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8 09:16
农历六月初六,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节日晒衣节,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并一直延续。六月初六正处于小暑过后,天气炎热,相传这天阳光最具消毒作用,所晒物品不会起霉,不会遭虫蛀。
其实追溯到汉代就有晒衣节了,但没有具体到六月的哪一天。我想六月初六之所以有比较早期的记载,最可能是宋真宗他把六月初六定为天贶节。而到了明朝之后,晒衣服的习俗就定在六月初六,但是在七月初七的时候,仍然有地方做晒衣的活动。
在民间,相传农历六月初六这天阳光最具消毒作用,所晒物品不会起霉,不会遭虫蛀。这一天里,农家还盛行做(酒)曲,传说用这一天做的曲拌醋,做出的醋特别酸,味道特别醇美。民间有俗语说“六月六,士晒书,女晒衣,农禳田”。
晒衣节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传说:比如说有的地方相传与乾隆皇帝有关系,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下雨弄湿了衣服,他在这一天把衣服晒干了,所以就有民间俗语:“人晒衣服,龙晒袍”这么一说。
有些地方相传跟秃尾巴老李有关系,据说有一户姓李的人家生育了孩子,这个孩子是个怪胎,生下来是一条龙,他父亲觉得不是人,他就拿刀去砍这条小龙,一刀就把他的尾巴砍掉了,这条龙就飞走了,但是父亲发现他的孩子其实是一条龙,还是挺想念他的,所以他把绝无仅有的龙尾晒干了,放在他妈妈的衣箱里,等到小龙生日六月初六的时候,拿出来再晒。
民间有俗语说“六月六,士晒书,女晒衣,农禳田”。晒衣节这天,读书人搬出珍藏的书籍一一摊开,少女们捧出心爱的首饰仔细擦拭,在院里闲话家常,人和物都接受了一场阳光的洗礼。传说,当年唐僧历经千难方险从西天取回的佛经,在回国的途中不幸堕入大海。上苍为他们师徒不辞劳苦的精神所感动,就特意赐给一个大晴天,让他们把经卷晒干,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六。
除却晒书晒首饰,最重要的便是晒衣。家中的长者当天会早早起床,指挥年轻人有秩序地把箱子、柜子及衣服、鞋子等搬到房外晒谷坪,摊开在竹垫上或挂在竹竿上,等候烈日曝晒,整个院子顿时色彩斑斓,成了衣物的“海洋”。待几小时的充分晾晒后,人们把衣物放回原处,对着西沉的太阳频频招手,表示对太阳的感激和崇敬。
7月21日,由搜狐文化频道、搜狐焦点家居以及广东好太太集团联合发起的首届“中华晒衣节”在广州马会家居中庭艺术长廓举行,据介绍,此次活动旨在实现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并且将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确定为“中华晒衣节”。本次大会的举办无论是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或者是对于健康家居生活的打造都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