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仙谣

更新时间:2023-08-30 22:02

《晓仙谣》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游仙诗。此诗描绘了缥缈朦胧、富丽堂皇的神仙世界,含蓄地表现了作者不与权贵势力同流合污的理想和精神。

作品原文

晓仙谣

玉妃唤月归海宫,月色澹白涵春空⑴。

银河欲转星靥靥,碧浪叠山埋早红⑵。

宫花有露如新泪,小苑丛丛入寒翠⑶。

绮阁空传唱漏声,网轩未辨凌云字。

遥遥珠帐连湘烟,鹤扇如霜金骨仙⑷。

碧箫曲尽彩霞动,下视九洲皆悄然。

秦王女骑红尾凤,半空回首晨鸡弄⑸。

雾盖狂尘亿兆家⑹,世人犹作牵情梦。

注释译文

⑴澹白:即“淡白”。

⑵碧浪:一作“雪浪”。

⑶丛丛:一作“茸茸”。

⑷鹤扇:一作“鹤羽”。

⑸半空:一作“乘空”。

⑹亿兆:一作“亿万”。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游仙诗。写得极美,而哲理却甚深。

在诗人的笔下,这个皎洁而孤寂的月亮,却仿佛是个调皮的小孩子。它从它的家——海里逃了出来,到天空中玩得几乎不知道回去了。诗中表现了这样的景象。

银河欲转,夜,已很深了。玉妃像个姐姐似的,唤着它,要它回到海宫里去。就在它们尚未回去之时,这时的海面上,月色淡白,碧浪山叠。那浪底的海宫里,花正红。花上还闪烁着珍珠般的露珠;就像刚刚哭过还来不及拭去泪水,马上又破涕为笑的少女的脸。

小苑里那一丛丛的树,是那样的青翠。也许是处在透过月光的海水之下的缘故吧?所以它们都闪着寒冷的光。

啊,连挂着轻纱的绮阁都看得这样的清楚,以至仿佛迢递的漏声都听得见。水里的小鱼也会像世上的小鸟那样闯进宫殿里去的么?为什么这儿的轩堂也挂上了护鸟的珠网?而这轩堂是多么的高哇,简直也像是耸入了云端!只是这云,一定是那碧空云彩的倒影。因为黎明还未到来,在这朦胧的月光下,那上面是什么轩名还看不清楚哩。

轩内的珠帐倒是看到了,只是显得很远很远。那淡蓝色的珠帐远远看去,似乎与湘水的烟波溶在了一起。

这一切都笼罩在碧波与月光里,所以看上去都呈现冷色;带着水般的轻柔,月般的光洁,而又都是那样的缥缈流动。正像人们在一泓清水里,看到的小草小石子那样。

再看“玉妃”,她手执着用白鹤的羽毛做的扇子,浑身金光霞灿。恰似当年秦王的女儿弄玉,吹着洞箫,骑凤归天的样子。

听,晨鸡唱了。她们是该走了。也正如当年的弄玉,丢下了人世而和萧史一起仙去了。

是的,她俩仙去了,留下了莽莽苍苍的尘世呵,这亿万人家,这时都还在静悄悄地做着各自的梦。

诗人没有理论,甚至连世人做着什么牵情的梦都没有说。读者要想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心情,那就只有在这人神之间,去探求他所肯定的是什么,去在他那字里行间,去寻求吉光片羽。当然,这是不多的。但诗人还是留下了一个“泪”字。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是用泪来形容露珠,还是用露珠来比喻新泪。总之,它是诗人心灵上掠过的一抹阴影,而却是在这深宫的花面上。诗中描述的海底的宫殿,似乎也太过于阴森萧瑟了。这诗让人想起了安徒生的童话,不仅意境似《海的女儿》,而哲理更像《皇帝的新装》。这个“泪”字,就像那个孩子,他小不点儿,夹在大人的空隙里,似乎很不起眼。然而就是他戳穿了这无人不称道的富丽堂皇的虚假,仙宫里也是有泪痕的。

在诗人笔下,这些有着高耸入云的“绮阁”、“网轩”的宫殿,当然是有现实的生活为其依据的。然则,仙宫也就是帝阙王府了。美国斯蒂芬·欧文在谈到初唐宫廷诗的特点时说:“此处还有许多小特点。宫殿与天界的习惯等同,不仅为修饰提供了现成有效的混合隐喻,而且还提供了天界显现人间的无数巧妙结尾。”这虽指的是初唐的宫廷诗,其实这种手法在唐人是无处不在的。那么,诗人之甘于梦梦,也许正是不愿为仙;这是诗人的不可救药处,但其实又是对于“仙”的鄙视。

温庭筠正是从皇帝和宰相的宫廷内府走出的。那么,他之所以要逃离这些地方,也许正是他因为心中另有“牵情”之所在。这“牵情”的人儿,读者可以据此归结为他之自甘堕落,但也可以说他是忠实于自己的理想。甚至心中还真有这样一个人,如李德裕或庄恪太子也说不定。是以他终于没有跻身于权贵之门而落落以终了。那么,他是愿意回到他的尘世之中去作他的那“牵情”之梦的了。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温庭筠是不会像有些人投靠阴腐势力为奥援而背叛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而出将入相的。

当然,诗的哲理是只可意会的;说穿了,也许就成了“浑不是”。

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官终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