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2 19:20
普什帕·拉尔·施瑞斯塔(Pushpa Lal Shrestha),代号“PL同志”,1924年出生,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创始人,尼泊尔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长期流亡印度。他将《共产党宣言》翻译为尼泊尔语。从1968年开始,他组建并领导尼泊尔共产党(普什帕·拉尔),直到1978年7月22日去世。他对尼泊尔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他一生主张学习和借鉴中国革命的经验,是尼泊尔共产党中“亲中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947年,普什帕·拉尔·施瑞斯塔、克谢尔·忠格·雷亚玛吉(Keshar Jung Rayamajhi)、奈雷·巴哈杜尔·卡玛查亚(Nara Bahadur Karmacharya)、哥文达·维迪亚(Govinda Vaidya)等尼泊尔共产主义者在加德满都、贾帕、墨朗和伊拉姆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Marxist Study Circle)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1949年4月5日,普什帕·拉尔·施瑞斯塔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尼泊尔文译本在尼泊尔印刷出版,普什帕·拉尔·施瑞斯塔为该译本撰写了长篇导言,导言对当时尼泊尔的政治环境进行了深刻地分析,指出:“二战结束后,由世界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共产党领导的运动此起彼伏,在这种形势下,尼泊尔当然不能置之度外。尽管现在尼泊尔共产党还未成立,但尼泊尔各地的革命者已经行动起来了。”
1949年4月22日,普什帕·拉尔·施瑞斯塔与奈雷·巴哈杜尔·卡玛查亚、纳拉杨·比拉斯·乔希(NarayanBilas Joshi)、哥文达·维迪亚、莫提·代维(Moti Devi)在印度加尔各答组建了尼泊尔共产党。之所以选择4月22日,是因为这一天为列宁的诞辰日。
1956年4月,为了获得政治上的合法地位,以雷亚玛吉为代表的尼共部分领导人彻底改变了以前对于君主制的不妥协的立场,操纵中央委员会发表声明,承认国王是宪法意义上的国家元首。尼共得以获得合法地位,但以施瑞斯塔为首的尼共其他领导人严厉批评了这个亲王室的声明,认为它“从根本上违背了党的意识形态的基本原则”。
随着尼泊尔以王室为主导的无党派评议会制度的实行以及中苏关系的恶化,尼泊尔共产党也分裂为“温和”和“激进”两派。激进派由普什帕·拉尔·施瑞斯塔和曼·莫汉·阿迪卡里领导,由于该派主张亲近中国,走中国的农村革命道路而被称为“亲中派”。1962年4月,正在印度流亡的尼共领导人在印度的瓦拉纳西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对克谢尔·忠格·雷亚玛吉支持马亨德拉国王的言行进行了公开谴责,并将其开除出党,“温和派”和“激进派”自此决裂。
1968年,普什帕•拉尔•施瑞斯塔与其支持者自立新党,名为尼泊尔共产党(普什帕•拉尔) 。
普什帕·拉尔同志翻译并尼泊尔文版《共产党宣言》并作序,把尼泊尔当时的社会准确定位为封建社会,并强调要推翻落后、腐朽的封建统治,就必须组建一个共产党,来联合和组织尼泊尔的受压迫人民同封建专制政权进行坚决的斗争,进行人民革命,进而确立尼泊尔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普什帕·拉尔同志撰写的《尼共宣言》这一重要文献,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相关思想为指导,在全面理解尼泊尔的历史发展进程,并对尼泊尔当代的社会政治状况展开深入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较为成熟的思想成果。同时,他还在该文献中深刻阐发了尼泊尔社会主义革命的朋友和敌人等具体问题,并解释了尼泊尔所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工作原则和意识形态。
可以说,《共产党宣言》不仅为《尼共宣言》提供了共产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导,还在方法论意义上提供了尼泊尔社会主义革命的立场、路径和基本行动议题。《共产党宣言》为党树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尼共宣言》则以党内文件方式,固定下党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进的行动方案。
有以普什帕·拉尔名字为名的普什帕·拉尔纪念基金会,贾拉·纳特·卡纳尔曾担任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