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狨

更新时间:2023-10-07 17:42

普通狨(学名:Callithrix jacchus)体型比松鼠略大,头、脸的模样似哈巴狗或狮子头,头圆,耳大,体被毛,丝绒状,尾长,末端具长毛;仅大脚趾具扁甲,其余各指、趾均为爪状的尖爪;胸部有1对乳头;后肢比前肢长;牙齿32枚。栖于热带雨林的树冠上层,很少到地面活动。吃水果、坚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亦食昆虫、蜘蛛、青蛙 、小蜥蜴和鸟蛋。视觉敏锐,听、嗅觉次之。白天活动,为稀有物种。分布于南美洲巴西地区。

外形特征

普通狨的体长19-25厘米,尾长27-35厘米,雌性体重260-350克,雄性约450克。平均寿命10年。主要特征是有爪子,腕部带有绒毛,没有智齿,大脑比较原始,体温也不稳定。毛色呈灰色。耳边有一簇白色长发,所以也叫绒耳狨,前额有一大块白色印记,脸部没有毛,身体是斑驳的灰棕色,背后部有灰色、橘黄色或黑色细条纹。尾巴为灰色,有环状的白圈。

这些小猴子是“棕褐色”的,脸上的皮肤在阳光下会改变颜色。

吻部缩短,面部裸露无毛,轮廓分明,眼眶由骨形成环状,使两眼向前,眼间的距离较窄,视觉发达,立体化,可以在树林之间活动时较准确地判定距离,辨别色彩。齿式为异齿型,有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颊齿通常为丘型齿和低冠齿,臼齿呈四方形并有4个较低的锥状突起,适于咀嚼;锁骨发达,四肢关节灵活,上腕部及大腿部由躯干部分离,因而前后肢可以前后左右自由运动,前腕和小腿的2根骨头分离而且松松地连接在一起,不必连带躯干即可回转前后脚,适合握住树枝;胸前有一对乳头;具双角子宫或单子宫;有盲肠;四趾上都具有5指(趾),为了灵活而稳定地抓握树枝,指端的感觉变得十分敏锐,大多数指(趾)的端部都变成仅盖住指(趾)头背面的扁平指甲,突出的指(趾)部有发达的指(趾)纹,触觉灵敏,还有防止滑落的作用;掌面和跖面裸出,具有发达的两行皮垫,多数种类手脚的拇指(趾)和其余4指(趾)相对,可以握合。

栖息环境

普通狨猴在巴西北部和中部的森林中发现。他们喜好次生林和原始森林,以及森林的边缘作为栖息地,虽然也出现在其他森林类型,如稀树草原森林、河流森林,沿海森林和内陆森林。

生活习性

普通狨在白天活动,主要在树上攀爬和跳跃,有时也出现在平地上。以4-15只组成一群,通常为一个家庭。群体是稳定的,在每一组种群中有几个优势的个体可以繁殖。其余非繁殖个体的年龄不同,与性别无关。成年雌性可以留在家族中,而雄性成年后则要移出群体。活动区域在300,000平方米。群体中有严格的等级观念。普通狨会使用瞪眼、眯眼、张口、发声和嗅觉进行沟通、表达情感和传递警报,这些狨猴会压扁耳羽来表示恐惧。

饮食多样化,主要以昆虫、蜘蛛、小脊椎动物、鸟蛋、水果、蜥蜴,小鸟或树木的渗出液为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巴西(阿拉戈阿斯、巴伊亚- 引进、塞阿拉、圣埃斯皮里图- 引进、马拉尼昂、帕拉伊巴、巴拉那- 引进、伯南布哥,皮奥伊、里约热内卢- 引进、北里奥格兰德州、圣卡塔琳娜- 引进、圣保罗- 引进、塞尔希培-引入)。

繁殖方式

孕期约为143-153天,每胎产1-3仔,通常是两胞胎。雌性每两年繁殖一次,刚出生时的幼仔没有的标志性的白色耳羽。的体重大约是成体的20%-27%,新生儿体重25-35克,经过在40-120天的喂养,到断奶时体重60-150克。幼仔在15月龄达到成年体重,在18-24个月达到性成熟。

亚种分化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