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0-14 11:51
晋源街道,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东与小店区小店街道、北格镇隔汾河相望,南与晋祠镇、小店区刘家堡乡接壤,西与古交市邢家社乡相连,西南与清徐县马峪乡为邻,西北与万柏林区白家庄街道、杜儿坪街道相接,北与罗城街道、金胜镇衔接。总面积86.48平方千米。
1954年,属晋源区。
1958年8月29日,晋源镇改晋源公社,属郊区。
1960年6月20日,晋源公社改晋源分社,并入义井公社。
1961年5月18日,复置晋源公社。
1971年,属南郊区。
1984年5月9日,晋源公社改晋源镇。
1997年5月,属晋源区。
2001年2月,晋源镇改晋源街道。
1984年5月9日,辖27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
1997年5月,撤销晋源一、晋源二2个居民委员会。
2001年2月,辖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南城角、古城营、东关、东城角、庞家寨、晋阳堡、梁家寨、北瓦窑、南瓦窑、武家寨、北庄头、五府营、北河下、鹅归店、黄冶、店头、王家庄、周家庄、要子庄、程家峪、田家庄、赵家山、箱子27个行政村,晋源1个社区。
2008年12月,南城角行政村改社区。
2009年9月,增设新城社区。
2011年末,辖晋源、新城、南城角3个社区,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古城营、东关、东城角、庞家寨、晋阳堡、梁家寨、北瓦窑、南瓦窑、武家寨、北庄头、五府营、北河下、鹅归店、黄冶、店头、王家庄、周家庄、要子庄、程家峪、田家庄、赵家山、箱子26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晋源区下辖5个社区、25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晋源西大街36号。
晋源街道地处晋源区中部,为晋源区人民政府驻地。东与小店区小店街道、北格镇隔汾河相望,南与晋祠镇、小店区刘家堡乡接壤,西与古交市邢家社乡相连,西南与清徐县马峪乡为邻,西北与万柏林区白家庄街道、杜儿坪街道相接,北与罗城街道、金胜镇衔接。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千米,总面积86.48平方千米。
晋源街道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分为西部丘陵山区带和中东部山前平原带。主要山脉有庙前山,境内最高峰位于庙前山主峰,海拔1865.8米;最低点位于北河下,海拔765米。
晋源街道气候温和,夏季最高气温34℃,冬季最低气温-15℃左右。
晋源街道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汾河、退水渠、清水河,河流总长度39.62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汾河,从北至南流经境内庞家寨、北庄头等村,长7.2千米。
晋源街道境内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煤炭、石膏、石灰石、耐火黏土、铝矾土、硫铁矿等。其他自然资源有油松、白皮松等及国家保护动物黑、褐马鸡、天鹅、金雕、游隼、野猪等。天然次生林分布在风峪海拔1079米以上的太山、周家庄、程家峪、要子庄村后山一带。
2011年末,晋源街道辖区总人口4.1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123人,城镇化率9.91%。另有流动人口5800人。总人口中,男性20400人,占49%;女性21200人,占51%;14岁以下9192人,占22.09%;15—64岁29100人,占69.82%;65岁以上3366人,占8.0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1595人,占99.98%;有回族1个少数民族,共5人,占0.02%。人口出生率11.25‰,人口死亡率5.14‰,人口自然增长率6.11‰。
2011年,晋源街道有耕地面积1.94万亩,人均0.42亩;林地面积3040亩。
2011年,晋源街道农业总产值2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97%。
晋源街道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主要有蔬菜等经济作物。2011年,晋源街道生产粮食11928吨,人均300.76千克。蔬菜种植面积8000亩,产量74850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萝卜、黄瓜,其中白菜11045吨,白萝卜452吨,黄瓜5283吨。
晋源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奶牛、家禽为主。2011年,晋源街道生猪饲养量1.9万头,年末存栏2700头;羊饲养量7900只,年末存栏540只;奶牛饲养量1800头,年末存栏780头;家禽饲养量19.74万羽,上市家禽12.65万羽。
2011年,晋源街道生产肉类1136.18吨,其中猪肉946.4吨,羊肉81.31吨;禽蛋1799吨,鲜奶3176吨;畜牧业总产值381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9.1%。
2011年,晋源街道工业总产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0.03%,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8%。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职工269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00万元,比上年增长0.2%。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
2011年末,晋源街道有商业网点132个,职工300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2011年末,晋源街道邮政业务收入47.7万元。电信业务收入990万元。
2011年末,晋源街道有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1600人,专任教师120人;小学13所,在校生1800人,专任教师16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192人,专任教师16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583人,专任教师63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2所。
2011年末,晋源街道有各类科技人才123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5人,经营管理人才72人,技能人才356人,农村实用人才772人。
2011年末,晋源街道有体育场地2处。100%的城市社区和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3.8%。
2011年末,晋源街道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流动电影放映队1个,年放映350场次,观众达9.73万人次;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30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130人。主要有高家班吹打乐队、古城营锣鼓队、东街风火流星队、晋源四道街铁棍队、北庄头背棍队等文化艺术团体。
截至2011年末,晋源街道有中央、省、市、区40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1.05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79%。
2011年末,晋源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其中综合医院1所;病床7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7张。专业卫生人员7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8人。
2011年,晋源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07万人次,住院手术88台次,出院病人341人次。
2011年,晋源街道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3516人,参合率99%。
2011年,晋源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7户,人数290人,支出95.4万元,比上年增长19.03%,月人均274元,比上年增长6.9%;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807人次,支出5.6万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63户,人数1742人,支出191.2万元,比上年增长55%,月人均91元,比上年增长49%;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0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6人,共支出16.52万元,比上年增长2%;农村医疗救助10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4人次,共支出54.6万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临时救济212人次,支出4.24万元,比上年增长2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5万元,比上年增长20%。
2011年末,晋源街道有邮政网点3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50千米,投递点10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49.5万份、期刊2.7万册。有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0.9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6万户。
晋源街道有307国道、京昆高速公路G5和太原绕城高速G2003过境。
晋源街道因地处晋水源头而得名。
晋源街道有太原古县城、店头古村落等景点。
明太原县城,世人称为“凤凰城”,县城内有刘王祠、尹公祠、赵襄子祠等建筑。
太原古县城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包括城墙、商铺、居民院落、影视基地、酒店等各类建筑300余处。城内现存文物建筑79处,太原市政府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达49处。其中,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古县城的城墙分东、南、西、北四面,城墙全长3700米,高11米,下宽13米,上内宽7.95米,总建筑面积77000平方米。城墙共计设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光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2孔)。
店头古村落位于晋源街道风峪沟。风峪沟旧为唐代北都晋阳通往娄烦的驿路,“店头”之名源于驿路旁边的驿馆店铺。原为军事要塞和屯兵之地,始建于隋唐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