经验交流会,参加者有沙飞、石少华、流萤、杨国治、吴群、谷芬、方弘、章文龙、赵启贤共9人,沙飞主持,刘廉记录。
新年不久,沙飞带领画报社大部分人员到前方野政工作,顾棣等几位资料组人员留守。
沙飞进行轻便印刷机、轻便制版机和轻便排字房革新。成功以后,组织了一个只有八个人的野战印刷厂,画刊编好马上制版印刷,战士们几天后就能看到新画刊。
7月7日,《冀中画报》创刊号出版。到1948年1月停刊,共出画报6期,全部为4开单页画刊,双面印刷,每期出版两千份。
8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编印的业务刊物《摄影网通讯》创刊。到1948年2月截止(5月以后由华北画报社接办,1950年9月以后由解放军画报社续办,后改刊为《解放军画报通讯》)。
8月27日,晋察冀画报社在城南庄召开一次地方军区摄影工作会议,石少华主持,顾棣作记录。
4月27日,画报社随军区移防平山,司令部驻岩堡,政治部驻孟岭。
1948年
5月20日,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军区在平山合并,成立华北军区,晋察冀军区建制从此撤销。5月25日,晋察冀画报社与晋冀鲁豫人民画报社在平山孟岭合并,成立华北画报社。晋察冀画报社番号从此撤销。
中共中央打算表扬解放区两个文化先进单位:一个是从延安转战到邯郸的新华广播电台,一个是晋察冀画报社。后因工作繁忙,只在口头上进行表扬。
12月,华北军区派18兵团摄影科长高帆(原《人民画报》主编)到华北画报社担任副主任,不久,1949年夏他又奉调到南京随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后来,军区又调18兵团摄影科长吴群接替高帆,协助石少华领导画报社和华北军区的摄影工作。 [6] 华北画报社于1948年6月10日出版《华北画刊》第一期,以综合报道一个时期的重大事件,纪录革命战争历史为主要任务;以摄影为主,辅以美术和文艺作品,除发给部队以外,还兼顾地方,并通过新华书店公开发行。 [6]
1949年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18日华北画报社随军区领导机关进入北平,同时派方弘到天津开展摄影与画报工作。画报社在平、津举办了大规模的图片展览宣传活动,收效甚好。
4月,华北画报社编辑人员章文龙、赵启贤等人调华北军区宣传部编辑科。9月,画报社组成石少华、李遇寅、吴群、杨振亚、顾棣、庞嵋六人编委会,开始研究和制定在新形势下面报的编辑方针和工作计划。
8月1日,华北军区创办《华北解放军报》,同时不定期出版《华北解放军画刊》,因人力不足,到1950年8月停刊时,只出版画刊11期,画报一期。 [6]
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一年内,华北画报社编发供应北京和全国各新闻单位、机关团体、画报画刊以及国外的新闻照片和展览照片,共12400余幅,供应部队展览照片8622幅。 [6]
1950年
3月4日,沙飞因枪杀为他治病的日本籍医生,被军法处处以极刑。
3月20日,石少华、宋贝珩、顾瑞兰、李浑栋调新闻摄影局,唐国范、张文锁等调到中南海中央保卫处摄影科,黎呐、马天喜等到公安部摄影科,苗毅征、朱毅之调人民美术出版社。吴群、李遇寅接任华北画报社副主任。
9月1日,华北画报社全体人员连同全部底片资料、住房、营具一起上调军委总政治部。华北画报社建制宣布撤销,解放军画报社正式成立。
张家口《晋察冀画报》社旧址,今天保存完好。当年画报社编辑们在院中栽种的松柏、杏树,今已郁郁葱葱,是张家口的一个亮丽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